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及硕导简介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根据国家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对新材料的战略需求,沈阳航空航天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根据国家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对新材料的战略需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2000年7月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建设,沈航已经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材料学科发展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同时也是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授予学科的支撑学科。
本学科先后牵头成立了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1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3380m2,仪器设备总额3000余万元。拥有复合材料制备、焊接技术、轻合金冶炼及加工、测试与表征等重要仪器和设备百余台套,为学科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表1科研平台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合作单位) |
批准时间 |
1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200709 |
2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科技厅 |
200709 |
3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辽宁省科技厅 |
201009 |
4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教育厅 |
200709 |
5 |
沈阳市重点实验室 |
沈阳市光纤健康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
沈阳市科技局 |
201109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发展趋势,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智能制造及健康监控、复合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制备、晶体取向与变形机制、焊接冶金与焊接、合金的凝固与调控、高性能轻合金塑性成形、高温合金设计和开发等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
五年来,学科主持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载人航天预研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项,省重点研发计划、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市级项目50项,企业横向项目60项,科研经费到帐总额2800余万元,在Carbon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50篇,SCI检索论文接近百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成果在辽宁锐翔系列电动飞机复合材料部件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智能气瓶、火箭发动机壳体制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5年转化成果新增产值1.6亿。
表2学科获得奖励一览表
序号 |
奖 励 名 称 |
授 奖 级 别 |
年度 |
负责人 |
1 |
基于多传感器的航空复合材料构件智能制造及健康监控 |
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 |
2017 |
卢少微 |
2 |
科学技术合作奖 |
泰安市科学技术奖 |
2017 |
国旭明 |
3 |
基于光纤光栅的航空复合材料结构全寿命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
沈阳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 |
2016 |
卢少微 |
4 |
含1,3,4-噁二唑结构双马来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
第十八届中国专利 优秀奖 |
2016 |
熊需海 (校内) |
5 |
耐高温芳杂环双马树脂及其先进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
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 一等奖 |
2015 |
熊需海 (校内) |
6 |
高性能双马树脂及其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 |
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 二等奖 |
2015 |
陈平 |
7 |
高强度气体保护焊丝 |
泰安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
2014 |
国旭明 |
8 |
改性可容性聚芳醚树脂及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 |
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 一等奖 |
2011 |
李伟 (校内) |
二、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9人(53人具有博士学位),校内专职硕士生导师29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学科专家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等人才称号20余人次。导师在多个国内行业协会出任理事和委员职务,多人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省部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多位专家担任军委科技委、国家基金委、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多位老师担任Small(IF=9.598)、ACSmaterialandinterface(IF=8.097)等国际期刊特约审稿人。
表3人才荣誉称号
序号 |
学术头衔 |
授予部门 |
人数 |
1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国务院 |
1 |
2 |
辽宁省优秀专家 |
辽宁省委组织部 |
1 |
3 |
辽宁省攀登学者 |
辽宁省教育厅 |
1 |
4 |
辽宁省特聘教授 |
辽宁省教育厅 |
1 |
5 |
博士生导师 |
大连理工大学 |
1 |
6 |
辽宁省海内外十百千高端人才百人层次 |
辽宁省委组织部 |
1 |
7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 |
辽宁省人社厅 |
1 |
8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
辽宁省人社厅 |
7 |
9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一层次 |
辽宁省教育厅 |
2 |
10 |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二层次 |
辽宁省教育厅 |
4 |
11 |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
辽宁省科协 |
1 |
12 |
沈阳市领军人才 |
沈阳市人社局 |
1 |
13 |
沈阳市拔尖人才 |
沈阳市科技局 |
2 |
14 |
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提名奖 |
沈阳市科协 |
1 |
15 |
校聘二级教授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注重与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已与法国梅兹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10余所国外著名高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航天五院、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国内2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辽宁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从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10年来,学科共培养学术研究生200余人,研究生在校培养质量较高,发表了多篇SCI、EI高水平论文,参研了多项国家、省部重大成果,研究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7%,其中35%在中航工业企业,16%在高校及事业单位就业。
导师简介
本学科现有校内专职硕士生导师29人,校外兼职导师11人。
导师名单:
博士生导师:武保林(教授)
专职硕士生导师:(28人)
国旭明(教授)、卢少微(教授)、刘玉林(教授)、刘春忠(教授)、赵玉华(教授)、沙桂英(教授)、王继杰(教授)、徐前刚(教授)、高禹(教授)、李伟(教授)、李壮(教授)、杜兴蒿(教授)、陆春(教授)、熊需海(教授)、王艳晶(副教授)、宋广胜(副教授)、童文辉(副教授)、王赫男(副教授)、刘兴民(副教授)、王柏臣(副教授)、朱明伟(副教授)、莫春立(副教授)、于祺(副教授)、徐荣正(副教授)、张波(副教授)、马琳(副教授)、农智升(副教授)、王静(副教授)。
兼职硕士生导师:
张海峰(研究员)、佟伟平(教授)、陈礼清(教授)、宋鸿武(副研究员)、刘劲松(副教授)、牛昌安(总冶金师)、董春林(研究员)、易耀勇(教授级高工)、陈平(教授)、冷劲松(教授)、王敏(研究员)。
导师简介
专职硕士生导师
1,武保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
一直从事轻合金、材料取向分布与变形机制等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长期从事X-射线背反射法ODF(OrientationDistributionFunction)测试分析、EBSD微取向和TEM微结构分析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计划、国防攻关试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已授权12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信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从2005年6月和2011年7月起,分别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为法国Metz大学LETAM(现LEM3)国家中央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客座教授;2010年8月至2010年9月、2011年8月至9月法国Metz大学LEM3国家中央实验室客座教授。
电子邮箱:wubaolin@sau.edu.cn
2.国旭明,男,博士,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材料加工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焊接学会材料焊接性与焊接材料专委会委员、辽宁省高校材料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焊接冶金与焊接工艺。
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863重点项目“高强装甲铝合金厚板焊接技术”之子课题“装甲铝合金焊接材料及弧焊技术研究”;辽宁省自然基金“超级钢焊接材料及磁控焊接新技术研究”;辽宁省航空专项基金“高强铝锂合金焊缝组织控制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高强无预热低碳贝氏体焊缝组织形成机理研究”;辽宁省自然基金“无预热低碳贝氏体焊材研制及焊缝组织性能研究”;中航集团航空基金“稀土Er与复合电弧协同细化铝合金焊缝组织机理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12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
邮箱:guoxuming@sau.edu.cn
3.卢少微,男,工学博士,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等人才称号10余项。中国海洋材料产业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辽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理事、《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编委、辽宁省航空宇航学会工艺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河北/河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辽宁省委组织部“兴辽英才”会议评审专家、军委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预研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奖励评审专家。主持国家基金、国防基础科研、工信部民机专项等20余国家、省部重大项目,经费2000余万元,在Carbon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42篇,中科院二区以上20篇),SCI他引2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授权24项)。主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2项。
4,刘玉林,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轻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电子邮箱:ylliu@sau.edu.cn
5,刘春忠,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电磁功能材料。
电子邮箱:czliu@sau.edu.cn
6赵玉华,男,教授
研究方向:凝固技术及耐磨合金、高性能轻合金
电子邮箱:zhaoyuhua2006@sau.edu.cn
7,沙桂英,女,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高性能镁合金及其力学行为与机制研究
电子邮箱:guiysha@sina.com
8,王继杰,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钛合金组织与性能
其它方向:形状记忆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吸波隐身纳米材料等
电子邮箱:wangjijie@sau.edu.cn
电话:***********,qq,2495188358
9,徐前刚,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及金属熔体的润湿行为研究,e-mail:xuqiangang@126.com
10,高禹,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树脂基复合材料环境损伤效应与老化损伤机理
电子邮箱:gaoyu1971@163.com
11,李伟,男,1970年5月生,博士,教授。
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承担国防“十一五”基础科研、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重点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沈阳市人才资源开发与专项以及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等10余项。2011年获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
主要研究方向: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功能化研究,先进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与设计,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电子邮箱:liwei@sau.edu.cn
12,李壮,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①微合金钢析出相特征及强化机制研究;
②钛合金变形机制与工艺研究;
③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
④材料加工工艺(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压力加工)。
电子邮箱:lizhuang20047@163.com
13杜兴蒿,男,博士,教授
研究方向:高强度高塑性金属结构材料开发
电子邮箱:602@imr.ac.cn
14,陆春,1979年10月生,工学博士,教授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3年赴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进行访问学习。主持及参与国防基础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完成高性能聚芳醚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该研究成果为聚芳醚锂离子电池隔膜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完成航空聚硫密封胶去除剂的研制工作,解决硫化聚硫橡胶难以去除的难题,系列创新成果在《JApplElectrochem》、《航空学会年会》等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2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新型光敏陶瓷浆料的制备及成型工艺研究。
电子信箱:luchun1024@126.com
15,熊需海,男,1982年生,工学博士,教授
2012年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专业;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副主任,辽宁省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第一批沈阳市“高层次人才人选”拔尖人才;多次荣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Polymer,ReactiveandFunctionalPolymer,CompositesPartA,《固体火箭技术》等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同行评议专家。
长期专注于航空航天领域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向的相关研究。先后主持或专项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预研,总装备部空装预研、总装预研航天科技联合基金、航空科学基金以及省市重点(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12项。研究成果在航天航空、石油钻探、电力传输、高铁等领域获得转化应用,相继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电子邮箱:xiongxuhai@163.com
16,王艳晶,女,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高性能轻合金,高温合金
电子邮箱:wangyj2006@163.com
17,宋广胜,男,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镁合金塑性成形工艺及机理
联系方式:E-mail:songgs17@163.com;电话:***********
主要科研简介:先后参与“镁合金交叉轧制板材变形过程晶粒取向EBSD原位跟踪”及“镁合金异步轧制工艺及变形机理的EBSD原位跟踪”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横向课题3项,在《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Materials&Design》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18,童文辉,男,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激光熔覆新材料及技术,高性能镁合金制备,凝固组织控制
电子邮箱:2407089517@qq.com
19,王赫男,女,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铝镁金属的常温电化学腐蚀及防护
电子邮箱:wanghenan20022435@sau.edu.cn
20,刘兴民,1973年生,男,工学博士,副教授。
2005年7月于中科院金属研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7.4月至2011.4月在法国原子能署Saclay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材料与环境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近20篇,被引用近200余次。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三元层状陶瓷烯MAXenes制备、吸波及电磁屏蔽性能研究以及石墨烯等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基础研究。
电子邮箱:xmliusy@163.com
21,王柏臣,男,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混杂多尺度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
2008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作为负责人承担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和航空科学基金项目,作为第1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
电子邮箱:wangbaichen@126.com
22,朱明伟,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包括导电、铁电及电磁复合氧化物功能材料)的电学性能及其在能源、电子领域的应用。曾赴德国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与中山大学、德国锡根大学及达姆施塔特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际著名期刊Appl.Phys.Lett.、J.Appl.Phys.、Nanotechnology等发表论文20余篇,特邀论文1篇,目前被他引160余次,授权专利1项。并担任《J.Mater.Chem.C》、《Appl.Sur.Sci.》、《Sensor.&Actuator.》等期刊审稿人。
电子邮箱:mwzhu@sau.edu.cn
23,莫春立,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焊接工艺设计及热加工过程模拟
电子邮箱:clmo@sau.edu.cn
24,于祺,女,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
1.结构/功能一体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2.纳米材料宏量制备、纳米结构控制与电磁功能调控;
3.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空间环境损伤效应与评价。
Email:yuqi1027@126.com联系方式:***********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辽宁省教育厅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完成了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辽宁省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2015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1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7年度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1项。在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18篇、EI收录6篇。
25,徐荣正,男,博士,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先后承担国家自学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项目2项,市厅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轻质合金的焊接技术。
电子邮箱:rzxu@imr.ac.cn
26,张波,女,博士,副教授
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培养)。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Al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自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一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文章6篇。
电子邮箱:zhangb@alum.imr.ac.cn
27,马琳,女,博士,副教授
研究领域
超声辅助钎焊的物理及化学过程;
金属基复合材料先进连接技术;
超声激励瞬间液相扩散焊(TLP)连接技术;
超声辅助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中声学作用及机理;
先进材料连接过程中的有限元模拟。
电子邮箱:lynn128@126.com;LinMa@sau.edu.cn
28,农智升,男,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合金结构稳定性计算,高熵合金组织结构
电子邮箱:nzsfir@126.com
29,王静,女,1981年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2009年10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同年1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2年9月至今,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做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校博士启动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十二·五基础科研,总装备部十二五空装预研,航空科学基金,辽宁省创新团队等多个项目研究。荣获辽宁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项。已在CompositeInterfaces,Surface&CoatingsTechnology,SurfaceandInterfaceAnalysis,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和材料研究学报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7篇,EI收录论文8篇。
研究方向:①高性能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调控;
②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表征;
③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微观力学。
电子邮箱:wally9932@126.com
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
1,张海峰,博士,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佟伟平,博士,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大学压力加工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3,陈礼清,博士,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大学压力加工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宋鸿武,博士,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5,刘劲松,博士,副教授
工作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6,牛昌安,总冶金师
工作单位: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董春林,博士,研究员
工作单位: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东乌研究院)
8,易耀勇,博士,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东乌研究院)
9,陈平,博士,教授
工作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10,冷劲松,博士,教授
工作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11,王敏,博士,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