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西南民族大学 > 院校资讯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介绍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已经走过了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51年开办的彝语文专修科。1958年,彝语文专修科中断招生。1977年恢复招生后,彝语言文学专业与藏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成立语文系。1984年,彝语文专业和藏语文专业脱离语文系成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1992年,单独成立了彝语言文学系。2000年,彝语言文学系更名为彝学系。2003年,彝学系正式更名为彝学学院。

  彝学学院下设一个行政办公室,三个教学研究室和一个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研究所及两个硕士点。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占教师总数的67%;讲师4人,占19%;助教3人,占14%。全院在校学生280人,其中,本科生262人,占93%;硕士研究生18人,占7%。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大西南彝族地区,除彝族学生外,还有白族、壮族、侗族、纳西族、蒙古族、汉族、回族、布依族、苗族、仫佬族、阿昌族等10多个民族成份。

  半个多世纪以来,彝学学院一直依托彝语言文学专业(方向),并加强对这一专业的建设力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彝语言文学人才,其中有一大批人才已经成为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诗人、作家和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有的校友远渡重洋在国外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在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彝学学院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深化教学改革,大胆调整和拓宽专业口径,脚踏实地地走出了一条双语教学和双语人才培养的崭新路子。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间,相继开办了“彝汉双语文秘”、“彝汉双语行政管理”、“彝汉双语经济管理”、“彝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彝英双语语言文学” 等专业班,并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彝语言文学为特色的双语专业方向群。经过10余年的专业改造和双语教学实践,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彝汉双语”人才,为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2000年“彝汉双语文字信息处理” 专业的开办,标志着古老的彝族文字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的接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古老的彝文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2002年“彝英双语”专业的成功开办,标志着传统的“彝学”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为让“彝学”走向世界,让世界关注“彝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还接收了美国、法国、瑞典、德国、波兰、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学院学习彝语文和彝族文化,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宣传彝族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彝学学院在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狠抓科学研究,做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多年来,该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译作500多篇,出版专著4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项,30余项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这些成果中有相当部分填补了国内外同一学科研究领域里的空白。

  如今的彝学学院已经是国家民委和四川省的重点学科,也是四川省彝汉双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点的支撑单位之一。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