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西南财经大学 > 院校资讯

西南财经大学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长期以来,西南财经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不断加强和改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搭建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一是建立“两突出、三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中央16号文件精神,学校制定《西南财经大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实施意见》,构建起具有鲜明财经院校特色、涵盖本科至研究生的“4+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强调“两突出”即突出现实政治教育、思想文化教育和“三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相结合。

  二是开设特色《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体系。2008年,学校制定了西南财经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该课程教学由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采取统一编写讲义、制作课件、集中示讲、集中备课和由辅导员授课的教学运行机制。在近一年的运行中,学校已经自主开发了《科学发展观系列五讲》、《建国60周年系列四讲》课程,其中《科学发展观五讲》入选教育部精品课件,在教育部网站上刊登。100余位辅导员参与课程讲授,累计授课1200余课时,做到本科生、研究生100%全覆盖。

  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财经院校特色。作为财经院校,面临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进入经济、金融领域,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意识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抓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勤俭教育”;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授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财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学校进一步明确建设“以人为本、尊崇学术、开放包容、求是创新”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校园活动建设等方面大力营造具有浓郁西财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一是加强硬环境建设。2009年,学校完成主校区搬迁至柳林新校区,实现本科、研究生统一、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在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上,学校大力促进“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财精神和历史文化传承,在校货币与证券博物馆建设中彰显金融特色,融入西财文化元素打造品牌;竖立抗震救灾大爱碑石,撰写大爱碑记;楼宇文化建设中突出各学院特色,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文化品味、学术格调;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等等,无不体现学校以培育大学精神为重点,将育人做到细微处的独特用心。

  二是注重软环境建设。学校加强开学、毕业、颁奖和庆典四大典礼建设,将其打造成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成才教育的重要平台;创新学生科学评价体系和奖学金分类管理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环境;打造文化素质讲座、光华讲坛、博雅大讲堂博士论坛、社会名流与企业家论坛等具有西财特色的文化讲座品牌;开办光华园、网络论坛、网上党校、共青团在线等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网站, 创新校领导与学生定期在线交流制度,设立网上思想政治评论员工作室,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

  ——打造校园文化系统工程,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学校在学生管理体制和模式方面大胆改革探索,成立通识教育学院,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实施“1+3”学生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年级学生教学与教育管理“合二为一”、一年级阶段“学生由通识学院统一管理”与高年级(2-4年级)阶段“学生由各专业学院管理”有机衔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了新的组织形式。

  二是创新导师小组和关工委育人机制。学校深入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和“三育人”方针,创造性地组建100余个导师小组担任近16000名本科生、400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坚持“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的方针,形成了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现任领导和部分老同志骨干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优势,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合力。

  三是构建科学的学生党建体系。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重心下移、起点前移”的效率型工作机制,建立组织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实施校院两级建党校,新生、预备党员、学生党员骨干和毕业生党员四级培训的持续培训教育模式,强化党员培养长效机制;健全学生党建制度保障体系,广泛实施学生党员示范工程,完善学生党员朋辈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党员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学生党员专题调研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完善助学、心理、就业育人工程。学校切实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力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实际。贫困生助学管理工作突出“人性关怀、助人成长”的核心理念,不断推动助学工作从“助人”向“助人自助”模式转变;就业工作创新传统就业理念,将大学生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三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心理健康工作以健全人格心理、完善人格塑造为目标,不断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体系,开设30余门心理类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大学生艺术节”、“文化周”、“音乐会”、“周末文艺大看台”、“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金色之秋文化素质活动周”等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开展“三个一”毕业感恩文明离校活动、“三个一”帮带助朋辈工程、“心理阳光工程”、学生干部论坛、“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程”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创建廉洁文化协会、安全协会、学生红十字分会、国防生国旗方队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教育的社团,形成百花齐放的高品位校园社团文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