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重庆研招网 > 西南大学 > 院校资讯

西南大学:积极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研究生培养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环节之一。西南大学近年来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加强三项重点环节管理、改革三项培养指导制度、搭建两个学术交流平台等举措,积极探索和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加强三项重点环节管理。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学校从三项重点环节着手加强管理。一是加强招生管理。研究生招生是单位自主招生,学校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有基础上,积极改革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共课命题与阅卷机制,坚持实施“校外教师命题、阅卷,建立巨型题库,纪委全程监督下随机抽题制卷”的考试模式,充分保证了考试的保密性和公正性。同时,加大面试比重,强化导师组对考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的考察,切实提高了生源质量。二是加强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的考核。严格实施按学科举行的学科综合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开题和论文研究阶段。三是加强学位评审管理。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上。学校改革学位评审制度,对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阅(随机抽取30%),同时加大学位论文要求中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权重,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二、改革三项培养指导制度,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实施导师负责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研究生指导方式;要求每位研究生导师招生指标的确定与科研项目及经费挂钩,保证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经费支撑。改革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政策,学校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除了常规的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外,由学校资助研究生申请研究项目,支持研究生从事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或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激励研究生做出创新成果。改革研究生公共课的教学方式,采取专题式教学,由不同学科的专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实际开设专题讲座,授课内容新颖而丰富。如将“政治理论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从最初的9个专题发展到18个专题,联系实际,更新内容,受到研究生的欢迎。
    
    三、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学校长期以来举办校内博士论坛、硕士论坛,鼓励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同时,在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中按学科类设立面向全国研究生的“博士论坛”,充分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从去年开始,学校针对全体研究生又举办了旨在“弘扬优秀文化、传承西大精神、展现名师风采、打造育人平台”的“含弘大讲堂”,成为全面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平台。今年“含弘大讲堂”开讲以来,已有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田歧瑞(主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百姓生活》)、文学院研究生罗亮(主讲《冷眼看“国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胡小东、张云兰(合作《走近生态文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杨娟(主讲《神奇的新材料》)和文学院研究生余茜(主讲《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论中国古典舞之美》)等先后登台亮相。讲堂采取竞选招标办法遴选主讲研究生,鼓励研究生登台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优秀演讲人可获得一次性2000元人民币的奖金,高过了校内普通的专家讲座。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