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苏州大学 > 专业介绍

苏州大学硕士专业介绍:纺织工程

 
  纺织工程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苏州大学纺织工程学科起源于1903年由著名爱国人士史量才先生创办的“私立女子蚕业学堂”,经过10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国内唯一的包括“种桑、养蚕、缫丝、织造、印染、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表演”等与纺织丝绸产业链相关的完整教学与研究体系。
  本学科是国内仅有的三个国家级纺织类重点学科(东华、苏大、天津工大)之一,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学科重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丝绸业,在蚕丝新品种、丝绸新原料、新产品设计与工程、丝绸产品的生态加工、丝绸加工过程的信息化技术、蚕丝蛋白综合利用研究等学科方向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 四、标志性成果
  近年来,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等国家及省部级200多项,总经费达35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49项,实现产业化的项目8项。
  本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三等奖4次,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大赛”金奖1次、银奖1次。
  1、天然彩色茧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其生产技术研究。第一代天然彩茧蚕品种和产品2006年入选江苏省十五重大创新成果,有关成果获2006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加技术成果获得200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优质雄蚕丝的研究。该成果发明了具荧光茧色判性的蚕品种的培育方法,由这项技术生产的雄蚕丝2003年、2006年连续两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2008年一对优质高产特殊用途荧光蚕品“苏雄X荧晓”通过审定,获得江苏省蚕品种证书,2011年,获教育部二等奖、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丝蛋白创面修复制品的研发。在“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分别承担国家“863”及国家“973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构建了多种诱导生物组织再生修复的丝蛋白生物材料,目前已通过临床实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
  4、基于敏捷制造的服装CAT/CAD/CAM装备集成技术与产业化。实现了从CAT 人体尺寸测量到CAD样板重建、CAM 样片裁剪的全流程自动化,是国内首套集成装备;设计了样板智能拟合模型,创新了拟合算法,实现了按照定制个体变化样板的自动生成系统。构建了人体数据转换系统,发明了人体数据到款式数据、通用数据到专用数据的运算方法和体系,使服装CAT/CAD/CAM系统可有效有序地使用和管理数据及信息;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物新型8项,国家标准一项,软件著作权13项,撰写核心期刊和收录论文6篇,2011年,获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5、高色牢度、短流程天然染料染色成套技术及产业化。该项目2010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香港桑麻基金会纺织科技奖二等奖;2011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6、多组分纤维丝绸产品染整关键技术。相关的科研成果“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获专利10 项,授权7项,发表论文46篇,2007年,获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竹碳纤维制造与纺织染整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7、丝织物原位微晶矿物生态染色及功能整理一体化技术。相关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两项已授权)。已与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苏州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以及江苏省丝绸实业有限公司对本技术投资500万,2011年,获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学科带头人
  陈国强,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性纺织品化学及其染整。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委员兼印染专业委员会染色组秘书、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名师、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科技奖获得者。
  白伦,教授,
 
  研究方向:纺织系统工程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