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冯亚琳
四川外国语大学德语言文学研究生导师介绍:冯亚琳
姓名:冯亚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2.12.28
最终学历:研究生
职称:教授
电话:023- 65385448
学位:博士
职务:系主任
传真 :023- 65385448
所在院系:四川外语学院德语系
E-mail: deyuxi@sis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400031 重庆沙坪坝烈士墓壮志路 33 号
研究方向 :德语语言文学
教学情况
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综合德语(四年级)(本科),专业必修课,周学时4 。学生总数约 110 。
2 .德语文学作品选读(本科),专业选修课,周学时 2 ,学生总数约 50 。
3 .德语文学导论(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周学时 2 ,学生总人数 20 人。
4 .德语二十世纪小说研究(研究生),专业方向课,周学时 2 ,学生总数 20 人。
5 .德语文学作品分析(研究生),专业方向课,周学时 2 ,学生总数 20 人。
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篇,研究生论文 15 篇。
2 .负责高年级综合德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并参与具体工作实施。
3 .指导青年骨干教师 3 人。
近五年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德语阅读能力训练( 2004-2006 年四川外语学院项目负责人)
· 德语学习 365 丛书(德语卷主编及撰写人, 2000 年四川外语学院项目负责人)
· 初级德语口语教程( 2001 年四川外语学院项目负责人及教材撰写第一署名人)
·德语阅读教程( 2004-200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项目主持人)
· 德语庞氏词典( 2004-200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项目主持人)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君特·格拉斯小说研究,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 2004-2006 ,主研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互为文本性”作为结构原则──彼得·汉特克的小说《为了长久告别的短信》
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2 期。
2 .《生死朗读》的叙事策略探析,《外国文学评论》 2002 年第 1 期。
3 .君特·格拉斯的新作《蟹行》——兼谈德国战后文学的新视角,《译林》 2002 年
第 4 期。
4 .“不确定性”作为间离手段——论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基本叙述策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3 期。
5 .批判、继承与能指游戏——论君特·格拉斯作品中基督教题材的表现手法及意义,
《外国文学评论》 2003 年第 2 期。
6 .“浪漫的书”——论施莱格尔的小说理论与小说试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5 期。人大复印资料 J4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12 期全文转载。
7 . Literarische Uebersetzung in interkultureller und hermeneutischer Sicht
(从跨文化与阐释学角度看文学翻译),《文学之路》第 4 卷,德国维尔茨堡: K ? nigshausen&Neumann 出版社, 2003 。
8 .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外国文学评论》
2004 年第 1 期。人大复印资料 J4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0 期全文转载。
9 .德国浪漫文学概念辨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J4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10 .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当
代外国文学》 2004 年第 3 期。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 奖励:
1 .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德国十八世纪自传文学中的个体意识》三等奖, 2001 年(重庆市人民政府)
2 .四川外语学院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历史终究要追赶上来》)一等奖, 2002 年(四川外语学院)
3 .重庆市期刊好稿二等奖, 2002 年(重庆市新闻出版局)
4 .四川外语学院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批判、继承与能指游戏》)一等奖, 2004 年(四川外语学院)
5 .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译著《比目鱼》,合作,第一署名人), 2004 ,(重庆市翻译学会)
冯 亚琳教授、博士。担任的主要课程有:本科三年级《文学作品选读》,本科四年级《综合德语》,硕士研究生《文学导论》、《德语文学作品分析》、《二十世纪德 语小说研究》、《德语小说专题研究》等。寄语:Als Fremdsprache ist Deutsch nicht nur ein Werkzeug; Du kannst dir damit eine neue Welt erschlie?en. - 作为外语,德语不只是一样工具;你可以用它打开另一个崭新的世界。论文及译著 专著:
《从发展理论看中德学生作文中个体意识的文化差异》(德语), 德语教学史系列,第15卷, 主编: 约·荷曼教授, 彼得·朗出版社,1994。
论文:
1《Jiaozi und Laterne - Traditionelle Feste in China》,Das Neue China,Nr. 4/1983(饺子与灯笼 – 谈中国的传统节日, 《新中国》
1983年第四期)
2. 《“文学的使命” -评安娜·西格斯的长篇小说 <死者青春常在>》,外国语文,1986年第一期。
3. 《关于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学习中厌倦情绪的分析》, 外国语文 - 高教研究专版,1988年第一期。
4. 《语言游戏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外国语文 - 高教研究专版,1989年第二期。
5. 《关于德语高年级写作课教学目标等问题的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6. 《关于个体的自我经验-中德学生作文价值取向比较之一》,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7. 《当代中德写作理论比较》,重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1期,重庆。
8. 《关于外语写作的文化制约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专版,1995年,重庆。
9. 《生命的意义-中德学生作文价值取向比较之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0. 《辨证手法与陌生化效果-也谈布莱希特的“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在第七届全国德语文学研讨会上宣读,1996年月11月。
11. 《论布莱希特的小说创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12期全文转载。
12. 《起程-当代德语文学作品中自我追寻的模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13. 《关于个体的外部经验-中德学生作文价值取向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增刊。
14. 德国十八世纪自传文学中的个体意识,《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北京(1万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9期全文转载。
15.语言危机与人的异化-评彼得﹒汉特克的《罚点球时守门员的恐惧》(8.5万字),《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第3期,南京。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10期全文转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收目。
16.追求理想人格的自我写照-歌德自传《诗与真》解析(1万字),《庆祝四川外语学院建校50周年学术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7.谈德语师资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德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8.“互为文本性”作为结构原则-彼得·汉特克的小说《为了长久告别的短信》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研究,川外学报,2001年第2期。
19.Die Geschichte holt einen doch wieder ein(历史终究不会放过我们——论施林克《生死朗读》的历史主题),"Die Literaturstrasse" (文学之路)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0.《生死朗读》的叙事策略探析,《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21.君特·格拉斯的新作《蟹行》-兼谈德国战后文学的新视角,《译林》2002年第4期。
22.卡夫卡《审判》前言,译林出版社,2000。
23.“不确定性”作为间离手段-论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的基本叙述策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4.批判、继承与能指游戏-论君特·格拉斯作品中基督教题材的表现手法及意义,《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25.格拉斯《比目鱼》中译本序,漓江出版社,2003。
26.“浪漫的书”-论施莱格尔的小说理论与小说试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7.Literarische Uebersetzung in interkultureller und hermeneutischer Sicht (从跨文化与阐释学角度看文学翻译),《文学之路》第4卷,德国维尔茨堡:K?nigshausen&Neumann出版社,2003。
28.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9.德语浪漫文学概念辨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J4《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30.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31.Phantasie und Tastsinn- über das Wirklichkeitsverst?ndnis von Günter Grass:《文学之路》第5卷,德国维尔茨堡:K?nigshausen&Neumann出版社,2004。
32.Erkundung der anderen Wahrheit-Günter Grass′ M?rchenverst?ndnis in dem Roman ?Der Butt“ im Verh?ltnis zu dem romantischen M?rchen. Festschriften für Zhang Yushu, 2005.
33. “文本平面·透出的思想光亮(耶利内克《魂断阿尔卑斯山》中译本前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34. .“...durch Rückgriffe Zukunft herstellen“. ?kologische Aspekte in Günter Grass′ ?Die R?ttin“. Erinnerung als konstruierender und reflektierendr Prozess. Zeitschirft für Germanistik. Neue Folge XVI -2/2006
35. 具象与想象-论君特·格拉斯的真实观与叙事原则。《国外文学》,2005年第3期。
36. 从《金罐》和《沙人》看霍夫曼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第1期。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