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大学 > 考研经验

上海大学计算机2011年考研经验总结

  2003年7月从东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做售后。2008年有一个念头想去考计算机硕士。一开始就察觉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大龄、在职、跨专业、跨院校全是不小的障碍。因此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试探着进行。当时觉得最大困难是跨专业,于是计划就是:考取软件设计师证书、评审计算机专业中级职称、报考计算机硕士。结果证明这种投石问路的做法还是比较稳的。软考算是自己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启蒙,为初试计算机统考复习作了铺垫,评审通过的中级职称为复试的面试增加一点筹码,缺点是这条路走得有点漫长。

  2009年底,前两个目标达到后,毅然决然地向公司老总提交了辞职信,从这时起,结束了6年为别人做软件实施项目的生涯,开始为自己做“项目”(考研)。另一件事情的发生也为考研的过程添加了一点难度。2009年12月底我儿子出生了,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于是整个考研复习的过程也就伴随着当父亲的过程一块进行。

  首先是确定报考的院校,范围锁定在上海。一开始想过争取报考复旦或上交大的计算机硕士,后来看到这两所院校计算机复试的科目就放弃了这个冲动。于是目标转向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大学招生人数最多,感觉可能机会更大一点。对于大龄辞职考研这种破釜沉舟的做法需要求稳,因为很难承受失败的代价。

  然后开始找资料自己复习。从始至终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因为自认为参加辅导班会打乱自己复习的节奏,那么挑选合适的复习资料将决定自学的效果和效率。由于没有经验,一开始全凭网上收集的信息,对形形色色的各类参考书加以汇总统计排序,初步筛选后购买了一批考研名家编著的最流行的考研辅导书,如今回头看看发现这批书自己几乎一点都没有去看过,原因很简单:没时间看。真正认真看完的是2011年考研大纲出来后购买的几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相关书籍以及数学和计算机的本科教材。主要是自己有一种偏见,觉得这些书的信息源比较正,既然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那么看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著并授权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书应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然对于其他名家编著的考研书籍,因为自己虽然买了但却没有去看,所以不便评论。

  准备初试的复习过程主要情况如下,每个人情况不同,未必适合,仅供参考:

  政治:没有去看本科教材。直接先把《考试分析》中2010年的试题做了五遍。由于是大纲调整的第二年,可参考的有价值的真题只有2010年的一份,所以只能把《考试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中的所有选择题做了三遍。没有背过任何分析题。练完真题和选择题后,又把《考试分析》中前面的大纲分析内容认真看了一遍,这部分其实就是《大纲解析》的浓缩版。但《大纲解析》这本书始终没敢去看,因为内容实在多得太吓人。网上好多人评价《大纲解析》非常重要必看,按耐不住只好去网上下载了一个MP3的朗读版本(非常感谢该MP3的制作人),散步的时候听听。应对政治这门课就做了这些,由于自己不擅长背诵,没背过任何东西,考试时分析题全都是自由发挥当作文随意写的,所以最后得分不高,只有68分。

  英语:相比政治真题稀少,英语的历届真题非常丰富。《考试分析》中2009年和2010年的试题分别做了五遍,2006年至2008年的试题各做了两遍。刚开始做历届真题时,阅读部分的内容全部是逐字逐句的分析,后来为锻炼速度和答题准确率,采取了先看题然后划句子主干寻找线索的极端做法。练完真题后,随便找了本考研单词书筛选出生词背了三遍。最后自己拟了大小两个满篇废话的但可以到处套用的作文,背得烂熟,又对照几年的作文题试了几遍,发现几乎不用构思只要略微改几个词就可以立即套出一篇新的完整的作文。考试时证明,这为自己省下了宝贵的考场时间用于阅读理解。考题我是顺序反过来做的,首先花了三十分钟就写完了两篇作文,然后二十分钟翻译,一百多分钟浪费在阅读上,十分钟选句排序是瞎猜的,最后五分钟完型根本没看直接涂卡。所以英语较惨,66分。

  数学:数学没敢直接从真题开始练,因为几乎一道题都不会做。毕业七年了,你想想一个做售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高等数学吗?于是先挑了同济的高数和线代以及浙大的概率这几本教材花了两个月完整泛读了一遍,然后把《大纲解析》里每章的每小节中分别只筛选一个自己不会的并且自认为最重要的定理公式进行背诵,本来还想再筛选第二遍的,可惜后来时间来不及就没筛选第二遍。背定理公式的好处是很多基础题都能蒙一点东西了,但是稍微难一点的题目仍然不会。这时赶紧把《考试分析》上三年的数一试题做五遍,其余的试题做了两遍。除了真题以外就没去做别的题,甚至模拟题也没做过,主要还是没时间,假如有时间我当然也愿意把什么800题或1200题之类的书练习几遍,正因为时间极其有限,只能把它花在最有价值的真题上了。可能学物理的缘故,虽然这么多年没看数学几乎忘光了,一旦再想去捡起来还是有可能的。考试时间非常不够用,拿到试卷后第一道选择题就卡住了,性格使然,足足浪费了近十分钟在第一题上,而后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放弃这一题就将放弃整个考研的所有努力,现在想想着实后怕。最后还有另外两道大题留了空白,数学110分。

  计算机:这是我下了血本的一门课,因为全部的努力就是为了考这个专业的硕士。自从考完软件设计师考试,大致已经对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笼统的认识,但是想要真正通过计算机统考,这还远远不够。从2010年年头开始,就买了数据结构、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四本教材加四本习题集来猛看,但习题集是只看不练,因为它不是真题。看了四个月的教材和习题集后,也和数学复习一样,把《大纲解析》中每章每节不会的重点概念、算法、定理和公式筛选出来硬背。也只筛选了一遍,每小节只挑选了一个重点来背。计算机统考的真题也很少,只有2009和2010两年的。这两年的真题同样分别做了五遍。真题的练习量实在不够,就把《大纲解析》上的所有题目全部做了两遍(虽然好多题目有印刷错误)。考了119分。

  最后总分363,这样初试算是通过了。轮到准备复试了,只有两门课要复试,C++和编译原理。编译原理是门令人头疼的课,传说中的龙书我没机会看,只挑了陈院士写的那本书看(书里有点印刷错误),实际考得不深,符号表之前的内容是重点,没有真题可以练,自学的方法只能是筛选重点来记忆,花了半个月时间。C++内容大家都说不难,而实际考试情况也如此,面向对象和高级编程几乎没有涉及。我看得是钱能的书,只筛选了前200多页的重点代码段记了下,足够了,复习了半个月不到。

  复试笔试占100分,面试占200分。面试中的英语口语和听力似乎是占80分,首先是英语口语自我介绍,我之前背的烂熟,就差最后一点没说完,停顿时教授以为我说完了就告诉我英语口语不错,然后用英语问了我两个问题,大致是为什么选上海大学,以及毕业后将如何服务社会。面试中的专业提问似乎占120分,问我从事过的软件测试有哪些方式,以及我学过哪些计算机的专业课程,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对一个软件项目的成败有何影响等。可能是由于我英语自我介绍时提到过自己曾参与过一些软件研发的项目,所以教授们问我这些问题。面试的考核都是主观分,很难严格界定分数的得失,所以大家如果英语或专业有优势,尽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所擅长的,总是会改变面试老师对你的主观映像的。还有听说有些应届生被问到毕业设计和课题项目。希望这些能给各位一些参考。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3829152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