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山东研招网 > 山东政法学院 > 导师介绍

山东政法学院导师介绍:张爱艳

  姓名:张爱艳
        出生年月:1972年4月
       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法学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
       学术荣誉: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术新星”一等奖称号。2012年获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社会兼职: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科技法学研究会理事
       个人简介:199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山东政法学院并获山东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1998年5月至1999年1月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室进修学习。
        研究方向或领域:刑法学、医事法学
        科研成果
      (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生物医学新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05-2007年,项目负责人。2008年5月获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技术制衡下的生命刑事法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08-2011年,项目负责人。
          3、《生命科技犯罪的刑事法对策研究》,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年5月立项,在研,项目负责人。
          4、《弱势群体刑法保护研究》,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2010-2011年,课题组成员;
          5、《法学教育研究——以重构法学教育价值观为视角》,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2007-2009年,项目负责人。
       (二)著作
         1、《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2、《生命科技的法律问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2012年2月获第十八次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三)主要学术论文
          1、“医疗过失犯的限缩——以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2010年获第24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精神鉴定意见的司法判定”,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1期主体摘载。获2011年度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3、“精神鉴定的评价范围——基于鉴定人与司法人员职权划分的思考”,载《中国司法鉴定》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9期主体摘载。
          4、“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研究”,载《法学家》2010年第5期。
          5、“论注意义务阻却事由”,载《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9年获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6、“独立斡旋受贿犯罪之分析”,载《兰州学刊》2010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11年获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7、“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载《政法论丛》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非犯罪化与安乐死——以违法性阻却事由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为视角”,载《政法论丛》2005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6年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第十六次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9、“论监督过失责任”,载《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0、“精神鉴定的合理启动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9期。
          11、“脑死亡立法之探究”,载《科技与法律》2009年第4期。
          12、“刑事责任能力本质之新解”,载《兰州学刊》2011年第5期。
          13、“医疗事故罪的量刑研究”,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1期。全文收录于卢有学编著《医疗事故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2006年获山东省第十五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4、“醉酒人刑事责任探讨”,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5期。2002年获山东省第十二次法学优秀成果学术类优秀奖。
           15、“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基础及借鉴价值”,载《理论学刊》2006年第11期。2008年获山东省第十七次法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6、“论鉴定结论的效力”,载《山东审判》2003年第5期。
            17、“论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于卢有学编著《医疗事故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8、“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司法化研究——以刑法解释为视角”,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
            19、“无被害人犯罪探讨”,载《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20、“对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思考”,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1、“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困境”,载《山东审判》2001年第6期。
            22、“刑诉法第120条第2款规定质疑——兼谈我国司法鉴定体制之完善”,载《政法论丛》1999年第5期。
            23、“间歇性”精神病人提法应予修正,载《检察日报》2010年9月6日第3版。
            24、“医疗行为免除法律责任的依据”,载《法制日报》2003年10月23日理论版。
            25、“弱势群体刑法保护呈现四个特色”,载《检察日报》2011年9月5日。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