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山东研招网 > 山东师范大学 > 招生简章

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学术型硕士生招生简章

学 校 概 况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分校本部、长清校区两个校区办学,校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学术底蕴丰厚;长清校区湖光山色,气势恢弘,现代气息浓郁。学校占地面积约4000亩,建筑面积120.66多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23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等12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进入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400人。

  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以育人为本,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8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重视教学工作,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学改革,以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培育教学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9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7个专业分别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一、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品牌专业11个。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28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5部,有154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或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招生工作、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人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后勤工作等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学校教学工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等多次获得山东省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历次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学士、硕士论文获奖数量均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研究生代表队还获得2006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亚军。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30万册;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教学仪器科研设备完备,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个。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9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编辑出版有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在职教职工2602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3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44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315人,硕士学位教师812人。博士生导师127人,学术型硕士生导师762人,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344人。设有7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聘任徐至展、郭柏灵、李振岐、王家耀、佟振合等5位院士为我校双聘院士,聘任冯之浚、王蒙、钱中文、杨国桢、龚昌德、陆大道、顾明远、薛荣久、杜维明、李学勤、庞朴、林崇德、牟钟鉴、周小燕、欧阳中石、张增辉、朱健康等10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有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3人分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8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人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8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2人入选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15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9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17人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人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获首届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校世界近代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先后有6人当选为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4人9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地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400余项,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8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32部,发表学术论文6123篇。高层次获奖成果数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先后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200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99项,1人荣获全国“发明创业奖”。唐波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主持研制的“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和“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分别于2001年和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义勤教授的长篇论文《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于2005年获鲁迅文学奖。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多项,与23个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或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被评为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和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60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先后举办“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62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IEEE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在国外合作建设孔子学院2所。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在校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