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专业介绍:森林培育
研究方向 1.林木种苗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 ①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重点开展了银
研究方向
1.林木种苗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
①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重点开展了银杏种质资源的搜集和区域化试验研究,搜集各种种质资源500份。山东省重点攻关项目“杨树良种产业化开发”实施8年来,作为首席专家单位,累计搜集黑杨派无性系39个,白杨派无性系13个,经过对比试验筛选出大径级胶合板材优良无性系9个,短轮伐期纸浆专用无性系3个,采用杂交技术培育窄冠型白杨、黑杨无性系优良品种各1个,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盐杨树新品种1个。
②品种改良、创新与快繁:筛选出“魁铃”等9个银杏核用大粒品种,以及高黄酮、高内酯含量、高叶片产量的优良叶用品种21余个。研究掌握了刺槐、松树等树种的微体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开展了主要造林树种组培快繁技术规程、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突破。在杨树、银杏、刺槐、侧柏、黑松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快繁及推广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形成了独特优势。重点围绕优质、抗病、抗虫、耐低温、抗旱、耐盐碱、耐高温等,创造新品种30份;并广泛应用于我省育种实践。开展遗传学属性、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及抗病、抗虫、抗逆性研究,建立开放性种质资源数据库和检索管理系统。
2.工业人工林与经济林培育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
①速生丰产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了“七·五”、“八·五”攻关专题“刺槐建筑与矿柱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和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杨树速生丰产林良种选育、繁殖和栽培示范”等项目。在人工林培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集中对林木耗水性、光合生态生理、速生丰产林多代连作立地衰退机理与林地生产力维持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主要造林树种的耗水时空变化规律和耗水调控机制;研究了部分树种个体和群体光合生理生态学特性,揭示了树木光合作用光抑制机理和低温条件下光抑制发生的规律。研究揭示了杨树人工林多代连作地力衰退的机理,掌握了林地生产力长期维持的关键技术。
②经济林栽培理论与技术: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山东省下达的多个经济林研究项目,在山区经济林综合开发配套技术,系统研究了银杏、花椒、板栗、榛子等树种及木本蔬菜的丰产栽培理论和技术,对树种和品种选择、造林整地、林地培肥技术、树体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积累了一批优良种质资源。
3.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
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
①困难造林地森林植被水文过程与机制研究:以困难造林地森林植被为对象,以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和植物水分生理过程为核心,从微观尺度上,对主要树种的水分生理特征和需水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植物叶气-界面生理过程与土壤水分定量关系,确定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及其土壤水分生产力分级标准。从宏观尺度上,对不同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探明了具有高效、净水、节水功能的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合理的群体结构。
②困难造林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以北方石质山区干旱瘠薄造林地为对象,开展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林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了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抗旱与节水树种选择、抗旱节水造林技术以及稳定高效群体结构配置与调控技术;开展了矿山废弃地植被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筛选出一批适宜于干旱瘠薄荒山和矿山废弃地等困难立地生态林重建的优良先锋乔灌木和藤本植物种类;提出了将藤本植物纳入生态林重建的全新理念与关键技术,构建了包括立地逆境改良、抗逆树种选育、节水抗旱造林、稳定高效结构配置等技术的生态林植被重建模式。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在建设中。
4.风景林及城市林业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突出生态风景林的类型研究,搞清种类、结构、规模与生态及景观效能、森林健康状况的内在关系,设立永久样地,加强生态风景林木本植物区系和森林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在发展规划与营建技术研究方面,以植被生态学、景观生态学、风景美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于3S技术,重点研究生态风景林点状、线状、带状、面状等与森林的树种、结构、数量以及格局的关系,建立最优化模式;营建技术应围绕既有林相改造和大规格苗木造林技术,加强工程造林技术规范研究,建立工程投资标准,适应不断发展的生态风景林工程建设需要。在功能和效益评价方面,从森林的一般功能出发,分析生态风景林在调节城市气候、城市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维持生态平衡、观赏游憩、美化城市以及增进居民健康、降低城市空调用电量、提升房地产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生态风景林功能和效益的实测研究,建立符合生态风景林特点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林业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森林景观的3S技术应用、城市森林景观区划、分类与制图、森林景观要素设计与规划、森林景观空间格局规划、景观格局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性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协调等。
②城市林木功能与模式配置: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绿量需求确定、植源性污染防治途径、不同社区城市森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与优化配置、城市典型污染区植被隔离带配置、城市森林保健功能与结构配置、城市森林生态定位监测与评价等。
③专用树种选育:高抗性、强富集能力的优良防护树种和品种的选育;垂直绿化植物的选育;保健树种和景观树种的选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