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当代中国史


  中国人民大学的当代中国史专业,是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授予权的中国人民大学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其博士学位授予点,从2004年开始招生,硕士学位授予点从2005年开始招生。是全国各高校中最早自主设置的“当代中国史”目录外二级学科。

  当代中国史专业,是隶历史学一级学科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范围,是中国通史的当代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台港澳地方史)。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的大空间内,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大时段内,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关系方方面面的历史发展之基本进程和脉络、基本规律和特征、基本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以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对在校学生(研究生)进行当代中国史领域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并对全社会进行关于当代中国史领域的“国史”、“国情”之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和政策宣传,以及当代中国史领域的知识普及。   

  当代中国史专业,其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和“总结历史,说明现在,探讨规律,启示未来”。“当代中国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为研究“重点”和“主流”。同时,“当代中国史”学科建设的学术性亦非常强,必须坚持遵循历史研究的基本学术规律、学术规范,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结合当代世界学术发展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的当代中国史专业,初步拟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七个:当代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经济史、当代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社会史、当代中国外交史、港澳台地方史、当代中国史学史。其中,重点建设的是五个:当代中国政治史、当代中国文化史、当代中国社会史、当代中国外交史、港澳台地方史。

  当代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当代中国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台港澳地方史)专业领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历史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发展脉络、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经验,有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当代中国史专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现状、前沿和发展方向问题,有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独立从事当代中国史专业领域创新性、探索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发展潜质,有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进行相关文献利用以及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志愿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服务,志愿在当代中国史专业领域或相关学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上的导师有:齐鹏飞教授、何虎生教授、萧延中教授、朱佳木教授(兼职)。2012年招生的导师是:何虎生教授、朱佳木教授(兼职)。

  当代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案为: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公共课不少于15学分;主文献研读课不少于3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 学分;先修课不少于2门。具体如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3学分);语言基础——第一外国语(3学分);方法课——当代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学分);学科前沿课——中共党史和当代中国史研究学术前沿(3学分);主文献研读课——当代中国史研究文献选读(3学分)。选修课菜单为:当代中国政治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外交史专题研究、当代中国统一问题研究、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研究等(每门课均为2学分)。另外,每个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各自开设专业指导课1门。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