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流通经济学


  一、专业介绍

  1、专业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是由原工业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两专业均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批学科专业;是我国第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并第一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人民大学国内第一次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产业经济学”,并编撰了《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研究生教材,被国内产业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学科调整后,本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编写“产业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于1999年6月成为获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点,率先推出产业经济专业系列教材,发行量达到40多万册;并于2001年以全国第一的身份再次获评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由于中国人民大学在流通产业研究方面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了显著的流通研究特色,自2004年起,我校又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立了产业经济学的兄弟专业流通经济学。2007年产业经济学科再次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获得国家级重点学科称号。
  经过多年努力,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内产业经济学和流通经济学界形成了如下优势和特色:
  1)教学科研基础雄厚,成果突出。两专业经过长期的学术积淀,延续了以《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商品流通论》为核心的第二代教学科研基础,完成了从传统产业经济学向以流通研究为特色的研究转型,在全国率先搭建起了流通产业经济学的学术平台。近五年,两专业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5项,其中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分工定位”、“零售业技术装备”、“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等领域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2)形成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两专业着力培养研究型人才,开展研究生起点教育,近五年共培养经济学博士113名,硕士143名。在校研究生人均论文发表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博士毕业生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3)理论联系实践,社会影响广泛。两专业的学术骨干有10人次兼职于全国性的学术和科研学会(协会)组织,有19人次担任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级顾问或独立董事,还有1人直接参与中央政策研究室政策研究工作,他们的影响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具有跨学科集中攻关优势。本学科点构架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础雄厚的经济学科研平台之上,研究方向跨越多个应用经济学科,涉及产业经济理论、企业发展理论、流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商品学理论等诸多分支,并已经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果,尤其是流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从2012学年起,本博士点专业接受流通经济及国际贸易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

  2、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1)市场体系与市场运行
  以纪宝成、王晓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原有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研究传统,融入了新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学术理念,以宏观市场的重构、规范、规划、运行和发展为对象,研究重点涉及决定市场运行规律与因素、新型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市场秩序规制、市场供求调节、市场运行模式转换与机制矫正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
  2)产业发展与战略产业
  以徐佳宾、郑适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融汇了原有的“企业发展与产业选择”和“产业调整与产业融合”两大研究方向,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引入管理学的思想,以产业并购整合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强调“在产业融合和调整中实现产业发展,在产业选择中确立战略产业”的战略思维。
  3)产业组织与市场竞争政策
  以陈甬军、蔡荣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对市场进行形成全新的交叉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解决市场与产业结构矛盾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经济时代产业组织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各国市场竞争政策的变化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了我国市场垄断的发展历程及反垄断政策的重点。
  4)市场监测与流通创新
  以马龙龙、刘向东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商业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引向了更为具体也更具战略价值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产业层面,通过对消费品市场的监控、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流通产业运行的深度探讨,发现了流通产业在活跃消费品市场、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优化升级的演进规律。
  5)国际产业与贸易政策
  以谷克鉴、王亚星为带头人。本研究方向秉承“国际产业”的经济学通用范式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生的理论研究需求,基于本学科在产业经济学和市场理论方面的优势研究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政策学两大边缘研究领域,对国际产业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3、专业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产业分析人员、政府公务员和政策分析(包括政策制定依据的收集和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人员上,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产业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对产业政策和市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国人民大学致力培养既精通微观管理技术和技巧,又具备中宏观产业眼光和市场意识的人才,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证券公司行业分析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输送“中宏观理论头脑+实用管理技术”的高级人才。
  (2)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在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理论框架和思维模式的植入,强化其理论修养和学术眼光,并在导师辅助下找到理论突破点,形成理论特长。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博士应当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行业协会或经济组织的行业分析专家或国家产业和市场政策制定的决策人员。他们就学期间所作的研究和毕业后作从事的工作,都会从产业的层次上对某一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有所影响。

  4、本专业师资力量
  两专业现有学术梯队共20名教师,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6人;55岁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其中85%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本学科点学术带头人纪宝成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评议组成员(应用经济学科组召集人);领衔五大研究方向的其他学术带头人也均在学术背景、社会影响、学界声誉等方面处于国内优势地位。

  5、对外学术交流
  两专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五年中参加了相关领域8次国际理论研讨会,组织了2次国内大型的理论研讨会,资助了“WTO、中国和亚洲经济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与商务部、统计局、粮食局等其他市场监测单位实现了横向交流和合作。

  6、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流通经济学科为研究生开设“西方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充分利用我校在国内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综合优势,为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开设“流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学科基础课,为研究生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项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证平台;开设“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产业创新与融合”、“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零售学”等专业课程,健全流通经济研究的知识结构;开设“经济社会政策”、“商品流通体制研究”、“流通产业政策”等中观政策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中宏观视角;并重点打造“流通产业经济学”交叉学科课程,强化流通经济研究的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1)流通经济学
  (2)产业经济学
  (3)服务经济学
  (4)外贸与国际产业专题
  (5)经济社会政策
  (6)反垄断与管制经济学
  (7)流通产业经济学
  (8)产业创新与融合
  (9)跨国经营与全球产业竞争
  (10)商品流通体制研究
  (11)流通产业政策
  (12)零售学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