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九大方面详细介绍如下:

  一、本专业包括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长期以来成为各高校开设和管理本专业的标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和管理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自1983年建院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直是劳动人事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干部专修生,1993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6年,又率先在全国招收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在职研究生。本学科2003年获准独立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生源优秀, 迄今为止,已有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3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方向)三个本科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有关学科分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培养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大批专业人才。

  二、专业概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概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已被正式列入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实现了从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历史性飞跃,而且也是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已然成为高校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截止到2010年,全国共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已从1999年的37所增加到300多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8月3日批准实施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它是国内自1995年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第一个管理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四个等级,该证书旨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成为企业录用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时证明其能力的重要凭证。 获取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个等级的职业资格的前提是取得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资格准入也是就业准入,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文凭将有很高的“含金量”,这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前景看好;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近年来迅速增长,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三、主要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人才学、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着眼于微观人力资源管理,从工作分析和评价、招聘和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和技能开发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组织绩效。人才学着眼于个人,通过研究人成长、发展的规律,探讨成才的规律性和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这一学科正处于方兴未艾的趋势。相比之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活动、员工类型和国家类型三个维度之中的互动组合。而组织行为学区别于以上三个研究方向,它更多地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本专业的教师近五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斐然。本专业的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如:招聘与人员配置、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成为其他院校的范本,其中职业生涯管理系成立在即,在全校最早开始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在这一教学体系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向全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培养输出了数千名专业人才。

  四、研究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见表1 
                1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表

职能模块

具体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

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人员供给需求分析、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工作分析

工作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分析的应用

招聘与配置

招聘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招聘程序和策略、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招聘实施、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离职面谈、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培训和开发

理论学习、项目评估、调查与评估、培训与发展、需求评估与培训、培训建议的构成、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阶段、绩效管理的面谈、绩效改进的方法、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薪酬福利管理

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评估薪酬手段和提供反馈

员工关系管理

从企业管理者的视角研究员工关系管理的制度内容、政策、实践与技能,包括员工沟通、满意度调查、申诉处理、裁员等技术方法。并通过员工关系案例研究,提高协调企业员工关系的能力。

职业生涯管理

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为员工建立职业生涯通道

  五、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是造就在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较宽知识面,了解国际、国内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六、本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主要包括:程延园教授 、孙健敏教授、彭剑锋教授、张丽华教授、周文霞教授、林新奇教授、文跃然副教授、付亚和副教授、石伟教授、许玉林副教授、王丽娟副教授、徐世勇副教授、刘松博副教授、李育辉副教授、王青博士、王桢博士和管延军博士等。这些专家、教授不仅在本专业的学术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建树,在企业界和社会上也享有盛名。   
本专业的教师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几十部,并曾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还组织老师编写了大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著作、教材和论文。2003年,由本专业老师集体编写,代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水平,集国际最新理论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于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精品系列教材(共18本)开始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个领域被广泛的使用。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该系自建立之初就非常关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批老师曾多次为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等社会机构提供了专业服务,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专业特色。第一,职业化特色。即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同时加强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全力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第二,实践性特色。即依托地处北京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机遇,本着服务政治、经济的原则,把教学内容、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本专业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构、人力资源规划、组织行为和领导学、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薪酬福利和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博士(或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掌握企业管理学和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各项职能的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理论和技术,精通并能独立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实施,具备基本的管理技能和领导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部门、各类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策划、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及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七、对外学术交流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本专业与国际劳工组织(ILO)、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密歇根大学劳动关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动关系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德国部莱梅大学劳动科学研究所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机构,以及台湾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管理学系等港台大学相关院系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期开展了多项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   

  八、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按照教育部的专业培养目标,本系学科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   
  本专业开设课程主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具体专业课程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概论、人员素质测评、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人员招聘与任用、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关系管理、社会保障等。   
  在以上专业核心课课程体系设置上, 本专业从突出专业特色的角度出发,在完善课程体系中强化了开设与特色专业建设相关的课程,如专业外语、管理研究方法等,使得教学内容既能随时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又凸显科学性、系统性、新颖性、实用性。为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本系每学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努力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本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本专业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实用的理论知识。每位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根据自己研究旨趣、专长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积极鼓励和重视推广具有创新性、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如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专业还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践训练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实践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深圳人才市场、北京汇源果汁集团,同时采取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习效果。   

  硕士研究生主要专业课程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专业的系列课程主要包括:   
  战略管理与组织理论(Strateg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Theory ):介绍企业战略及管理过程,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的分析和制定方法;熟悉并掌握主要的组织理论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本课程从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涵盖了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以及绩效沟通、绩效薪酬等各个方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跨文化管理(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本课程阐释如何在全球化经营中,采取文化相对主义的管理方法,在跨文化条件下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并据以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从而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过程。   
  薪酬理论与管理(The Theory and Management of Compensation ):本课程从企业经营与战略的高度以及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角度,阐释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不仅对薪酬以及薪酬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而且注重用实例讲述核心的薪酬管理技术。   
  人员素质测评(Personnel Assessment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如何开展测评、以及如何运用相关技术选拔人才和有效配置人才等理论和方法,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招聘甄选工作提供必备的知识。   
  综合以上的介绍可以得见: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旨在跟踪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与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用性人才为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研究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运用不断发展的理论指导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改革。同时,注重教师梯队的建设,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加强师资培养;突出实践性教学、研究性实验的特色,大力发展已有优势,补充不足,使课程体系科学化、完备化。   

  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去向   

  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总体上毕业生的去向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留京比例较高。   
  2.进入国企的学生较多。   
  这与该院的进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就业传统分不开。历年来,学生进入企业大部分是做人力资源管理,已毕业学生在招聘的时候偏向于母校的师弟师妹,校友回校招聘的比例很高,这一因素对学生的去向影响很大。因此,一直保持着毕业进入国企的传统。   
  3.总体就业率高。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博士和硕士,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就业。本科生由于读研人数较多,因此,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   
  本系毕业生有良好的口碑,社会评价极佳。毕业生以基本理论扎实、专业实务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本系19871988多名毕业生中,已有80%多的人成为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核心骨干,30%担任了人力资源部经理职务,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本系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本系学生在国际领域,如联合国总部实习,瑞士圣加伦大学国际管理年会(ISC)、东亚人力资源管理论坛都崭露头角。就毕业分配来看,本系一直致力于学生就业力能力的培训,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就业层次高。即使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外部环境下,本系全部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9%的水平。在各届本科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人考取了研究生、每年有10%的本科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学习、深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专业的培养水平。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