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山东研招网 > 青岛理工大学 > 院校资讯

青岛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点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点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

材料学

    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学科共有教师 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和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7人。本学科下设建材实验室、 表面 工程实验室和环境材料实验室等。近年来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2 项,出版图书3部;承担并完成了国家、 省、 部、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攻关项目共计 30余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近600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

    本学科在陶瓷补强增韧剂(纳米级、微米级晶须等)的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材料的研究、 ZnO纳米棒阵列、晶须制微孔陶瓷、污水处理用高强空心球以及在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耐久性、渗透型涂料的应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

岩土工程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始于 1997年,是校级重点学科,已在科研、人才培养及社会工程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基础。本学科下设1个教研室、2个研究室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一支稳定的由国内院士、博导、教授、博士等组成的学术梯队,并形成了:高边坡稳定性及基坑支护、岩土力学理论及应用、岩土工程信息可视化、桩基础研究等主导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340余篇(部),SCI、EI、ISTP收录49篇。目前己完成的和在研的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6项,及多项与企业合作横向研究开发课题。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20余项,国家级各种专利8项。

    岩土工程学科共有教授 8人,副教授5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目前岩土工程硕士学科点下设 6个研究方向,分别为:高边坡稳定性评与深基坑支护、岩土体非线性破坏理论及控制、桩基础研究、地下工程及岩土工程信息可视化、地基基础工程、浅埋峒室稳定性研究。

    近五年来,本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共 50人,授予学位37人,其中有4人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省级优秀毕业生;并在本院及外校联合培养博士7名;编写教材4部;荣获优秀成果奖3项。

结构工程

    本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它是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和管理的学科。本学科点是山东省重点学科,是我校实力较强和特色突出的学科之一,具有 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

    本学科以研究学科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为研究特色。现有六个研究方向: 混凝土结构及抗震、钢结构、地下结构及抗变形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建筑物检测鉴定及加固、结构施工新技术等。

    本学科近几年共完成 1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00余项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和横向课题。获国家级科研奖(包括军队系统)4项,国家级教学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19项,省部级教学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70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10篇,出版专著8部、国家规划教材3部、其他教材29部。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本学科学术队伍中有教授 27人,副教授21人,获博士学位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9人,另外本学科特聘Wittmann、范维澄、郑颖人、卢耀如4位院士。

    本学科依托的实验室面积 284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400万元,万元以上的设备271台。近几年增加了结构耐久性成套设备(自制)、MTS液压伺服加荷系统(改造)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项目的试验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本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①建筑结构火灾行为及灾后处理;②工程抗震与结构控制;③岩土灾害及其对工程结构的损害与防护。该学科下设火灾实验室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了 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际合作项目8项及多项省部科学基金和横向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

    本学科学术现有教授 3人,副教授6人,获博士学位人员10人,博士生导师2人,另外本学科特聘范维澄院士。

    学科特色: 通过大量足尺寸结构试验探索建筑结构空间火灾的蔓延规律,并为现行的 “处方式”设计向以火灾风险评估和火灾动力学为基础的性能化设计的转变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从而建立建筑结构的抗火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规程。创新点是建立建筑结构抗火设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性能化设计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进行设计。

桥梁与隧道工程

    本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 1993年开始招生,200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桥梁结构理论及应用、城市道路交叉与交通技术、桥渡设计理论与方法、隧道施工与监测新技术、桥梁检测鉴定、评估技术。

    学科下设交通土建实验室。协作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和土工实验室。

    本学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博士学位5人,形成以中青年博士教授为骨干的队伍。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本学科主要从事近海结构工程设计理论及其试验研究、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研究、海岸工程结构材料的耐久性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有:适合不同海区环境特点的海上石油开发平台和近海工程结构的设计研究;河口海岸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海涂围垦及防浪建筑物研究。

    本学科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 2名,教授3人,副教授4人。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迄今已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项,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本学科拥有以结构工程为支撑的山东省重点试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中心。

地质工程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始于 2003年, 是我校经过多年学科建设而形成的重点学科,在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高边坡稳定性非线性动力学预测、 采动岩体 破裂过程及岩体支护优化加大地下结构参数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成果。目前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支撑项目一项、山东省“十一五”重大规划项目2项,及20余项省部级项目。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预测预报3S系统”(三峡工程及日本文部省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成果被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本学科有博导 4人,博士7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210余篇,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地质工程学科下设1个教研室、2个研究室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与效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土工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结构实验室作支撑,专业实验室面积2840平方米,设备总值达750万元,万元以上的设备90台。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学科 是青岛理工大学最早的主干学科之一, 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有山东省机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先进实验条件支撑,实验室面积9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00万元。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研究方向有 精密制造工程、切削磨削加工理论与技术、模具 CAD/CAM、表面改性和微纳米制造等 。

    本学科共有教学科研人员 15人。其学历结构为:博士(后)3人,硕士7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助教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占80%以上。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 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1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3篇,核心期刊110余篇,出版教材3部。

机械电子工程

    本学科 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山东省机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先进实验条件支撑,实验室面积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余万元。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研究方向有机电 检测、测试与故障诊断、自动化测控理论及应用、机器人学及应用工程、数控技术与系统、机械电子控制技术和工程装备自动化等。

    本学科共有教学科研人员 14人。其学历结构为:博士(后)4人,硕士9人;职称结构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助教3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占80%以上。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 1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和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9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1篇,核心期刊70余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6

部。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本学科是省级重点 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最早的主干学科之一, 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批准为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和山东省重点学科,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研究方向为 润滑理论及应用 和机械结构动态特性分析与测控, 研究方向包括摩擦学理论、实验及工程应用、疲劳强度理论、表面工程、机械可靠性设计等。

    本学科有山东省机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青岛市能源与环境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先进实验条件支撑,实验室总面积达 4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

    本学科共有教学科研人员 12人。其学历结构为:博士(后)4人,在职攻读博士1人,硕士7人;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占95%以上。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 2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1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9篇,核心期刊80余篇,出版著述1部,教材3部。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市政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 给水排水本科专业 创办于 1979年 , 2003年获“市政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本学科注重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独立担负设计、管理等技术方面工作的能力,强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显著的学科特色。

    本学科现有兼职院士 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硕士生导师12人,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目前已形成给水处理理论与技术、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给排水系统分析与优化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给水排水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化学分析与检测实验室等,并拥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强化实验室, 设有水工程技术研究所。近年来本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项,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奖励3项,其中“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与控制措施研究”获得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时变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在城镇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教材4部,专著3部。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 1项,中德国家级科技合作项目、中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各1项,国家标准的编制1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成立于 1983年,于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的暖通与热泵实验室始建于1982年,总建筑面积2200m 2 ,仪器设备总值1960万元,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近五年,共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开发新产品15项,获专利7项。科研成果转让12项,科研成果被采用29项,直接经济效益22045万元。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250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7篇。

    现有教授 7名,副教授及高工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其中5人博士在读。

    优势及特色研究方向 3个:建筑及列车空调与节能技术、新能源及绿色能源利用技术、通风除尘与空气净化。

矿物加工工程

    本学科是根据矿物及固体废弃物原料性质的差异,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原理和方法对资源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学科。

    本学科具有矿物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生资格。本学科 9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正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人。本学科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十项,具有较完善和精密的试验装备与测试手段,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研究方向有:分选理论与设备;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本学科 优势与特色 :在 节能、环保及低成本高效益的 矿物加工 新技术开发,矿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 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 新技术,矿物材料和洁净煤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对我国,特别是山东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环境科学

    本学科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之一。该学科自 80年代初创建以来,注重了理工结合,在对“三废”进行工程治理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建设,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化,有活力的,高层次的学术梯队。目前该专业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16人。人均年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对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于 90年代初开始,已形成了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具有明显特色的、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骨干已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环境科学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较高水平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硕士研究生做学位论文提供良好的实验场所和设备,计算机条件和丰富的图书资料,具备培养实践能力的良好条件和基地。学校研究生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齐全,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也符合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思想,经审核同意该学科申报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环境科学人才。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招生于 1981年,是山东省第一家拥有该专业的高等学校。199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被评为 青岛市新型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 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能源与环境重点强化实验室。

    本学科经过 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环境安全与分析评价、水环境模拟优化及处理技术、环境规划与影响评价等稳定的科研方向。该学科现有兼职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已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近年来开发出的倒置 A/A/O生物脱氮除 磷技术 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的南水北调工程重大课题“中南四湖、东平湖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的水环境模拟及其在湖区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申报了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每年拥有科研项目几十多项,经费达数百万元。

    本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主要学科之一,近年来全国、尤其是山东省、青岛市的基本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良好的毕业生质量,卓有特色的学科建设水平使青岛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享有良好的声誉。

建筑学院

建筑历史与理论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于 1988 年。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2003年获准“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具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① 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 ②外国建筑历史与理论 ③现代建筑理论研究④东方建筑研究。

    本学科有六个教研室和一个城市设计研究所。先后与德国不莱梅大学建筑系、德国包豪斯大学、日本工业大学建筑系、香港大学建筑系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形成学术互促的良好格局。

    建筑学院拥有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建筑模型实验室,其中的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实验室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 近五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50 余项,其中 20 万元以上横向课题 5 项。近五年支配科研经费总计 284.6 万元,副教授以上年人均支配科研经费 2.5 万元,科研经费充足。

    学院国际合作日益活跃。 2003 年起与日本工业大学共同合作的“历史街区居住实态调查及研究”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于 2006 年初在我校举行了 “ 中国 · 青岛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发展研究 ” 中 日学术研讨会。

    本学科现有导师 13 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导师 10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 6 人。

    本学科方向具有文理交叉性质和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立足于山东及青岛地区,研究东西方历史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理论。为诠释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窗口;同时也为创建山东半岛城市特色、区域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于 1988 年,现设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1998年获准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立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① 建筑设计与理论 ②城市设计与理论 ③室内设计与理论。

    本学科有六个教研室和一个城市设计研究所。学科注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与天泰公司联合成立了青岛天泰理工建筑研发中心,并先后与德国不莱梅大学建筑系、德国包豪斯大学、日本工业大学建筑系、香港大学建筑系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形成学术互促的良好格局。

    自学科点成立以来,结合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指导研究生完成了大量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项目。在 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获得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协举办的“21世纪的城市住区设计”世界大学生设计竞赛优秀奖,排名世界第十一名、亚洲第六名(参加研究生:许可为、吴鹏等)

    建筑学院拥有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建筑模型实验室,其中的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实验室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现有导师 13 人,导师队伍全部为 60 岁以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本学科特色以研究山东及青岛地区滨海山地环境中建筑的设计方法与理论,结合地区城市发展,以地区性研究形成特色。

汽车与交通学院

车辆工程

    本学科 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从1998年开始招生以来,已培养研究生40多人。 本学科2001年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并进行重点建设,近年来共投资400余万元进行学科建设。该学科拟于2007年申报博士点。

    本学科设有 汽车原理与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实验室、发动机性能及排放实验室、汽车安全实验室、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实验室、汽车 CAE实验室、智能车辆实验室等。 实验室总面积 600多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

    近年来,该学科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省部级资助项目8项,厂校合作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10余部。

    本学科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

    本学科学术骨干在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系统安全性、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车辆电子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 已完成“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研究”、 “面向汽车产品初期设计阶段的建模方法研究”、“车辆诱导系统研究”等 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安全技术及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从 1977年开始招收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设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人。

    本学科设有安全人机工程、安全检测与仪表、电气安全、通风空调与空气净化、防火防爆、建筑结构火灾安全等实验室。在工业灾害预防与控制、城市公共安全、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及防治技术、通风空调与空气净化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近三年本学科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45篇,被SCI、EI、ISTP收录40余篇;出版专译著5部、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学会、山东省和青岛市等省、部、市级科技奖励10余项。现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等国家级课题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及地方课题30余项。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本学科为我校 2005年新上硕士点,该专业是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具有多年本科生培养经验,近年来共投资200多万元进行学科建设,学科发展很快。

    本学科下设载运工具运行动态仿真与控制实验室、载运工具 排放控制与节能实验室、载运工具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实验室、智能运输系统实验室等。 实验室总面积 400多平方米,主要仪器设备总价值300多万元。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厂校合作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教材近10部。

    本学科现有教师 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6人。

    本学科学术骨干长期从事 载运工具运行动态仿真与控制、载运工具 排放控制与节能、载运工具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 研究工作, 已完成 “ 装甲运兵车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USB数据采集器研制”、“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线研究开发“等 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并获得工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学院

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是伴随着我校土木、机械、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我校唯一理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本学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科学计算两个本科专业,下设数学教研室、应用数学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应用数学研究,现有教师 47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讲师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

    本学科以我校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 1)非线性泛函分析;(2)常微分方程;(3)博弈论;(4)工程计算中的数学问题;(5)变结构控制系统。分别在非线性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博弈论、工程近似计算与逼近、函数逼近论、最优化、偏微分方程、软件工程、金融数学等方面取得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5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出版专著3本。

固体力学

    本学科作为我校土木、机械、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基础和支撑,伴随着优势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建立了一支优良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研究方向,现有外聘院士 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1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

    本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 1)岩体力学;(2)复合材料力学(3)生物固体力学。分别在“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边坡及隧洞稳定性研究”,“地下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突变失稳理论”,“生物关节力学分析”,“生物形体虚拟模型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规律研究与应用”,“韧性材料大变形时的裂纹扩展的能量耗散与裂纹尖端位移研究”等方面取得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21篇。

    目前,力学实验室为山东省二类基础课实验室和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力学

    本学科是我校土木、机械、环境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基础和支撑,以我校优势学科为依托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学与科研队伍,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现有外聘院士 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2人,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

    本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 1)岩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2)结构强度与振动(3)生物工程力学。分别在“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边坡及隧洞稳定性研究与工程应用”,“复杂加卸荷边坡工程稳定性预测预报”,“地下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的突变失稳理论及应用”,“生物运动仿真、断肢的仿生力学设计及制造”,“生物形体虚拟模型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材料在载荷作用下的动、静态规律研究与应用”,“结构强度与振动仿真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取得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2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发表论文近13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5篇,出版专著4部。

    目前,力学实验室为山东省二类基础课实验室和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拥有两个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校级 重点学科 。学科点现有教授 8人、副高级职称15人,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校教学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并能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开发能力的人才。

    近年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和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目前两硕士点无论是硬件方面的建设,还是软件方面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现主要研究方向有: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与通信、模式识别与图形图像处理、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于 2003年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于2005年获得批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至今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50人,2007届硕士毕业生现已全部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商学院

会计学

    青岛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是青岛市乃至 胶东地区 最早开设的会计学本科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学科, 2002年获得会计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 权,是 青岛理工大学第一个非理工类硕士点 。设有会计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 2个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2个会计电算化实验室,1个会计学科重点实验室。有正版财务会计软件、双重会计模拟软件、审计软件、成本核算模拟软件、资本市场模拟软件及ERP软件等共计11套,有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26个。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 10多项,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有11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有博士(含在读)7人,有硕士生导师10人, 有 8 名老师有注会资格,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 60%。

    本学科的特色之一是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研究,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及集团经营会计;特色之二是以人力资源会计及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会计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研究;特色之三是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

    青岛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是上世纪 80年代初创建的, 现有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本科专业,2005年获得企业管理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管理理论与方法、营销管理、战略管理、金融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方向。

    本学科有商务与管理综合实践中心 1个,内设企业生产运营模拟厅、商业银行厅、证券期货厅、国际商贸实验室、创业智化孵化室。有高档微机400余台、ERP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网络营销软件等教学软件12套,企业经营对抗沙盘1套。资料室有专业图书9千余册、期刊100余种。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 10多项,出版专著6部,在《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有8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5人、副教授10人,有博士(含在读)6人,硕士生导师8人。 本专业的特色之一是管理理论与营销管理研究,侧重于服务营销、品牌营销及营销渠道设计;特色之二是企业战略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特色之三是金融、绩效评价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

    本学科以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及其理论研究为主干方向,探讨城市空间中人居环境、生态建筑、公共艺术的视觉与功能效应 ,以协调城市综合景观特色,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发展城市文脉。

    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现为山东省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重点学科单位,走在了本专业的学术前列。青岛理工大学下辖艺术学院、建筑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的大批相关专业,整合了发展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学术平台,并在以往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专业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山东省环境艺术设计重点学科带头人韩勇教授为主的层次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 7人,副教授9人。近年来,本专业共承担、完成包括 第 29届奥运会帆船赛场火炬景观总体设计、 青岛市奥运亮化色彩系统设计与分析、青岛海底世界室内与环境设计在内的 省部级项目 7项,获省部级奖励11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国家专利3项。

    21世纪为绿色室内及城市环境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领域将融入更多艺术、科技门类的内容和理念,以推动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理论及设计体系更趋科学化和系统化,提高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水平,促进本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于 2006年1月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

    主要研究方向六个:①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②工程项目管理;③工业工程与流程再造;④不动产管理;⑤物流管理;⑥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

    该学科目前拥有教授 9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学科下设学院中心实验室拥有仪器设备总值458万余元;学科相关中外文藏书3万余册;中外文期刊60余种。

    近五年在本学科领域共发表论文 273篇,其中被3大检索收录3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获省部级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奖1项、其它科研奖1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技术、数据可视化、考虑环境因素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建筑产品完损度等级评估方法、计算机集散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制造系统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开发、不动产开发运作模式、物流配送系统规划、供应链协调理论等研究方向上具有突出的学科特色。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本学科主要从事通信技术的研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 ,于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其他技术人员10人,设备总值600余万元。近五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4项,发表论文82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6篇。

    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GIS系统与应用、电子系统与电磁兼容、通信网络与实现、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嵌入式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嵌入式实现,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和建设部研究任务,参与了国家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并与企业联系密切。 GIS系统与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将 GIS系统应用到土木工程中,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近年来,参与了国家三峡工程的评价和安全防护。 电子系统与电磁兼容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及分析,其主要特点是面向电子信息产品。通信网络与实现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网络的构建和实现,主要特点是微波网络的实现,参与了多起微波扩频通信网络的实现。

    目前本学科支撑实验室有省级研究中心“地质环境评价中心 GIS 研究室”和“山东赛宝青岛实验室”、校级研究所“计算机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和“现代通信技术研究所”、专业实验室“信息工程中心”和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

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近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1996年招收本科,2005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的主要特色研究方向为:① 线性系统理论;②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③先进控制策略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④工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⑤电气系统自动化;⑥机器人控制;⑦现代检测技术研究及其应用;⑧新型传感器和测控系统的研究与集成。

    本学科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项目,山东省电工电子与控制高等学科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和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校级特色专业。本学科还是我校全国电子竞赛的组织和建设单位,实验室总面积达 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以教授、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共有教学科研人员 19人。 其学历结构为:博士(后) 5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硕士10人;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助教1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占93%以上。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科研项目 11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9篇,核心期刊6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5部。本学科发展迅速,是国内控制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经贸学院

数量经济学

    经贸学院成立于 2003年1月,在研究生教育中拥有数量经济学硕士点。 本学科是利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经济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主要相关学科有: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

    本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模型及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及决策、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 本学科设有经贸实践中心、经贸实验室及经贸模拟实验室,拥有 SPSS、SASS、SPLUSE、证券股票交易模拟系统、Simtrade模拟系统、国际结算模拟系统等教学软件。现有教师 19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博士 6 人,硕士 12 人。

    本学科有一支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爱岗敬业、凝聚力强,能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咨询服务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主编、副主编教材(专著) 10 余部,参编 15 余部;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 220 余篇;完成省(部)市等纵、横向科研课题 20 余项;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教改奖励。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过程、规律和成果。该学科的研究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科教、经济、行政等领域从事管理工作。

    本学科设有马克思理论中国化与科教兴国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五个方向。

    本学科设在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 61 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 54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22 人,博士 4 人、硕士 23 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4 人,在读博士 3 人。 这些教师全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科研工作,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区域经济学、中俄关系、和平问题、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有一定优势影响 。近五年来,承担省、市级以及横向科研课题 20 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20 余篇,获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奖多项。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