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山东研招网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导师介绍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气象学导师介绍:齐鹏


  齐鹏,1983年就读于山东海洋学院(后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系海洋气象专业,1990年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理学硕士毕业并任教于大连海事大学,1992年晋升为讲师。1997年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2001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并到清华大学水利工程流动站做博士后,2003年6月以优秀博士后出站由清华大学职称评定为副教授。2003年7月按引进人才加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至今,现任海洋所研究员岗位,研究生导师。
  入所以来,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

  一、海洋大中尺度环流动力过程及其气候效应、海洋中尺度现象的探测、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等。支撑项目:
  (1)国家重点基金项目:中国海黑潮区关键动力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及其预测方法(2005—2008),在该项目支持下本人(作为参加人)进行了源区黑潮表层、次表层海温场和流场(考虑全流矢量场)的年际、年代际变率的研究。其主要学术思路为利用海温场和流场长序列格点资料,从流速矢量场(全流场)出发应用矢量EOF方法研究黑潮乃至整个北太平洋环流距平流场长期振荡,提取代表研究区表层和次表层流场长期变化的重要信息,即含意明确的环流距平流场典型空间模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率,进一步探讨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成因,可为预测我国和东亚地区天气气候长期特征和灾害性天气事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中科院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中国近海海洋动力环境预测、评估方法与信息集成系统(2006—2009),在该项目支持下本人(作为后期增加的参加人)除进行辅助决策系统研制外还进行了东海黑潮对东亚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响应及动力机制研究。以往研究季风多是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风的某一分量的角度来表征季风,我们这里是直接从季风的风矢量出发,从长序列资料提取季风异常的典型空间模态及其年际、年代际特征,所给结果天气学意义直观明确。表明东亚夏季季风异常的代表模态具有显著的年际尺度变率特征,并与ENSO存在显著的5~7个月的滞后相关关系,这对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的长期预测工作有较好帮助;冬季季风异常的代表模态则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尺度变率特征。
  (3)中科院重大项目:关键海域中尺度物理海洋过程预报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2008—2011),在该项目支持下围绕项目总体需要本人负责一子课题主要通过海上调查与实验资料分析,结合收集同期Argo漂移浮标资料和高度计等卫星资料获取项目关键海域的海洋水文特征特别是中尺度涡、锋面/跃层和内波等中尺度现象/过程动力学信息。进行了基于近10个月的长期连续锚碇测流数据的吕宋海峡海流垂向“三明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的研究;利用WOA01客观分析资料及Argo剖面浮标资料进行了南海深水海盆海温跃层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研究;尝试开展了海洋中尺度现象及其对声学影响跨学科比较研究,包括典型陆架陆坡地形、冷性和暖性中尺度涡的对水声传播的影响以及海洋学-声学联合现场实验获取物理和声学反演研究区内波特征及其声学效应,等。
  (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国海海流数值预报模式改进研究(2007—2009),承担子课题,重点在于考虑具有时空大尺度特征的海浪场对大尺度海流的驱动效应即地转意义下的波浪辐射应力作用以及考虑主要河口径流作用等,实现了对现有业务化模式的改进。
  (5)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印度洋海域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研制与示范(承担子课题:印度洋海域海浪资料同化研究,在研)
  基于最优插值(OI)方法开发了卫星高度计波高数据同化模块,并将其植入第三代海浪数值预报模式WAVEWATCHIIITM。15°S以北的印度洋-南海海域作为目标计算区域嵌套在WAVEWATCHIIITM的全球模式中,较好解决目标区域边界受传入涌浪强迫作用的边界条件问题。海浪模式的驱动风场采用大气模式WRF(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给出的一小时一次的海面10m风场。模式计算过程实现边积分边同化Jason-2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数据。表明在海浪模式积分运算过程中将卫星高度计测量波高数据同化进入模式来及时地更新海浪谱,可为海浪模式提供更好的预报初始场,进而达到提高海浪预报效果的目的。
  (6)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南海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研制及其应用(承担其中一子课题,在研)

  二、海洋灾害致灾因子动力过程(风暴潮、大浪)与灾害评价研究方面:非线性海洋波动、我国沿海重大风暴潮、巨浪等海洋动力灾害模型化方法、风险评估及对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评价研究等。支撑项目:
  (1)908专项灾害评价:山东省主要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评价。
  (2)908专项灾害评价:海浪灾害及其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综合评价(承担长江口区域子课题)。
  其主要技术思路为针对山东省风暴潮增水和长江口灾害性海浪极值波高预测进行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进行风暴潮漫滩(边界和面积)遥感判读;应用能优化处理小样本事件的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模糊风险计算模型,并与传统评估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进行致灾因子和灾害经济损失量的超越概率风险估算。
  (3)青岛市公共领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青岛市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项目结题技术报告(报告共96页),报告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青岛地区旱涝灾害、青岛地区雷击灾害、青岛地区冰雹灾害、青岛地区台风和风暴潮灾害、青岛地区暴雨洪水灾害、青岛地区寒潮灾害。

  三、个人研究兴趣还包括:海岸和近海工程领域前沿研究。2008年本人应OceanEngineering编委会和国际出版公司NOVAPublishers邀请与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台湾等的学者联合完成国际合作著作出版计划:OceanEngineeringResearchAdvances,并独立完成著作第六章。
  本人联系方式:
  Email:pqi@qdio.ac.cn; kuroshio@126.com 
  Tel:*************
  通信地址: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院重点实验室,邮编:26607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