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定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之下,以心身交互作用特别
实验室定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之下,以心身交互作用特别是“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这一关键问题为核心,利用认知与行为科学、神经影像学、行为遗传学、药理学、形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途径与方法,在基因及其调节、分子与细胞、神经通路与网络、心理与行为、乃至人群与社会等不同层面上,研究包括个体的态度、情感和认知、人格心理学变量及社会心态等在内的心理因素及其变化与心身健康状况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阐明心理健康的复杂机制,探索服务于心理疾患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的关键性调节技术及其作用要点,探索和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民众身心综合健康状况的保护和促进模式,研究心理健康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建立国民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数据库、常模及评价体系,为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满足国家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的机制研究:将围绕环境信息的编码与应对问题,在“应激与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认知神经科学机理”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心理健康的规律研究:从生命发展历程的角度以及“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全面地整体地看待心理问题,重点在“心理健康的发展规律与机制”以及“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围绕“精神性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心理健康促进与心理危机干预”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实验室目标
实验室将致力于构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心理健康研究机构,将围绕心-身交互作用特别是“心→身作用”这一关键问题,建立相应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实验平台,力争做出一系列高水平的原创性科学发现,使实验室在本领域内获得不可替代的国际公认的学术地位,建立全国性的国民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基础数据库,并争取在心理健康促进技术方面做出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显示度的关键性贡献。
研究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的创新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学科背景包括心理学学、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神经免疫学、生理学等。其中,实验室现有22位学术带头人,有2位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入选者。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