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失败经验分享
【摘要】考研,今年已经是3战,考北京大学的研,今年是2战,这不是一个经验贴,我不是一个成功案例,我只是惴惴不安等待成绩的人们中的一员,想
【摘要】考研,今年已经是3战,考北京大学的研,今年是2战,这不是一个经验贴,我不是一个成功案例,我只是惴惴不安等待成绩的人们中的一员,想把自己的内心说出来给自己看,因为怕自己憋到疯掉。
因为不努力,本科上了一个不太好的大学,毕业考了个三线城市的公务员,日子似乎就要这样中规中矩地过下去了,但是在内心深处,我始终有一个名校的梦想,在我看来,从名校中浸染出的人,会有无可比拟的精神世界,会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与认识未来,当然,也会有更好的种种机遇。因此,在挣扎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决定不辜负青春,考研。
对于我而言,读研意味着辞掉眼下的工作,这份工作说实在很难割舍,因此我必须用一个好学校的硕士学位来代替它,我的原意是选择一个水平较高的学校,并不敢觊觎北大,然而,在比对了诸多大学的考试题以后,我发现北大的专业课题型是比较适合我的,我个人属于善于写作、发散思维较强的人,北大的题较为灵活,且注重考查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是照本宣科,因此怀着敬畏的心理,我在2015年年底报考了北大的新闻与传播学硕士。
►北大1战,折戟沉沙
1战决定报考时已经是10月,留给我的时间不足两个月,但好在本科学习的课程与考研专业相差较小,且以前曾经考过一次其他学校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多少有点经验,所以复习起来并不吃力。买齐了专业课书籍,我开始了白天工作晚上复习的生活。那段时间和男朋友住在一起,感情多有不顺,压力和矛盾让我极度烦躁,好在他很包容我,一直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对这一点我至今仍很感激。
每天晚上5点下班,到第二天凌晨,就是我的学习时间,回想起来这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并不充裕,我总是主动被动地被各种事分心,不明白当时自己为何会是这种心态,为何不能全神贯注于书本上,或许没有自制力本身便是我与名校学子有所差异的原因吧。
我在学习专业课方面说实话悟性不错,北大的专业课书籍难度是有的,但是看上两遍,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悟,融会贯通的能力比较好。这一年我的分数相比初试线查了十几分,专业课分数都尚可,英语考得特别低,但分数已足让我惊喜,毕竟是北大啊,我对自己说,两个月到这个程度,我满足了。
►北大2战,忐忑、焦虑、崩溃
2016年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和男朋友分手,第二个考验是工作上的一点打击,我开始一蹶不振,每天浑浑噩噩,上网时间远远超过网瘾划线时间:8小时,每天回家守着空空荡荡的屋子,上班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只觉得欲哭无泪,如同机械。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个月,我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单位的人都以为我病了,但是没有人知道我的内心深处,对北大的欲望又如同野草一样死灰复燃了起来,流了n多眼泪以后,我决定,26岁了,再拼一把。
6月份,我开始了复习,数了一下大概是十几本专业课书籍,先是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然后开始背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我之前连看带背已经过了有至少七八遍,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考虑到它是传播学的基础书籍,我整个6月份又背了一遍。接着是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学概论》,不得不说里面的内容整体还是比较精彩的。但是有些知识点略有死板,这些知识点实际运用的意义不大,有一些研友觉得这本书有点过时,确实有同感。
接下来是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范式流派》,这本书的内容相当之精彩,可以说看这本书就是一种享受,享受那种学术的精妙结构,不夸张的说,比小说有意思,刘海龙老师的课我有幸听过,当时也同样惊叹于他渊博的知识面和踏实的治学精神。由于这本书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很难背下来,因此我只挑了一些重点难点掌握一下。接下来是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一本,原理深入浅出,语言风趣,但知识点却一点也不少,记忆起来也是非常不错,这本书前前后后我背了有三遍,就是因为背起来十分轻松。
对专业课的复习让我对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我在读专业课书籍的时候,非常有兴趣,并不觉得是折磨,觉得很享受,每天晚上回来学习替代了我胡思乱想的状态,也填补了我过于空虚寂寞的时光。只是有的时候,一想起爱情和事业上的迷茫,我总觉得心中一紧,无法集中精力,记得当时我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在地上铺上地毯,坐在地上学,感觉比较容易集中精力,也包括站着、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学,但有的时候惰性还是会占上风,我会鬼使神差地掏出手机,看一些自己可能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是懒于学习,但是每次看完以后,又自责,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每天几乎都像跌倒又爬起来的人一样,一直在与自己抗争着,很是疲惫。。。。。。
时间来到了8月份,我在网上浏览经验帖的时候,发现师哥师姐们都很喜欢看一些学术专著,于是我也上网买了一本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一买之成千古恨,这书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整本书晦涩难懂,以往的那种享受式的阅读难以为继,我不禁觉得如果真的有幸考上了,研究生阶段应该也面临许多的挑战,考研不是艰难之路的结束,而是开始。后来看了一些其他研友的体会,看到大家都觉得这本书挺难,心中也就好受一点了。后来又看了《娱乐至死》这本经典专著,还记得是在回家的汽车上看完的,汽车的颠簸没有影响到看书,因为内容易读性很强,但是到最后发现整本书就一个核心观点,其实可以不必通读的。
8月份以前,我基本不复习公共课,进入到这个月份以后,我开始一点点看一点公共课的书,由于落下太久,分分钟觉得实在太难进入,时常是看着看着公共课书,就拿起专业课书看、或拿起手机看,因为人总喜欢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下手,公共课此刻对我而言已经有些陌生了。
9月份,大学寝室的一个好姐妹也开始考研,而寝室里另一个好姐妹去年考上了研究生,这个善良的姐姐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我们两个拉进去,形成了三人学习小组,她每日监督我们两个,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我心中孤单感好了许多,但是逐渐地,我发现其实自制力这一块,还是要看自己,别人的监督只能成为很小的外力之一。从这时开始到考研结束,我们三个年龄在26岁上下的姐妹,就这样在群里互相鼓励,看着别人结婚生子、出门旅游,内心有波澜的时候,我们就在这里诉说,让自己不忘初心。讲真考研的时光真是太苦了,主要是心理上承受的苦痛,坚强的意志力说来简单,真的要拥有,要付出很多,比如掉发、失眠、流泪,还有欲哭无泪。那时候的感觉是如果有一件事能让自己流泪,就一定要借着机会赶紧发泄发泄,发泄以后特别轻松,否则是哭不出来的。
十一之前,我买了陈力丹老师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6》,整个十一假期,我把这本书仔细看了一下,后来证明这本书其实离考点还是很接近的,推荐大家看一看,听说陈力丹老师可能以后会打破每年惯例,停出这本书,不禁觉得很惋惜,请珍惜每一年的这本书吧,因为听说这是陈老师自费出版的,很不容易。
十一假期我还做了两件事,就是把《范式与流派》又大概看了一部分,然后把北京大学历年的新传专硕真题加答案全部整理了一遍,答案是自己做的,原来以为量不是很多,做完以后发现写了正整整两本十六开笔记本的正反面。每一道北大的真题题目都是那样短小,但是答案涉及的面都十分广,做完答案以后,要累趴了。
进入十一月,压力骤增,我时常看着看着书,就在自己空旷的出租屋里,像猿猴一样仰头长啸,我称之为“哀嚎”,因为内心郁结的迷茫、惊慌等种种情绪,让我难以承受,此刻那个跟我一起考研的姐们也进入了一个考研辅导班,花了三万元之多,她的压力不亚于我,我和寝室姐妹三人时常在电话里共同痛哭,觉得日子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有时候我或者她们会要求对方好好骂一骂自己,把自己骂的清醒一点,当听到对方激烈的言辞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会病态地好受许多,现在想起来,真是有点可怜,但是看了许多研友的经历以后,我觉得自己可能并不是最苦的,有时候,可能也是自己有点矫情吧。
说到压力,三人组里面那个考上的姐妹,当时考研之前被压力压得做出了一件极端的事情:把及腰长发剪成了板寸。当看到她的“新发型”之后,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只觉得自己对她的关心太少了,天知道她是怎样独自熬过那段时间的——没有告诉家里考研的事,仅靠自己一点积蓄在北京的一个小出租屋里学习,最后考上了,真是苦尽甘来。
这段时间里,我加了很多新闻评论的微信公众号,经常看加做笔记,但是其实吸收得并不好,考试的时候我发现有一道“xx文艺工作会议上讲话内容”实际上在公用号里看过,但是印象全无,当时在考场上的感觉真是说不出的难受,没看过也就罢了,偏偏。。。。。因此我得出一个教训:书不在多,一定要看过就有印象,否则等同于没看。
与此同时,我开始加大了公共课的复习力度,整体的学习节奏上升,但是出现了很奇怪反弹现象——我越是努力增加学习内容,就越会出现一种厌学情绪,经常会不受控制地疯狂看手机,然后为了弥补而熬夜又熬夜,尽管已经努力控制自己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很想逃避,状态还不如去年1战时那两个月。现在回想起来,大概还是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吧,希望如果这次考不上,下次再备考,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十二月以后,考研的脚步渐进,我开始抛弃一些参考书,回归书本,并继续加大对公共课的复习力度,此时内心虽然焦虑得像开锅的水,但是却要安慰自己淡定,尽量有条理地复习,感觉内心与外表是冰火两重天
此刻我开始更加密切地注意单位工作的节奏,生怕考研之前几天或当天被工作占领,那这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然而怕啥来啥,本来安排好是前紧后松,给自己最后几天留出充足复习时间,突然市里开了很多大的会议,需要很多材料,那几天我别说复习了,几乎天天加班,回家就疲惫得想睡觉,事实上也是好多天就没有复习,有几个瞬间打算彻底放弃了,但是后来又从被窝里爬起来,机械地坚持着。
经历了种种波折,终于在圣诞节前一天走上了考研的考场。没想到考研的人看上去比往年要多,每个人看起来都像能考上的样子,我默默站在考场门外,脑子里空空的,印象里面那个考点的墙和地都白得刺眼,天气也冷得刺骨,我在门上的倒影中看到了一个邋里邋遢的自己,我想,考完以后第一件事是画一个美美的妆。
考试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科政治答得相当之差,出来以后我几乎崩溃,中午回家哭了一场,睡了一觉,下午接着答,我告诉自己,答完题就算胜利了,不管能不能考上,能答完就行。每科开始之前,我都有些邪恶地望向考场上一些空座,心想:我还是比这个人或者这个人强,最起码我来了,不得不说确实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晕)。专业课我尽自己所能答,但是还是遇到了至少三个完全不会的知识点,让我怀疑复习方向是不是出了问题,但是我只能把自己知道的与之有关的都答上,十二页的答题纸,写了十一页。
从考场出来以后,我并没有感到如释重负,相反第二天就病了,先是无缘由的低血压,头晕睡不醒,然后是重感冒,正好单位又来了一个比较重的工作,我只好上午点滴下午工作,才发现最累的时候不是考研,而是考完以后,似乎所有的火、压力都随着考研那条弦的放松而一并爆发。
半个月以后,我才算彻底恢复正常,在平静的年节氛围中期待着考研的结果,说实话我估了分,觉得戏不大,但是内心仍然祈求着奇迹发生,现在回看这一年,我也有些感激自己,最起码坚持下来了,从头到尾,在无数放弃的念头里最终没放弃。
等分的这些天我想了很多,总结起来就是感到人生短暂,还是要尽量努力不随波逐流,自己证明实力、把握命运。因此,如果今年考不上,我也许还会再考下去吧,我27了,什么时候考到死心什么时候不再考,最起码不遗憾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最让人难过的话从来都不是“我失败了”,而是,“我本可以”。
没想到真的有人看我的流水账,谢谢关心我的人,祝你们一切都好!
►2017年2月16日更
昨晚不经意刷了一下北大的考研成绩查询入口,成绩居然出来了,让所有关心我的人失望了,我没有考上。
讽刺的是尽管今年各科小分结构有了大变化,但是总分与初试线的差距,居然与去年一模一样,给我一种忙活了半年没有长进的感觉。心情肯定是无比失落的,但是不知为何却并没有泪水,可能是我之前已经为自己做了无数心理暗示,所以期待并不高吧。
看到成绩的第一刻,我先给一直关心我帮助考研之路的人打了电话发了微信,包括考研三人组、我的表哥、我的一个考上清华的校友、我的一个调转的同事,给爸妈几乎是最后打电话的,因为实在不知该怎么说,他们都非常非常温柔、小心翼翼地安慰我,我很感动,却难以把太多感谢说出口,就像一个皮球泄了气,没有什么表达情感的动力了。
让我惊讶的是我的英语居然从去年的55飙到83,这算是不幸中的一点小安慰了,今年我分数的结构和去年有些相反,去年是各科平均,英语分低拉分,今年是政治和一科专业课拉分,一切与我预估的情形一致,没有半点侥幸。但也让我看到了公共课水平提升的可能性,以及专业课水平保持的重要性。
刚刚听到了三人组里那个姐妹也没考上,心中滋味很难形容。我们都是普通人,可能普通人做点事情,就是要经历些磨难才能成功吧,所以说,鲤鱼跳龙门,此时此刻我们还都是池中之物。
接我电话的那个人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他说:理想和现实是左脚和右脚,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把步子迈得太大,否则是走不稳的。
我的理想如此巨大,现实是两次都没有进复试,还应该继续吗?我问自己。
答案是继续,理想是远,但是我在现实里匍匐着向它前进,一点一滴,一年又一年,也不失为一种踏实吧。
还是祝福大家,人难得活一世,有梦想就去做吧,我陪大家一起失败,我注视大家走向成功,我回身鞭策自己,总有一天,我会缩短与大家的距离,爱你们所有人。
(实习小编小谭,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 2023-09-302011北大中文复习资料(2)
- 2023-02-252019年北大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真题
- 2022-12-30古代文学复试帖
- 2022-12-07北大中文古代文学1997-2010专业试题
- 2022-10-282011北大中文复习资料(1)
- 2022-09-16北大法硕历年考研高分学霸经验贴合集!
- 2022-08-22北大光华95-10年微观真题+00-06统计真题+答案|附赠ccer部分试题
- 2022-08-1620考研北大数院统计/叉院数据科学(统计学)备考经验
- 2022-05-212011北大中文复习资料(3)
- 2022-05-212011北大中文复习资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