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大学 > 考研经验

我的北京大学法律硕士考研(397分)总结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本科是学习经济学的,可以说没有一点法律方面的学习。2008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帮家里做事。去年十月份突然想再回学校学习一阵,由于没有自信可以在3个月之内考好数学,因此决定避开。在选择其他专业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法硕。当时两天时间自己一点点在这个网站上收集资料,知道了指南、分析是什么,知道了四件套,啃了很多前辈的学习经验,然后开始复习。
  在10月底考研报名截止前,最终决定报考北大。当时自己只复习了10天,但是分析了以往北大的初试分数线,360分左右,觉得政治英语各70分保底,专业课拿下220分就可以上线,觉得自己应该有八成以上把握,所以拼了。当时爸爸和哥哥还是不太支持的,因为他们觉得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希望我既然考试就要最好有绝对把握,当时自己也犹豫了一阵子,在清华、厦大之间衡量(因为厦大的金融学很强,再加上学校很美,本科时曾经很喜欢)。最后还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北大梦想,决定拼一次。
  我印象的很清楚,我开始复习的那一天是10月20号,那天书才寄到。由此开始了80天的复习。复习的经验下边我会分科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做老妖精的1000题和10套题的时候在这里发了帖子请教大家一些疑惑,所以还是很感激的。

  (一)政治的复习
  我的政治考了85分,很满意这个分数了。由于我高中学的是文科,所以虽然具体的政治理论没什么印象,但是脑子里大概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对于马克思理论各个部分有所印象。所以对于政治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有时当天的专业课任务完成不了甚至无暇顾及,但是总的来说大概一天1个小时。
  
  10月20日—11月:
  第一遍政治阅读时间、熟悉分析、配套做任汝芬的序列二客观题。
  这个阶段,我每天阅读20页左右,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分析的熟悉,理解知识点,力求在脑子里对知识点有初步的印象。现在看来这一步很重要,在做真题后我发现,客观题的出题往往很有逻辑,大部分题的错误答案可以凭借常识来判断,但还有一部分较难的题答案就需要你对知识点的通透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阅读完教材后,我会做序列二的相关客观习题,加深对教材零碎知识点的进一步记忆。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序列二上的客观习题实际上出的并不是很好,考试是绝对不会出现类似的原题。它只是对教材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且相当之重复,因此题量非常大。而且中间有一部分题,主要是哲学方面,到现在我也不求甚解,绝对属于超纲范围之内。所以大家不必题题在意,只是将其当作熟悉教材的手段即可。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习题,也可以使用。
  在这个阶段,我没有被任何大题,也不进行任何大题的训练。

  12月中上旬:
  第二遍阅读教材、总结知识点、做序列三。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将各个零碎知识点进行多次熟悉,力求在做选择题时看着眼熟。把自己认为可能是大题出题范围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因为我在看真题答案时发现,它的大题答案往往是十分短的,所以重要的不是一个知识点的展开,而是学会如何找到知识点(这一步在后阶段进行训练),并进行简单叙述,因此我开始进行答题知识点的精简化工作。
  这方面序列三的总结图表还是不错的,强烈推荐大家使用。对照着图表,我将每一部分的大题知识点进行了归纳。现在的政治教材分为5部分,每部分只有1个大题。所以每一部分一定要学会舍弃一些知识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我认为出大题的重心在哲学,而哲学出大题的关键在辩证法、认识论方面,所以像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样的知识点就不要进行大规模的背诵,只要能用自己的话理解作对选择题就可以了。至于经济学我认为出大题的可能性有,在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方面(涉及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但是有时政治越是当年热点越是不容易出大题,所以不如哲学来得重要,所以经济学的关键是资本主义形成与本质这一章的深入理解,因为选择题主要集中在这一章。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在是太过于理论,与现实太远,远不如哲学理论比较容易出分析题,选择题的比例也不会很大,所以只要好好读读标题,阅读阅读文章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第二部分:
  毛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点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和涉及教育、就业、民生、医疗、收入分配等现实问题的十七大报告论述。我觉得只要在这些方面准备大题就可以。其他的都是琐碎的选择题知识点,看见认识即可。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与第二部分联系紧密,是第二部分的事实基础,因此重要的部分是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过接近辛亥革命100周年,所以值得注意其相关史实的评价)。这一部分一定要准备大题的1、2、3、4知识点的建立。至于其他的选择题知识点,像毛主席各个著作的主要内容的选择等,尽量熟悉吧。
  第四部分:
  说来惭愧。我本人一向极其不喜欢记忆东西,所以只是做到了多看几遍教材,我觉得这部分的选择题大部分凭借这常识就可以做对,至于大题我考前也想记住,总结了几个重要的,但是觉得这一部分太奇怪,所以还是没怎么记会。考试的时候完全是凭借着常识的逻辑分析进行书写的。
  第五部分:
  这部分是在考前才做了相关的时事政治选择题,多看了几遍十七大以来的有关全会报告,以及序列二、三、四和肖秀容最后四套题的大题,没什么别的经验,只是尽量多看看真题的回答方法,考前我也是很紧张的在猜题。
  
  12月下旬:真题的深入研究
  这个阶段,做了近十年的真题选择题(感觉有很多超纲的,除了09年的题很值得训练外,其余的就是找出不超纲的同时比较精彩的小题标注起来,以备考前再过一遍),好好的分析大题的回答技巧。
  我强烈推荐大家研究大题,你会发现大题的标准答案只有极个别的话语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大部分都是只需要你知道这个知识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我总结了近8年的大题,记在一张纸上,好好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看看每年出题人都着重于出什么类型的题。比如,我发现宏观经济的实施出过两次,农业两次,社会主义的改造两次,这些知识点的考察是重复的(但又不完全,是从不同角度考察的),而这些题的有些答案你在教材上是找不到原话的,需要你自己的理解和语言的组织,所以这个训练很重要,考前我没有进行一次真正的书写,因为写字很累。但我总是训练自己发现真题的出题点以及答案的组织(在脑子里)。所以进行一到两周这个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1月考前:时事政治选择题,模拟题
  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做了序列三的时事政治选择题、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觉得几乎已经囊括了所有可以出题的点。由于平时比较常看新闻,所以只有很少的题目是我不知道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时事政治的多项选择只要不是太离谱,与题干比较联系紧密的话,一般都是对的。
  至于大题,我的感觉是个人对国际政治、经济以及大国关系的敏感把握,平时有兴趣的话复习休息的时候多看一些南方周末的评论,我觉得是很有好处的。
  模拟题这一块,我就做了任和肖的四套题,总的来说都是不错的,可以查漏补缺看看自己还有没有不知道的零散知识点,同时锻炼自己对主观题答题思路,与他的答案对照比较(尤其是哲学)。这里有一点说的是,其实它有一部分大题的答案我是不太认同的,完全是党的全会报告的照搬,与历年真题的标准答案思路还是有差别的,但是这些报告的论述本身是很重要的,应该记得关键词,然后能用自己的话说。像今年考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哪些就是如此。
  
  心态很重要
  其实考前做模拟题的时候,我客观题有时错的也不少。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做09年真题的多项选择题的时候,错了5个,不是少选就是多选,当时心里哇凉哇凉的,有点质疑自己了,觉得考试时要是这种状态肯定歇菜。可是最后的几天还是调整过来了,就是每天尽量多熟悉教材,反复地翻翻以前用彩笔标注的知识点。考试的时候还不错,最后对了对答案,还想选择错了1个,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你没有上考场永远不知道出的题是什么,是不是自己对它很熟悉,模拟题做的太好或太差都不意味着考试那一刻你的水平。
  
  最后总结一下自己使用的教材
  考试大纲(平时用来翻知识点的标题)
  考试分析(必备的,什么都不说,你要是有重点的过七八遍绝对脑子里对政治有感觉)
  任汝芬序列二(只是用来熟悉教材的知识点,客观题不是很好,做过可以不用翻,我有些多选就没有做,太多了。主观题只有极个别的可以在最后看)
  任汝芬序列三(强烈推荐它的图表,知识点总结一般,题目比二好,时事政治选择可以放在最后做,大题有些可以推荐)
  任汝芬、肖秀容最后四套题(目前市场上公认的最好的模拟题,感觉肖得更好,但任的题有的也有可取之处,只是没有肖得多)
  启航20天20题(感觉有些分析以外的总结还是比较不错的,能够拓展大题思路)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