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硕士专业介绍: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
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 一、学科简介 力学(Mechanics),是指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
力学专业(固体力学方向)
一、学科简介
力学(Mechanics),是指一切研究对象的受力和受力效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的总称。近现代自然科学于十七世纪发端于力学,人类哲学思想的进步,也同样深刻地受到力学的影响。
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是力学科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
作为基础科学,固体力学具备完整的学科结构和体系。同时,固体力学也是一门技术科学,它是诸如机械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等许多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这种既是基础科学又是技术科学的二重性特征,使其在为沟通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两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宁夏力学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一直与宁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相伴随的。1982年,宁夏大学与空军工程学院合作培养岩土力学方向研究生。1994年宁夏大学正式获得岩土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宁夏大学最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8个专业之一, 1997年招生学科调整为二级学科--固体力学。1997年,宁夏大学获得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使得力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达到2个。2009年,数学力学及工程技术科学计算,成为宁夏大学7个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力学学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本学科始终秉承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工程应用的特色和风格,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稳定形成材料力学、计算力学、岩土力学三个研究方向。近5年本学科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前期预研项目、科技部服务企业行动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3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支配科研经费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SCI、EI、ISTP收录超过20篇)。在岩土本构模型、广义塑性力学、数值计算新方法、断裂力学、结构损伤及疲劳的有限元仿真、高性能结构材料增韧等方面的基础、应用研究取得进展,部分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学科先后与多家工程设计单位及著名高校相关学科建立展开合作。十一五期间建成在建专业实验室有:强度与疲劳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测试实验室、计算力学工作室,宁夏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2010年,本学科光伏材料实验室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
固体力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为高等院校、工程设计单位、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国有事业单位等,前景良好。攻读博士继续深造比例也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主要深造前往院校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
二、培养目标
固体力学硕士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科研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及经济建设单位从事固体力学专业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完成对本学科专业文献(学术论文)的理解和领会;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基本的研究分析方法;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术水平。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文献阅读能力,初步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态。
三、培养方式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学位点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干,以研究生自学为扩展;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既要求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求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特别是关注研究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五、研究方向
1.材料力学
本方向主要有关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验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等研究。包括材料微观结构(包括其缺陷)对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高性能结构材料的增韧与增强,新型功能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等。
2.计算力学
本方向主要开展基于有限元法、边界单元法的数值计算新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的研究;基于ANSYS等大型程序对工程问题诸如结构疲劳损伤行为、结构动态响应等的仿真研究。
3.岩土力学
本方向以固体力学原理为主要框架,基于广义塑性力学基本理论,考虑岩土材料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诸如岩土本构行为、土压力理论、环境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岩土力学反问题、地基基础工程、地下工程等进行仿真及试验研究。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2.总学分控制在40-42学分以内,其中课程学分为33-35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5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4学分,创新能力3学分。
具体分布如下:
1.学位课程 25学分
(a)全校公共必修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4学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51学时) 3学分
第一外国语(136学时) 8学分
(b)专业共同必修课 6学分
(c)研究方向课 6学分
2.非学位课 8-10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 3-4 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3.必修环节 4学分
(a)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 2学分
教学实践包括辅导本科生有关课程,指导实验、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教学实践在本学科、专业指定的教师指导下进行,完成后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经指导教师及院、系审核后归入本人档案。
专业实习包括进企业、进社区、下乡等形式,专业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专业实习完成后,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填写《宁夏大学研究生教学\专业实习考核表》,并由接受实习单位作出相应的书面鉴定。
(b)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1学分
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参考文献不得少于4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4000汉字。
(c)学术报告 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并在每次学术报告活动结束后,手工完成学术报告登记表。
4.创新能力环节 3学分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得3学分。
(a)主持或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
(b)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本人署名前二位);
(c)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奖;
(d)获得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的发明人或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排名前三位发明人。
以上各项的署名单位必须为宁夏大学,否则不予认可。
5.课程考核方式与标准
课程考核采取考试、考查及课程论文方式,具体按本培养方案规定执行。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75分以上(含75分),非学位课程及格标准为60 分以上(含60分)。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实行分流制。具体办法见《宁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达到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其独立工作和综合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论文应有创新的见解,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研究生入学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搜集有关文献资料,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尊重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初,在学位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论文题目确定后,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拟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工作的程序为:
文献阅读、调研、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论文复印、论文评阅、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宁夏大学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三助”即助教、助管、助研工作。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各项内容并取得规定学分,可申请硕士学位。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宁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者,授予工学或理学硕士学位。
- 2021-07-29来说一说333教育综合
- 2020-07-29学科语文复试题,望补增
- 2020-07-292018年宁夏大学811初试真题回忆版
- 2019-11-122018宁夏大学翻译硕士真题回忆版
- 2019-06-25过来人提醒学弟学妹,来宁夏大学务必要谨慎!
- 2019-03-072015年宁夏大学初试真题及经验汇总(待更新)
- 2019-02-272011~2014年宁夏大学考研复试真题及经验汇总
- 2019-02-21考研初试准备&宁夏大学复试详细全流程【申精】
- 2018-12-272019年 宁夏大学 教育综合333 真题
- 2018-09-292007-2009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文学 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