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简介:苏建平
苏建平,男,四川省简阳市人,生于1964年11月23日。博士生导师。 简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7月—1985年7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任教。 1985年7月至今
苏建平,男,四川省简阳市人,生于1964年11月23日。博士生导师。
简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兰州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7月—1985年7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任教。
1985年7月至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
1989年4月晋升助理研究员;
1994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
1999年11月晋升研究员。
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方树泉优秀青年科学家奖。
1997年9月—2001年6月:本所动物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参加学术组织: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兽类学会,青海生态学会(兼秘书长)。
2000年增选为兽类学报编委。
主要工作内容和业绩
1983年7月-1985年7月,在青海畜牧兽医学院任教,并从事家畜生理研究。
1985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为小哺乳动物能量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种群调节机制,区域性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草地鼠害生态治理等,涉及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不同层面。
迄今为止,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开放实验站基金3项,所长基金1项,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1项,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已发表论文研究30余篇。
在能量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的研究中,提出 “地下鼠无独立的内源性似昼夜代谢节律,但具有与日挖掘活动节律相伴随的表观日代谢节律” 的新见解,并据此建立了估计地下鼠种群能流的新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地下鼠的最佳挖掘取食行为研究,其结果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一些专著和教材所引用或收录。
在鼠类种群调节理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食物的可利用性限制了动物种群可能的最大规模;捕食者是种群重要的外部调节因子,动物本身的空间行为、斗殴行为则是种群内部的调节因子,内外部调节因子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等。此外,寄生虫、疾病和气候都有可能导致某些常见物种在特定区域里的种群灭绝。
根据鼠类种群自然调节规律、栖息地选择原理、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草地退化的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提出青藏高原草地鼠害生态治理的关键措施在于:适度发展人工草地,禁止夏季放牧等。
主要获奖成果
1、青海湖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研究. 通过青海省科技成果鉴定. 1998. 第5完成人。
2、塞隆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通过青海省科技成果鉴定. 1999. 第二完成人。
3、获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方树泉青年科学家奖。
4、获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联系方式
电 话: ************
E-mail: jpsu@mail.nwipb.ac.cn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