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全所概况 2006年3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的第一家直属科研机构,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建所使命: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发
一、全所概况
2006年3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这是中国科学院在浙江省的第一家直属科研机构,纳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范围。
建所使命:以制造业和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材料科技进步为牵引,瞄准世界前沿,面向全国需求,有选择地开展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材料前沿探索与材料科学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术基础;面向国家与区域制造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有重点地开展新材料及新工艺研发与系统集成;与我国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工程化研发与中间试验,不断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承担国家与地方科研任务,承接企业委托研发任务,建立面向社会的开放的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培养研究生,为社会培养、培训和 输送各类高层次技术人才。
发展目标:通过3至5年的努力,拥有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建有基本完善的科技基础设施,建有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组织管理体系,建有与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有机衔接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形成并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为材料产业乃至制造业的发展做出社会认同的贡献,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材料研发机构。
队伍建设:计划于2010年全所规模达到450人,其中创新岗位编制人员150人,项目聘用人员100人,研究生200人。目前,全所共有科技人员50 人,在读研究生40人;2007年将形成一支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150人的员工队伍,新招研究生50人左右,博士后10-15人。
二、学科领域
※ 高分子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为:聚酰亚胺类特种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开发低成本可注射成型的聚酰亚胺工程塑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复合阻隔包装片材或膜/瓶专用料、纳米复合增强纤维及纳米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等;环境友好材料,针对已有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树脂品种,通过多种加工手段实施改性,开发降低材料使用成本的应用技术。
※ 稀土永磁功能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系列永磁材料,包括制备工艺和成分的优化;高性能钐钴系列永磁材料,重点提高工作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稀土永磁材料的综合特性及新型磁性材料的探索。
※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无机纳米粉体材料生产和应用中的关键与共性问题研究,包括成核结晶机理、表面修饰、改性、分散及相应的规模生产工艺;针对特定材料纳米结构的各种制备技术,开展具有特定性能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基于纳米材料优异特性(如光、电、磁等的响应特征)的器件开发。
※ 表面工程及表面处理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为:构建薄膜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平台;刀刃具和工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钕铁硼永磁体的表面防护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与“再制造工程”。
※ 新能源技术及相关材料
主要研究内容为: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目标,集成电解质材料、阴极材料、阳极材料、密封材料、连接材料等关键材料和单电池生产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OFC电池堆技术。
三、招生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批准数为准)
代 招 单 位 |
专业名称 (代码) |
研究方向 |
招生 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
先进材料的内耗研究 |
10 人 |
1)101 政治理论 2)201 英语 3)312 高等数学 4)434 量子力学或 437 固体物理或 460 普通物理 B 或 467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
考试科目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2007 年考试科目为准 |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1)101 政治理论 2)201 英语 3)302 数学二 4)434 量子力学或 460 普通物理 B 或 429 物理化学 B |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有机化学 ( 070303 ) |
高分子材料 |
2 人 |
1) 政治理论 2)201 英语 3) 物理化学 4) 有机化学或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考试科目以理化所 2007 年考试科目为准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凝聚态物理 ( 070205 ) |
功能陶瓷材料 |
40 人 |
1 )政治理论 2 )英语 3 )高等数学(乙) 4 )普通物理(甲) 5 )固体物理 6 )物理化学(乙) |
3 )和 4 )二选一; 5 )和 6 )二选一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070305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1 ) 政治理论 2 )英语 3 )物理化学(甲) 4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1 ) 政治理论 2 )英语 3 )物理化学(甲) 4 )普通物理(甲) 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6 )有机化学 |
3 )和 4 )二选一; 5 )和 6 )二选一 |
||||
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01 ) |
材料加工及表面处理 |
1 ) 政治理论 2 )英语 3 )数学(二) 4 )物理化学(乙) 5 )固体物理 |
4 )和 5 )二选一 |
||
功能簿膜 |
1 ) 政治理论 2 )英语 3 )数学(二) 4 )固体物理 5 )物理化学(乙) |
4 )和 5 )二选一 |
四、导师介绍
崔 平,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作为guest scientist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项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数项安徽省科研项目以及数项企业开发项目。获得数项中国科学院科技奖励。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和内耗研究。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无机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物性、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固体缺陷的内耗研究等。
严 庆,男,博士(1991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得高分子材料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物理与化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应用,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细胞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纳米复合材料。
李 卫,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所磁性材料事业部主任。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磁学专业,此后一直在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所工作。1991-1992作为客座研究员到瑞典金属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钕铁硼永磁材料、钐钴永磁材料和其它金属永磁材料的结构、磁性能、温度特性、矫顽力机制以及相关的制备和生产工艺。
王蔚国,男,博士,研究员。1987年在中南大学材料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海外博士生奖学金赴澳攻读博士学位,1997 年完成博士学位。1987年底至1988年中在北京大学“中国超导物理和技术研究班”学习。后回中南大学从事高温超导体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对铋系 2223化合物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之一。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多重压制法制备高性能铋系超导块材。1990年在长沙成功组织举办中国青年超导研讨会并担任组织和执行委员会主席。1990年在中科院物理所作访问学者从事超导电性研究。1997年在丹麦北欧超导公司NST任工程师,1998年担任NST和丹麦国家实验室Risø超导项目联系人。1999年被提为研发部经理,2001年到2004年被北京大学物理系聘为客座教授。 2001年底转到丹麦国家实验室Risoe任高级研究员。目前任材料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及相关材料的研究。
方前锋,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赴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1998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作访问教授;2000年赴德国达姆斯达特大学作访问教授。现任中科院内耗与固体缺陷重点研究实验室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中国物理学会内耗与超声衰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中国声学学会物理声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领域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交叉学科-内耗和固体缺陷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李 勇,男, 研究员。1985年安徽大学化学系毕业,现为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春蕾项目”研究室主任。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正主持纳米材料改性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酯)、纳米功能涂层材料、超细空心微珠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等多项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许高杰,男,博士,研究员。1997年至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2002年日本大坂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工作,STA (JSPS); 2002年至2004年丹麦Risoe国家实验室合作研究。
多年来,主要从事超导物理、金属氧化物热电材料、MgB2 超导体的实际应用等课题研究。
宋振纶,男,博士,研究员。1999年至2001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主要在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从事相变理论、材料物理性能研究;2001年至2003年,成为日本促学会研究员(JSPS fellow),从事新型烧结工艺,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材料力学性能研究;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钢的发泡研究。
顾 群,男,博士,研究员。1998年至2001年中科院化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至2003年德国斯图加特德国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对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纤维、PLA医用纤维的研制、聚合物多相体系在纤维材料中的应用、聚合物在体陶瓷纤维的制造等课题有较浓厚的研究兴趣。
阎阿儒,男,博士,研究员。1998年至2000年在中科院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2005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固体材料研究所(IFW Dresden)任职客座研究员。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若干有意义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制定了 “耐高温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计划,启动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倪浩明,男,研究员,1985年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硕士毕业。近年来主要从事腐蚀防护、腐蚀失效分析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和完成了“NGK葛沪±500KVDC绝缘子及线路器材的腐蚀失效分析和研究”、“吸收声呐波覆层研究”、“板式换热器的腐蚀防护”、“热换器的腐蚀失效分析及防护技术开发”、“钢管、铸管内外防腐衬里技术和涂层技术工程研究”、“国家计委舰船涂料九五,十五攻关”、“宝钢马迹山码头钢管桩防腐工程”、“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表面沉积技术研究”、“三峡坝区材料及涂层现场试验”、“全国表面工程新材料信息网开发”等课题研究工作。
刘新才,男,博士,教授,1989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毕业。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光华科技奖励基金”,“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航空部“航空优秀青年”,“江西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纳米材料、定向凝固、等温变形、粉末冶金等。主持或主要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7项(其中,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研究新型磁性功能材料、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以及研发现有材料的共性关键技术。
邵双喜,男,研究员。1980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化工专业。长期从事高分子合成、天然高分子改性研究和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围绕皮革化学品及皮胶原改性等方面开展工作,曾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中科院、部省级项目,基本集中于皮革及其化学品领域的研发上,成功开发产品十多个,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基本认同;研制开发的皮革化学品如:RAF、ART、BT、MSF等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皮革生产过程之中。
现主持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一项,省基金和市级基础研究项目各一项,市级攻关和企业项目多项,并参与国家“863”项目研究;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负责国家863计划产业化项目—“年产100万张绵羊皮清洁化制革技术集成生产线”研制工作。
曾主讲“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品”等课程。
潘 晶,女,教授,1988年江苏工学院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多年来,一直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工作。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承担了“磁性材料及应用”、“固体物理”等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任务。
主持或主要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项,现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纳米晶双相稀土永磁合金快淬薄带的短时高能球磨”研究,主持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籽晶法定向凝固形成Nd2Fe14B磁织构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江西省自然基金“先进Si3N4陶瓷表面磁力研磨的研究”,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晶Sm-Co-Fe-M 粘结永磁体”,东风汽车集团课题“东风卡车离合器膜片弹簧形变热处理工艺及夹具”等。主要研究方向: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技术。
王剑峰,男,博士,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材化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多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开发项目等。主要从事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重点研究立构嵌段聚丙烯的合成、表征,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高分子聚合物在沥青改性、建筑保温材料等中的应用。
田兴友,男,博士,副研究员。先后开展了纳米粉体制备、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和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聚酯/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聚酯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聚酯纳米复合材料工业丝的高性能化,以及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等课题研究。
韦 钢,男,博士,副研究员。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 1998年9月赴日留学前一直在航空航天部红阳机械厂及其下属公司从事材料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制定的工作。2000年4月考入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大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于2005年3月学成回国。在留学期间,申请人主要从事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的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在PTC材料、气体传感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
五、招生问答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为我所代招的硕士研究生。现将有关招生情况问答如下:
(一)你所为什么要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代招硕士研究生?其性质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硕士研究生有何区别?
答:2006年3月10日中央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建所初期,我所本着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的方针,在“三统一四结合”的全院办学思路引领下,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招收硕士研究生,从而达到以建所拉动队伍,以科研培养人才,以人才促进发展之目的。由于全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一授予学位的管理体系,由我所委托院内有关院所代招硕士研究生与其他单位直接招收硕士研究生其性质没有区别。
(二)如何选报你所2007年硕士研究生?
答:1、按教育部规定的时间,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的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后,还须到报名点办理确认报名信息、拍摄电子照片、确认考试地点等报名手续。
2、考生应正确选择报考点并在报名前查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专业目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网址:www.gscas.ac.cn),选定报考的代招研究所和专业。阅读并了解《2007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场规则》、《国家教育部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有关报考规定(报考前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网址为:www.chinayz.com.cn),并在《报考硕士研究生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签字。
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3、报考中科院研究生院为我所代招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与我所人力资源部,或中科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或中科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联系。
材料所联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沧海路181号火炬大厦三楼
邮 编:315040
电 话:*************
传 真:*************
E-mail:hr@nimte.ac.cn
网 址:http://www.nimte.ac.cn
部 门:人力资源部
联系人:柳爱平
中科院研究生院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
邮编:100049
网址:http://www.gucas.ac.cn
E-mail:yzb@gucas.ac.cn
招生学院:物理科学学院 联系人:杜翠花
电 话:************ 单位代码:80001 院系代码:081
招生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联系人:张宏
电 话:************ 单位代码:80001 院系代码:082
4、报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我所代招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直接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联系。联系人:李家明
地址:合肥市1110信箱
邮编:230031
电话:************
网址:http://www.hfcas.ac.cn
E-mail:jmli@issp.ac.cn
5、报考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为我所代招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请直接与理化技术研究所联系。联系人:姜 柳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条2号
邮编:100080
电话:************
网址:http://www.ipc.ac.cn
E-mail:jyc@ipc.ac.cn
(三)如何报考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答:我所委托中科院研究生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代招高校推荐免试生。推免考生报考时,请直接与我所联系,按要求提供个人资料来所参加复试。在我所同意接收后通报相关代招单位,并于教育部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报名时间进行网上报名,报考点一律选择考生所在高校。欢迎广大推免生提前与我所落实推免事项。
所有志愿来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的考生,请在报考时或进入复试时明确表明志愿录取为我所代招的硕士研究生。
(四)中科院对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有什么规定?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中科院硕士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答: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满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2、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3、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4、对符合进入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五)报考硕士研究生是否需要单位同意?
答:考生报名时不必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考生、现正在履行合同规定服务年限的在职考生,必须在录取前得到委托或定向培养单位及所在单位同意。现役军人报考需有所在单位政治部同意报考的证明。
(六)报考你所代招的硕士研究生是否提供以往的复习试题?
答: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和数学(即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
业务课试题由各研究所自行选择用题途径。考生可通过代招单位索取相关复习试题。
(七)中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否实行调剂录取?
答:中科院系统内调剂十分畅通,各招生单位会协助考生进行调剂,考生也可自行联系调剂单位。
(八)初试总分要达到多少才能参加复试?
由于中科学院为非自主划线招生单位,相关研究所以教育部制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和录取原则,以及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复试分数线。
(九)录取为你所硕士研究生后如何培养?
答:硕士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或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年回所参加科研实习,进行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参与实验;第三年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开展论文送审和答辩。
(十)报考你所硕士研究生有哪些优惠条件?
答:1、硕士研究生来所参加复试,录取后来所参加入所教育,均由所里免费安排食宿,报销单程火车硬座(长途汽车)车费;
2、硕士研究生去学校学习所发生的行李托运费,以及学习结束后回所工作的火车硬座(含长途汽车)费用由所里报销;
3、录取为我所硕士研究生均为国家计划内公费生。在读期间享受所内规定的助学金、奖学金和研究助理津贴。
4、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可申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刘永龄奖学金、中科院研究生院奖学金等冠名奖学金及其它机构设立的奖学金。
5、硕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在所工作期间,由所里免费安排住宿,工作日免费供应午餐。
6、研究生在学期间,每年享受探亲假30天,不含路途和法定公休假,总天数根据实际往返路程,不超过40天。假期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可分暑假、寒假两次使用。
7、硕士研究生在所工作期间,因公出差,按照初级人员标准报销差旅费。
8、硕士研究生在所工作期间,享受所内职工的劳保待遇;在课程学习阶段由教学单位负责办理公费医疗;在所工作期间,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办理社会医疗保险。
欢迎一切有志于我国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的青年学者来所学习深造,施展才艺。
六、2007年挂靠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招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录
考 试 科 目 |
考 试 复 习 内 容 |
参 考 书 目 录 |
高等数学 ( 乙 ) |
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 |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
普通物理(甲) |
大学理科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
全国重点大学理科类普通物理教材 |
物理化学(甲) |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溶液 —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界面现象;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
物理化学(乙) |
气体的 PVT 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统计热力学初步;界面现象;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 |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高分子化学部分:绪论,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开环聚合,配位聚合,逐步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高分子物理部分: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运动,高聚物的力学性能,聚合物的电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高分子溶液,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1 、潘祖仁编, 《高分子化学》 (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 2 、潘才元编,《高分子化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 3 、马德柱等编,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科学出版社, 2004 4 、何曼君等编,《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 |
固体物理 |
晶体结构;固体的结合;晶体中的缺陷和扩散;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能带理论;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金属电子论 |
阎守胜编著,《固体物理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10 月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有机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常用的化学、物理鉴定方法;元素有机化学;碳水化合物、油脂、氨基酸、蛋白质、萜类、甾族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 1994 , 6 ( 2003 重印) 伍越寰《有机化学》第二版,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 9 |
七、联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沧海路181号火炬大厦三楼
邮 编:315040
电 话:0574—87911122
传 真:0574—87910728
E-mail:hr@nimte.ac.cn
网 址:http://www.nimte.ac.cn
部 门:人力资源部
联系人:柳爱平阿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