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专业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
学科概况: 本学科由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人员组成
学科概况:
本学科由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系的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人员组成。现有一个二级博士点(2003年批准招生)、一个硕士点(1982年批准招生),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生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每年招收博士生4-5人,全日制学历硕士生约20人。
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我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建立,在此后的40多年里,为本学科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学者有:(近代史方向)孙守任、徐凤晨、赵矢元、王魁喜、胡斌、陆方、曹靖国、胡维革、高乐才;(现代史方向)王维礼、常城、郭彬蔚、田志和、梁玉魁、杜文君、周玉和等,他们曾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民国档案》等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关于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国军事制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近代中国史学史、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领域的文章和几十部著作,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与整合,本学科现已形成了东北地方史、中国近代城市史、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韩关系史、中国近代经济史、近代华侨华人史、港台史、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抗日战争史等多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学术影响的研究方向。自1996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以及教育部211重点项目子项目等;在〈近代史研究〉、〈文献〉、《社会科学战线》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出版专著8部。
师资队伍:曲晓范 程舒伟 胡赤军 刘景岚
专业方向:
近代中外关系史:基于地缘因素,本专业的中外关系史主要是以研究近代中国与东北亚国家政府和民间关系为重点,共有三个角度:(1)国际移民史研究:主要以曲晓范为主,具体研究角度一是东北籍旅外华侨华人研究,侧重于俄罗斯华侨和朝鲜华侨;另一是近代东北地区外侨研究,侧重于日侨、俄侨的迁徙。(2)中国与朝鲜、韩国关系研究:主要以权赫秀为主,其研究视角从空间上包括中国与整个朝鲜半岛的关系,在时间上从近代早期到当今。(3)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研究:主要以胡赤军为主,研究角度是近代列强在中国的经济侵略研究和中外贸易关系研究。(4)中国与日本关系研究:以智利疆的研究为主。
近现代东北地方史:本方向是我们的一个优势领域,自五十年代起老一辈教师常城、王魁喜、徐凤晨、朱海举、田志和曾为学科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有五个角度:(1)东北辛亥革命史研究:以曲晓范为主,重点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在东北活动、清末东北新政、民初东北社会等;(2)东北地区人口研究:以权赫秀为主,研究朝鲜族的形成及群体演变和构成为中心。(3)近代东北经济史研究:主要以胡赤军为主,重点是近代东北口岸贸易。(4)东北宗教史研究:以程舒伟为主,侧重于近代东北的民间宗教研究。(5)东北抗联军史、满洲国史研究:以吕永华为中心,包括中共和民众自发抗联军史研究和伪满时期政治、溥仪思想活动研究。
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主要以权赫秀研究为主,特色是研究近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近代城市史:以曲晓范研究为主,重点是研究近代东北城市和城市化。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以程舒伟和于桂芬研究为主,其中程舒伟的研究视角是近现代文化思潮的特点和演变。于桂芬的特点是西学东渐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
抗日战争史:以程舒伟为主,侧重于抗战时期国共关系和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研究。
民国社会史、政治史:以刘景岚为主,社会史以内蒙古地区社会变迁为主,政治史研究国民政府机构为中心。
港澳台史:一刘景岚和程舒伟研究为主,以当今台湾政治变迁为中心。
中共党史研究:以于桂芬为主,侧重于中共早期领袖人物研究。
近代文献学研究:以权赫秀和曲晓范为主,其中权赫秀重点研究近代朝鲜、韩国收藏的中文珍本文献,曲晓范以研究近代东北珍本文献和报刊史料为重点。
- 2022-02-26学科语文10年至14年专业课真题集锦 (附文学院本科生课件)
- 2021-09-21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态学真题
- 2021-08-2219拟录取东北师范大学学科语文初试经验帖
- 2021-08-05东师[新闻与传播]经验贴~
- 2021-07-28关于教育学去年复试的一点经验
- 2021-04-302018东师英美文学真题回忆+初试复试经验帖
- 2021-04-022019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硕
- 2021-03-3019东北师大教育技术学初复试第一上岸经验~
- 2021-03-28天道酬勤——东师小教经验分享
- 2021-01-31东北师大13年教育综合、13年语文教学论真题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