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戏曲学院 > 院校资讯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介绍


  表演系是以昆曲和地方戏办学为主体的教学系,是在原表演系基础上,于2009年成立的新系。主要培养昆曲表演、地方剧表演、戏曲形体及舞蹈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原表演系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戏曲学校戏剧教育股、中国戏曲学校京剧科。历任系主任荀令香、赵荣欣、马名群、逯兴才、苏移、奎生、赵景勃、张关正、马玉璋、李文才、杜鹏(副主任主持工作)、周龙、张尧(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任表演系主任刘小军,直属党支部书记陈民,副系主任苏东花。

  新表演系是中国戏曲学院最具特色的教学系之一。在昆曲教学基础上,以地方剧办学为主体,依照“教学、科研、创作、实践四位一体”的国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开门办学、动态办学,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的办学形式。全系现有学生280名,分属研究生与本科两个教育层次及昆曲、地方剧、戏曲形体、舞蹈四个专业方向。现有专业教师27名,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16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名,其中具有博士(后)学位教师2名。

  昆曲表演作为戏曲表演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60年来不间断地在京剧和地方剧表演、戏曲导演等专业开设。2003年首次招收昆曲表演专业学生,在京剧表演专业名录下招收了五名旦角,之后,2004年招收了十名旦角,2007年招收了五名旦角,2008年招收了三名旦角,2009年招收了两名旦角。2010年,昆曲与京剧分开,首次单独招生,招收了5名旦角,3名小生。

  中国戏曲学院地方剧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时,东北戏曲研究院戏曲学校(通称东北戏校)招收了首届评剧班。1954年,东北戏曲研究院戏曲学校并入北京的中国戏曲学校,改称中国戏曲学校沈阳分校。1955年,沈阳分校全校教职员工和京、评两专业学生迁到北京,汇入 位于北京西城赵登禹路的中国戏校总校。后迁入刚刚竣工的宣武区里仁街新校址。迁京之前,评剧班再次招收10名新生。学校把这六、七十人分成河北梆子和评剧两个表演专业班,学时统一从1955年记起,学期5年。全称地方剧科。1956年,再招收梆子、评剧班,1960年7月9 日毕业。因办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力量不足的问题,1960年,评剧班被交予北京戏曲职业学校。1962年取消地方剧科,河北梆子班并入京剧科59班,为59(2)班,改习京剧。1963年6月停办河北梆子班。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戏曲学院通过大专班(两年制)、本科班(四年制)、委培班(四年制)等不同方式为多个省市的多个剧种培养了人才。其中,包括厦门的歌仔戏、江西的采茶戏、陕西的秦腔、北京的曲剧等等。音乐系的戏曲作曲专业及导演系的戏曲导演专业中也包含了部分地方剧种。为了解决地方戏演员的学历问题,学院也曾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办过大专班和研修班。1998-2000年艺术教育系招收了三届表演师资班,学生来自各地方剧种。1999年,原表演系首次开办北京曲剧本科班,定向招生20名,毕业生有18人定向分配到北京曲剧团工作。2008年,第二次为北京曲剧团定向招收了25名本科生。2009年,学院开办京外剧种本科班,豫剧表演专业招收20名、豫剧器乐伴奏专业招收4名。2010年,山西晋剧表演专业招收26名、晋剧器乐伴奏专业招收4名。

  2003年,原表演系开办了戏曲形体表演专业,2004年招收了第二届形体班,两届毕业生80%以上从事戏曲形体教育、表演、编导等工作。2007年第三届形体专业招生,专业名称改为戏曲形体教育。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招收三届本专业学生。

  舞蹈专业自2002年起,共招收了9个本科班。目前已有120名学生毕业。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