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甘肃研招网 > 兰州大学 > 院校资讯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一、学院历史
 

  1955年,朱光亚教授受命负责筹建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原子核物理及放射化学专业。经过三年的紧张筹备,现代物理系于1958年迎来了首批学员。当时,上述专业归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现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管理,代号为“505”研究所,行政隶属兰州大学,暂定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研究室”,1959年江隆基校长到任后,决定正式命名为“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优秀毕业生以及留学前苏联的部分归国人员陆续加盟,南开大学原子核物理和放射化学两个专业师生整体搬迁并入,这些措施使学科点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大大增强。1998年6月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放射化学专业并入新组建的“化学化工学院”,1999年4月组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撤销行政建制,更名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代物理系”,简称“现物系”,同时原子核物理专业保留在'现物系'。2006年2月,根据国家需求和核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学校为了发挥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放射化学特殊学科优势正式组建成立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2个博士点;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原子分子物理、核技术及应用4个硕士点,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点;是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之一。有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学、核技术及应用(教育部特色专业)、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级重点学科、放射化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殊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省部级)、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核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分中心、甘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行研制的国内领先水平的强流中子发生器。
 

  学院新建了4个实验室,电工电子学实验室、核技术实验室、辐射防护实验室、核数据获取实验室;修缮和改造了串列加速器实验室,完成了中子实验大楼建设,同时对ZF-300中子发生器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大大改善了学院学习和科研实验的条件。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4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占总教师人数的68%。近5年新增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3人,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兰州大学师德标兵获得者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学院有本科生592人,硕士研究生135人,博士研究生54人。
 

  学院聘请的“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和兼职教授13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这些专家为推动学院学科水平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伴随着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及“两弹一艇”的辉煌成绩已走过了半个世纪,为我国核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3人。他们正工作在我国科研、厂矿企业等单位,为祖国核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