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甘肃研招网 > 兰州大学 > 导师介绍

兰州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王锐

  学习经历

  王锐,男,汉族,1963年生,博士,二级教授。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作为负责人组建“多肽药物”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88年获兰州大学与日本Kyoto 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89年~1993年先后在兰州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 of Kansas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7年~2006年任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06年~2008年任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08年起任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新药临床前研究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4年起任兰州大学校长助理。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教学及指导研究生情况

  发表论文及专著

  近三十年致力于多肽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获“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持续资助。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3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件。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67篇,被SCI(E)数据库收录(一区21篇,二区147篇),被SCI(E)数据库引用6967次,他引5578次,单篇引用最高为220次,H指数为44。论文总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5-Year Impact Factor)为1574,平均影响因子4.3/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19篇,大于5的12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50.679。多篇论文被Nature出版集团等“亮点报道”,多篇论文为“ESI高被引论文”。获美国汤森路透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2008),以表彰其1篇论文为中国五年内各领域共24篇最具影响力论文之一。“因在多肽科学创新性的贡献”获诺贝尔奖得主Merrifield任主席的国际评奖会授予的Cathay奖(2004)。被认为做出了“最有价值的原创性研究”,而被授予美国多肽Olson奖(2010)。

  研究方向

  多肽生物化学与药物化学。

  多肽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调节因子,其角色从神经递质到生长因子,是内分泌系统的激素,也是免疫系统的信使,作用广泛而复杂,在体内调节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研究组着重研究人体重要的内源性多肽与自主设计的多肽分子,研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合理设计多肽候选药物。

  神经肽及多肽相关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研究。

  神经肽及其受体不仅参与了机体的痛觉、摄食、学习记忆、觉醒与睡眠等正常生理活动的调节,还对神经与精神系统病理状态的调节有着重要影响。在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多肽作为活性分子参与其中并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组着重研究神经肽的信号传导机制和分子基础,生物活性肽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感染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多肽药物与手性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和蛋白质(酶)、多糖、核酸等,几乎都含有手性结构,而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研究组利用不对称合成方法与手性技术研究和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手性药物,结合固相及液相多肽合成技术与手性技术研究开发多肽药物。

  项目成果

  荣誉、获奖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9)、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中国专利奖(2013)、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1)、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8)、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2012)、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药明康德生命化学杰出成就奖(2012)、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5)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5)。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