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导师介绍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

图书馆学专业
研究方向:用户研究与信息服务
1、指导老师周宁丽 女,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山东大学光学系毕业。曾主持图书馆业务计划、经费预算和业务工作协调,主持或参与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机制、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知识创新试点单位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及其评价工作、国家级信息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图书馆研究、外文期刊评价、国内外图书馆主页比较研究、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等。近年,主要从事中科院国科图网络参考咨询及其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建设、服务规范及其管理、网络咨询服务组织与开展;NSTL网络咨询、学科化信息服务。主持或参与国家、部委级重大研究课题近20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专著20余篇(部)。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用户服务体系,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认知与行为变化,用户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用户服务的开拓与创新。为适应数字网络化信息环境下用户需求迁移对传统服务范式转移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面向科研一线的科技信息需求服务和满足远程教育等要求中,网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技术、管理及其质量评价机制;探索深入科研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技术与方法。
2指导老师陈朝晖,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文献服务部主任。长期在中心从事电子信息服务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国际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电子原文传递、个性化信息推送、学科信息导航、虚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服务以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组织管理方面等,曾组织参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多个项目的研发和服务的实施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10余篇。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也进入了复合图书馆的形态。印本资源订购大幅下降,网络电子资源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到馆读者数量急剧减少,网络在线的用户增加,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也日益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从而使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工作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根据环境和趋势的变化去不断开拓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如何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服务是全球图书馆界面临的崭新课题。该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网络数字化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形态和需求的变化;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设计;新型图书馆物理空间组织和功能研究;用户研究与服务效果分析;基于开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联合服务机制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战略规划等。
3、指导老师杨志萍,女,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信息服务部副主任,负责成都分馆学科化服务工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学术委员会成员、四川省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客座)教授、成都市武侯区第五届人民代表、英国“World Patent Information”期刊编委成员。曾作为访问学者和院高级研究学者身份,到过美国Seton Hall大学图书馆和英国SUSSEX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学习交流。长期致力于科技政策研究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承担或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相关学科核心期刊、优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国内外会议论文四十余篇。
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是指借助于数字网络技术手段,为科研创新提供前瞻性、新颖性的信息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会为科研管理者提供科研活动决策参考依据。本研究方向注重信息分析与服务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结合当今现代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多方位开展对信息分析方法和内容的研究,主要指其它学科的引入交叉研究,偏重于科技前沿方向和热点的信息分析,科技政策和体制的研究,以及学科决策者的服务需求与内容的研究。
4、指导老师鄢小燕,女,研究馆员,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硕士毕业,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长期从事科技文献管理、科技文献资源分析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PIE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开发研究》课题,获四川省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完成“全球图书情报系统资源门户网站”项目;作为项目副组长,主持研建“专利信息门户网站”;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SDP项目“国际防灾减灾重大计划(规划)和前沿技术情报研究”;作为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参与 “中国科学院—西藏自治区院区合作信息平台(一期、二期)”项目、战略高技术·专利创新信息平台、药物创新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发表论文20余篇,2005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当前在研项目有“四川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工作主要涉及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战略情报研究、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用户认知与行为变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组织管理,信息服务的开拓与创新。
5指导老师江洪,女,副研究馆员,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系,现任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业务处处长,2007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进修半年。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科技文献管理、科技文献资源分析研究、图书馆用户组织与管理、信息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学科信息导航以及参考咨询系统研究等。曾组织、参与多个情报研究项目的研究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包括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基金项目“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项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全文数据库研究”;“CSDL服务百所行项目”、“CSDL全院联合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知识库数据著录标准”、“国家科学图书馆服务和管理考核体系研究项目”、 “国家科学图书馆馆藏空间布局研究”;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国家光电信息中心建设项目”、“湖北省科技文献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与制度的研究”等研究,曾获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2005年),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2003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信息服务体系,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
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用户行为和用户认知方式,研究在新型用户需求的模式下,如何共享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组织信息服务体系,开拓用户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模式的质量评价。
6指导老师吴跃伟,女,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研究馆员,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3届学术委员,湖北省图书馆学会资源建设工作委员会委员、读者工作委员会委员。作为访问学者曾访问过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长期从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参考咨询、用户信息素质教育、信息检索等读者服务工作,具有丰富的读者服务工作经验。现在主要从事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和学科化信息服务工作。曾参加“中科院《全国期刊联合目录》项目”、中国科学院“全院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工作” 项目、“中国科学院联机联合编目数据库建设项目”、国家科学图书馆《NSTL西文期刊增订遴选方案》研究与工作,作为项目组成员两次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图书馆管理学》专著1部。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社会信息环境和人们利用信息的行为方式,作为长期承担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主体的图书馆传统服务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作为应用科学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必须认真思考目前图书馆所处的境地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新形势下用户需求变化及其诸多驱动因素,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研讨信息社会发展形态和趋势对信息用户的影响、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用户需求分析方法、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特定用户群的深层次服务理论与方法、用户所需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及保障措施等内容。重点研究数字环境下信息用户行为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及其应对措施,图书馆如何从信息服务转变为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知识化服务的理论和方法问题。
7指导老师吕俊生 男,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工作,现主要从事信息检索与咨询工作。曾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中国科学院情报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评估指标体系”课题、甘肃省交通厅科研项目“加入WTO后甘肃省道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曾主持完成本中心主任基金项目“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馆藏四大套外文工具书整编”、“馆藏外文主题目录的系统建设”、“冻结图书馆卡片目录个案研究”、“中国科学院兰州地区科研用户研究”、“化学化工经济信息网上资源的评价与服务”、“基于链接关系的资源环境网上信息资源的计量评价”等,共合作撰写各类研究报告15篇,20余万字。曾多次获中心优质工作与服务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优质服务个人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用户与服务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关注的核心和焦点。在网络、数字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利用信息的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的用户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展新的环境下用户心理和行为研究,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全新的用户服务体系; 从文献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着重研究和探讨网络数字环境下新的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和方法,信息服务的过程调控与管理,用户认知与行为研究,用户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用户服务的开拓与创新等。
 
研究方向:科技信息编辑与传播
1、指导老师:刘培一,男,研究馆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兼任《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执行主编、《电子政务》杂志副主编,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科技期刊出版管理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编著《国外科技社团期刊运行机制与发展环境》和《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等学术专著2部。近5年来参与和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科技期刊研究项目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研究”(2004-2005);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技文献资源—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科技部,2005-2006),协助主持第一子课题“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主持中国科协“中外学会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课题(2006-2007);主持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出版与管理指南》研究编制”项目(2007-2008);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国际合作策略研究”项目(2007-2008);主持“《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9)》”研究项目(2008-2009)。
科技信息编辑与传播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辑学、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科技信息传播模式,揭示科技期刊传播是信息传播的本质属性。科技论文是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入信息的生产过程。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科技论文、科技期刊、发行渠道、编辑模式、出版模式(如数字出版)均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图书情报学概论、编辑学原理、传播学理论、编辑思维、编辑出版与传播理论、学术出版管理、广告与营销。
2、指导老师张宏翔,男,副研究馆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常务副主编,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中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China BIC)协调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级科技期刊研究项目:科学技术部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科技文献资源—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研究”第一子课题“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研究”、中国科协“中外学会科技期刊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课题、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出版与管理指南》研究编制”项目。曾主持多项生物技术领域发展战略软课题研究,包括中科院SDP项目“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生物技术信息平台建设与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对策研究”、中科院重点项目“生物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中科院院长基金项目“生物技术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等。
 
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与建设
1、指导老师宋文,女,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资源建设部副主任,全国文标会第九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目录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有信息资源组织的标准规范研究,知识组织体系技术及其应用,数据库系统建设,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揭示。长期从事文献数据库研究与建设工作,主持或参与部委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报告10余个。
面向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网络化信息环境的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是当前数字图书馆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方向要密切跟踪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信息资源组织、集成揭示与服务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研究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集成揭示体系建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组织的有关标准规范理论和应用研究、知识组织体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信息资源集成揭示系统研究等。
2、指导老师:郑建程,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献采编工作。作为主要成员曾参加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文献资源建设和结构化配置实施方案”等课题项目研究。曾先后负责组织CSDL中心门户网站的“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与服务推介”和NSTL网站“科技信息资源指南”等栏目的内容建设;负责NSTL科技热点——“纳米科技”和“海洋生物技术”信息门户建设;作为主要成员参加NSTL西文连续出版物遴选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及备选库的建立研究项目、NSTL西文会议文献遴选方案研究。目前在对文献资源整合化建设工作平台的建设和学科化资源采集业务模式创新等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多篇。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永恒的研究课题。有效满足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数字化信息资源逐步成为科研用户主要使用的资源对象,网络化信息服务成为用户利用信息的主流途径和方法,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结构、类型结构、载体结构、布局结构,资源建设的模式、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等都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综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化建设、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合理构建、信息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合作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建立和比较、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的有机融合、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科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3、指导老师:马建玲,女,副研究馆员,管理学硕士,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甘肃省及中国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项目10多项,包括中国资源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科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建设、电子期刊集成系统开发建设研究、西北地区生态学专题文献数据库开发建设、甘肃省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示范系统建设、三农科技信息门户系统建设、机构知识库平台(Dspace)建设等研究开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标准文献资源遴选方案研究、机构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西北地区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等。
信息资源组织与建设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网络化信息环境下,数字信息已成为了科技信息的主流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信息资源组织和建设的信息内容、信息来源、载体类型、组织和揭示方法等都在发生重大变改,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来源、特点、采集方法、组织方式、信息处理规范以及集成揭示和服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开放获取信息、非传统信息资源、特色信息资源以及专题知识库建设等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建设和服务的理论和方法。
4指导老师朱江男,研究馆员,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信息服务部主任,四川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参加过专利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中科院网上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工程、门户网站等课题研究,获国家、中科院、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各一次,编撰出版工具书6部、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目前正在参与、承担NSTL西文科技会议文献遴选、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平台、四川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等课题
研究方向重点是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和方法,信息资源的采集、储存和检索,信息处理标准规范和相关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需求评价、使用评价、集成和服务,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学科知识库等开放系统的建设和集成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有效融入知识创新全过程等。
5指导老师:钟永恒,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武汉分馆馆长。武汉大学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工学硕士学位。1992-1994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情报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课题研究、担任《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编委。发表论文十余篇。
随着数字信息成为学术信息的主流形态、网络成为用户信息利用的主要环境,数字信息的管理与服务成为数字化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信息资源的采集、储存和检索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处理标准规范与相关的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知识产权等内容。
 
研究方向:文献学
指导老师:罗琳,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古籍整理与文献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古文献工作,主持整理出版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曾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目室主任、《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目部主任,主编了《四库未收书辑刊》,承担了此三部丛书的目录遴选、文献征访和六千余种古籍的版本鉴定及著录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古籍目录网络数据库”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古籍联合数据库” 课题负责人。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30余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馆藏古文献之目录体系,版本鉴定,古文献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史料的文献分布及特点,古文献数据库建设等。
 

情报学专业
 
研究方向:情报学理论与分析方法
    1指导老师:吴新年,男,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业务处处长兼学术委员会秘书、研究生部主任。共青团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2)、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理事、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兰州分会理事、兰州科技情报学会理事、甘肃省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管理、情报学理论与方法、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区域发展研究等工作,承担或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部攻关专题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要方向性项目、西部之光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20多项,发表论文70多篇,译文1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199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第三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第五届优秀青年”。
 本方向侧重情报学基础理论及方法论研究,探索情报学学科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本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情报学的核心领域,研究信息的生产、采集、评价、组织、存储、检索、分析研究和传播交流服务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情报用户的需求与行为,探索情报学基本理论和规律在信息资源规划、管理、评价、开发利用以及社会信息能力建设中的应用。
本方向重要研究议题包括情报学基本理论问题、情报计量学方法与应用、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模式、国家信息政策与法规体系、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理论、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及机制建设、内容管理与分析技术、知识发现与分析技术、知识服务理论与模式、情报用户研究等。
2指导老师:刘细文,男,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业务处处长。长期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有丰富的网络信息研究和宏观决策信息服务经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技术情报调研、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情报调研、战略决策信息研究与服务,曾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S863)计划”的战略研究,承担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多项部级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相关的情报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10余篇。
开展情报研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泛采集、整理、分析信息,利用数据(知识、信息)挖掘技术发现有用知识,利用内容分析、归因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研究。信息分析和内容提取方法问题将是解决和提高情报研究效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和应用各类信息分析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情报研究,促进情报研究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提取、信息分析方法、网络信息研究与分析平台、战略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科技政策情报研究与服务方法等。
3、指导老师谭宗颖 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研究员。多年从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科研机构竞争态势研究,基于各种文献载体(Web、数据库等)的情报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发展战略情报研究,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学科发展热点、前沿和趋势研究,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科研机构的竞争态势比较研究等,以及基于各种文献载体(Web、数据库等)的情报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主持和参加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下达委托的课题/子课题30余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学科布局科学前沿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21世纪科技发展前沿走势研究”、“我国及中科院物理数学优先发展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和影响力分析”、“我国物理论文产出及其与世界的比较研究”、“物理化学和天文学的学科发展态势及国际比较分析”、“基础科学学科发展与管理”研究、“国立研究机构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中科院与国外主要研究机构的发展态势研究”、“重要国际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国外国立科研机构的科技布局与政策研究”、“中科院与中国基础科学领域发展态势分析”、《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所情分析》(主编)、“纳米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发展趋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863攻关项目的知识产权”研究、“863纳米材料专项”及“十一五”战略研究、“国内外纳米科技发展动向研究”、“各国对NBIC的战略选择与竞争态势分析”、“纳米器件发展态势分析与我院的现状”、“未来5-10年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研究。曾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荣誉证书。发表文章4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50余篇。
学科发展战略情报研究是情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确定特定学科或学科群或专项的科技发展方向、学科发展战略与规划等进行的学科发展战略情报研究。本研究方向注重情报研究理论与实践,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运用科学计量学、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围绕某些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重点比较研究国际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前沿热点与变化趋势、学科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国际科技竞争力,以及科研机构的竞争态势等;同时,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的情报研究方法与技术。
4、指导老师汪凌勇,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员。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管理与科技情报系,1993年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获硕士学位并留中心工作。多年来一直从事国外科技政策、科研管理以及国际学科发展态势的跟踪调研和分析比较研究工作,2006年曾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进修。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国外科技体制与科技政策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科技计划及其管理机制研究;研究预见与研究评估研究。曾主持承担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部门委托的50余项情报研究或软科学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百余篇,公开发表论文或研究报告50余篇。
科技政策与管理情报是以战略决策和科技管理为直接服务对象的情报研究,是情报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向主要为:(1)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包括科技体制研究,基础研究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科技投入政策、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研究,科技规划与计划的制定等。(2)科技管理研究。包括科技经费、人员、机构、项目、成果的管理等。(3)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包括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科技发展能力分析,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及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分析等。(4)科技发展的预测研究。包括学科发展热点、前沿、新生长点的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点研究,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5、指导老师:肖仙桃,女,硕士,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服务部主任。参加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与中国地学科研布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地球科学创新研究成果评价与发展趋势研究、《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A辑》部级等多项课题,目前正在主持或参与中科院生物学领域研究所科研影响力研究、生态环境与资源海洋创新基地战略研究与科学评价等部级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著者论文10余篇;主编图书《国际科学发展态势与中国科学的影响力》,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
文献计量方法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成熟运用的一种分析工具,在图书、情报、档案等学科中应用广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些成熟的方法,如文献聚散、文献积累、文献引用,目前都是文献计量学直接应用的重要范畴。通过文献计量和分析可以研究科学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科技成果和人才评价,开展科学预测等。从文献计量、分析如何过渡到知识的测度、分析,也是文献情报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献计量学研究本研究方向的内容包括:国外各种文献计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权威信息源的测定方法;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学科发展态势的定量分析;知识老化与知识创新的测度与方法;等等。
6、指导老师:曲建升,男,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副研究员,在读博士,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研究计划(IHDP)和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国家委员会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秘书长,《黄金科学技术》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学科情报研究、气候政策分析工作。承担或参加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地方项目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10余部,出版编译著5部。
学科情报研究是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进行发展态势、前沿分析、成果评价、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方向。全球变化科学是一门关注人类与环境复杂关系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由于全球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社会对这一复杂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有关全球变化的学科发展、科学规划与科学评价的情报研究需求和挑战不断增多。本研究方向将瞄准国家需求和科学需求,围绕全球变化这一热点学科领域开展专门的情报研究工作。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工具、科学预测与技术预见方法、情报研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技术等,具备开展气候政策分析与预测、全球变化学科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的能力。
7指导老师:肖国华,男,硕士,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主要负责专利研究和院地合作;2007~2008年公派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交流专利和技术转移工作。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或作为主研人员主要参与了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包括2项与专利情报研究相关的研究项目。
专利工作对于自主创新极为重要。专利情报研究即是为提升专利战略制订、专利管理、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法律经济事务运作布局等多方面专利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利用文献计量法、引文分析法等情报学和相关领域研究方法进行的一种针对专利信息中蕴涵的技术、法律和经济情报的分析研究活动。它既服务于宏观层面的专利战略、规划、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的研究、制订和实施,也服务于微观层面的技术研发、选题立项、技术监测、技术引进、专利评价、价值挖掘、市场分析等方面工作。它包括:专利数据检索、搜集与组织、专利分析指标设计、专利分析模型建构、专利引文分析、专利地图研究、专利情报组织模式研究、专利竞争情报研究、专利战略研究等内容。
8、指导老师:房俊民 男,硕士,副研究员。1997年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生态研究所,200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情报研究部副主任,《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杂志编辑部主任。多年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多项情报研究课题,发表论文10余 篇。近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战略高技术快报研究动态监测快报”的组织策划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组织了“国际空间科学战略规划情报调研”项目的实施;主持的 “藏民族文化习俗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资助等。
本方向主要侧重情报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的研究。注重基于专利分析、商业调查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对机构核心竞争力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实践同理论相结合的以商业调查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依赖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和挖掘工具的竞争情报研究与实践。
9、指导老师刘德洪,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副馆长,长期从事学科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等情报研究和信息咨询工作。曾参加和主持过多项院、省、市重点项目的情报研究、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如“四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情报研究”、“武汉市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物理学发展态势研究”和“生物防御计划及进展研究”等等。并获得中科院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图书和文集2部,发表和撰写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20多篇。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特定的科学研究领域,重点比较研究国际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前沿热点与变化趋势、学科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科研管理机制、研究机构的竞争力等的研究。同时,探索基于网络的情报研究和分析方法
10、指导老师刘清,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情报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信息服务工作与情报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学科情报研究、战略情报研究、情报计量学方法与应用、网络资源的利用与评价、学科信息导航、参考咨询以及科技查新服务等,曾组织、参与多个战略情报研究和学科情报研究项目的研究,如“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重点领域国际重要科学家和机构的文献计量研究”等,参与编写《国际能源战略与新能源技术进展》、翻译《国际能源展望》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30余篇。
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与情报研究服务密切关联的信息搜集与加工处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情报研究服务模式,研究针对重大决策和科研的知识挖掘和情报分析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加工与利用,情报分析与研究,情报计量学理论、方法与应用等。
11、指导老师孙继林,男,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理事,上海市图书馆学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从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部、中科院国家数字图书馆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6项。参与编著《参考咨询工作》、《国际图书馆建筑大观》、《DC元数据》、《数字图书馆引论》、《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点话题》等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生命科学成为自然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学科。同时,科学家也面临生命复杂性的新挑战,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的复杂程度要求科学家从自身的学科走出来,运用更多的新技术开展多学科的研究;需要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相关学科有更多的交叉研究。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需要多方面的、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支持,需要与学科情报团队的合作。
生命科学学科情报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内容是学科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包括学科研究的发展态势、学科前沿与学科重点的分析、科研成果的计量分析与评价、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研究、科技文献与科学数据库信息的情报分析。为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情报服务。
12指导老师高柳滨,女,理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咨询研究部主任,兼任上海市科技情报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情报学专业管理学硕士。主要负责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领域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目前主持项目3项,包括中国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生物医药信息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中国科学院课题2项,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和学科领域国家发展态势:人口与医药健康。参与中国科学院课题1项;北京市科委课题1项。已主持完成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生命科学学科信息门户网站、中国科学院科学决策工程项目1项。曾经负责或参与完成10余项课题,如上海市一网两库子项目行业情报平台建设项目:生命科学。主编专著1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6)》、参编专著3部《DC元数据》、《基于WEB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组织》、《数字图书馆指南》(待出版)。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20余篇。
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提供科学决策咨询服务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围绕生物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注重情报研究理论与实践,应用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工具、科学预测与技术预见方法、计算机技术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报研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技术等,重点比较研究国际学科布局与优先发展领域、学科前沿热点与变化趋势、学科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科研管理机制、研究机构的竞争力等的研究。
13指导老师于建荣 女,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学》和《中国生物学文摘》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上海分会理事,《图书馆杂志》编委,《中国生物学文摘》编委。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生物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和情报学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领域”、“先进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学科情报和战略情报研究。发表图书情报研究和编辑工作研究方面文章20余篇。担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06)》(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副主编。担任《2007工业生物技术发展报告》责任编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参与编写《数字图书馆使用指南》一书。主持和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和部委级、上海市研究课题6项。
瞄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需求,特别是围绕中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开展学科情报研究。重点针对“人口健康与医药创新领域”、“先进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以及与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把握相关学科领域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和重大国际研究计划,重点建设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政策、科学体制和科学评价的战略情报研究和学科情报研究。培养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广泛采集、整理、分析信息,利用数据(知识、信息)挖掘技术发现有用知识,利用内容分析、归因分析、聚类分析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情报研究。
14指导老师邓勇,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情报研究工作。近年来,组织并参与了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工业生物技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2006、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先进工业生物科技专辑、中国科学院专利分析报告2006、科学决策工程—一国际绿色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科学院A2辑—所情分析(化学部分)、战略高技术研究动态监测快报、世界化学科学发展态势、天然气化工情报调研报告、太阳能发电专题报告、国际能源战略情报月报、四川企业科技信息、科技查新组织与管理等。发表论著十余篇。目前承担先进工业生物技术情报研究、信息咨询服务等科研工作。
情报分析与信息咨询研究探索深层次的专题信息服务。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建议,以及根据已有信息预测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面向管理决策、科学研究、以及市场经济等领域,兼具情报调研与情报分析的特点,侧重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
15指导老师高峰 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情报研究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002年“西部之光”项目入选者,1999年被评为中科院兰州分院第四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学科情报研究与区域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工作,近年来负责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院级情报研究项目、院地合作项目等近20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辑专著1部,撰写研究报告20余篇。
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培养面向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其关注重点包括: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工具、科学预测与技术预见方法、科学预测模型的构建、计算机技术在情报研究中的应用、情报研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技术、知识本体建模技术及应用等。
 
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处理与检索
1、指导老师:李春旺,男,博士,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技术及信息资源整合集成与服务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有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大型数据库、网络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经验。研究领域涉及网络信息系统、智能检索、集成与互操作、学科化个性化服务、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几个方面。作为主要成员,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多篇。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科技部项目“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网络科技信息监测与评价”等。
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信息管理与服务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技术引领下的信息服务创新研究是当前图书情报领域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本研究方向将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注重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开发、集成创新研究等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语义化信息组织、智能信息检索、跨领域信息融合、Web集成与互操作、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等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2、指导老师吴振新,女,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信息系统部副研究馆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200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国家数字资源保存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科院、科技部、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从数字信息资源中实现知识抽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科技部项目“数字化科技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与政策机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海量信息分析的科技评价方法、技术研究”等,主要关注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知识技术、信息门户和机构仓储等领域的发展。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在数据库技术、网络互连技术、多媒体技术都日趋成熟之后,数字图书馆需要突破的技术日益集中在一些智能技术(人工智能)之上,文本检索、概念检索、文本挖掘、知识发现、信息过滤、智能代理、智能分类、自动标引、自动文摘等都已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性研究重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我们研究和跟踪国际上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标记、搜索、发现、组织、加工、存储、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方向将侧重对数字资源检索技术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趋势研究,包括:基于异构资源集的分布式索引、查询路由、开放链接、互操作及应用集成与融合;数字资源的知识化组织与语义检索,支持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从信息检索到知识问答的转换;在网络大环境下,如何将数字信息检索服务无缝集成到e-learninge-sciencee-publishing等科研协作与交流平台,是决定未来图书馆对科研活动影响力的重要方面。
3指导老师:张建勇,男,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资源建设部主任。主要工作和研究领域有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服务系统、数据标准和规范、流程管理、学科门户建设等方面,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TL、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来源的数据库建设项目、系统设计项目、规划项目近20项,2002年-2005年负责管理和运作5个项目,参与多个项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整合、数据库规划设计和网络服务系统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
数字资源和网络服务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流模式,数据库建设涉及到系统设计、数据结构分析、数据标准和规范、系统开放标准和规范等方面内容,网络服务系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窗口,是否具有开放的数据接口、良好的互操作性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方向定位在探索和研究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资源集成策略、数据相关性研究,网络服务系统的用户检索行为分析、可视化研究等方面。
4指导老师祝忠明 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技术部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网络信息系统组织与开发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曾主持或参加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研究和开发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第五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3年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并获得相关研究项目的资助,2007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和合作研究
支持现代数字信息环境与知识环境的构建、管理和发展的技术与系统研究,主要关注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与标准规范、元数据和系统互操作、数字对象的组织、集成、保存、传播利用模型和技术、数字信息服务系统、机构数字资产和知识管理系统、专题知识系统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5指导老师马建霞,女,副研究馆员,管理学硕士。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中科院、甘肃省以及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项目10多项,目前正在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机构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暨甘肃省青年基金项目“甘青特有少数民族数字资源系统研究开发”,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项目:中国科学院联合机构知识仓储建设,发表论文及撰写研究报告20余篇。主要关注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资源保存长期、机构仓储、知识技术等领域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文献情报服务的基础支撑体系和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网络与通信科学、知识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是目前文献情报领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前沿和热点领域。
本研究方向将主要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侧重研究包括开放数字仓储与数字科研环境的交互与融合;科技信息资源(科学文献和科学数据)的长期保存、管理、发布、关联、定位、重用等问题;基于网络的数字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系统互操作;信息系统可用性测试;知识系统构建、管理、演化、合并、应用;元数据自动抽取和标注等。
  6指导老师姜恩波,男,硕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系统的研发等。参加了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2004年,被评为“成都分院十佳优秀青年”;2005年,被授予院ARP项目“核心团队最佳技术顾问”称号。
信息资源的组织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只有从无序组织成有序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网络的普及,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更加高效的进行各类资源的采集与组织,已经成为图书情报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有关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组织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组织关键技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模式。本方向研究的重点是:传统图书馆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包括印本、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高效的采集和整理,实质有序化,并构建一个从组织到服务的信息环境。关键研究点包括信息组织原理、关键技术;信息资源描述与揭示;信息资源的聚合;语义网络;信息资源的可视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