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招收高校教师在职读硕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于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具有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学校目前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该学科以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于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具有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是学校目前重点建设和发展的学科。该学科以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系、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所、虚拟设计研究所、机械设计实验中心等为依托。本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0名,硕士生45名。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多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横向课题近70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该学科具有一支有一定影响、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可为本学科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条件。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以固体废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作支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预研项目、国家“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云南省科技攻关和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项目200多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1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近300余篇,撰写高水平论著5部。在职教授12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82人。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材料学(0805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起步较早、学术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发展势头较好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现已逐步成为省内材料科技的研发中心、材料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和材料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2人,兼职院士2人,兼职教授近10人。本学科现拥有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硕士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是云南省重点学科。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制备与加工、稀贵金属新材料、固体废弃物再生材料等四个研究方向上优势突出。
近年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开展了60多 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及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2002~2005年可支配科研经费达6000多万元,并获得3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发表7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和教材。
冶金物理与化学(080601)
冶金工程学科是我国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现有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材料循环工程、应用电化学工程、冶金能源工程、冶金控制工程、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招收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19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19人,讲师5人。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1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奖励3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推广转让技术成果数10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重点学科之一,是1954年组建昆明工学院的老专业之一。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建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五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五千余名高级地质专业人才。八十年代以来培养的学子中,已有两人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六人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
该学科以各类固体、流体矿产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预测、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内容,以地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综合效益最优化为研究目标,为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矿产技术人才。
云南省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是造就高层次地质人才的理想之地,学科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跨学科交叉拓展,形成矿产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成矿规律、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矿业经济、新兴矿物材料、地学资源综合研究和非传统资源开发等稳定、颇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大批获奖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矿产经济、矿床学、成矿预测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岩石学、大地构造及区域成矿学、矿田地质力学、矿物学及矿物材料、地学资源综合研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430130)
本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设有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和防治技术等研究方向。承担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年均达846.23万元;近年来已出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原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山地灾害与生态工程》、《Effect of Yunnan Pine Forest on Erosion Control》、《云南松林侵蚀控制潜能》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6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00多篇,获省级以上教学及科研成果奖4项。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其中高职教师占50%以上,45岁以下的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2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在国外获博士学位者8人,其中5人有国外博士后经历。
本领域涉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化工、冶金、生物、材料、计算机、农业工程、地质工程等工程领域密切相关。
管理与经济工程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本专业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在此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基础上自主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系统工程、决策科学与决策支持系统、项目管理与持续创新发展、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九个博士授权点。该学科重点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组织与管理模式、敏捷制造系统、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创新与发展管理、项目管理、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教育经济与管理等方向。
通过多年建设,我院在本学科领域已具备了雄厚的师资队伍、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先进的研究平台。本学科有教授2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副教授36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承担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出版著作52部,发表论文620篇,科研经费累计达3362万元。在校高校教师班学生87 名,由于学院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在信息管理方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力量。使经济、管理、信息三大学科交叉融贯,相互支撑,形成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企业管理(120202)
本专业融管理、经济、信息、数学、工程、人文等学科知识为一体,侧重培养具有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本专业着重在工商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培养。重点在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学院在管理学领域具备了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力量。本专业有教授1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30名,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承担了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出版著作102部,发表论文701篇,科研经费累计达1783万元。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080104)
本硕士点以固体力学中的连续介质力学、弹塑性力学、热弹性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等为基础,注重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重点放在工程中的非线性问题上,在探索理论与工程实际、实验相结合的分析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点。大变形结构计算分析、热应力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实验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向上,形成了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学术梯队,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这些成果已部分付诸工程实际,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根据国家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力学与工程结合范围内,注重研究力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向是:1、非线性弹性力学及柔性结构;2、热弹性力学及热应力:3、实验力学及其工程应用;4、结构计算与分析:5、材料非线性力学:6、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开发。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2)
本专业为国家培养从事建筑创作、研究与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本学科(专业)有一批思想活跃、学有所成的学者,师资雄厚、教学严谨,构成一个知识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梯队。指导教师的科研成果丰硕,有不少学术专著出版,发表了大量论文,一些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好的影响。
本专业强调地方性的适应理论的探索,特别是建筑与地域性人文地理、建筑与地方民族文化、建筑与地方生态资源等的研究,这也是本专业立足地方现实,广泛与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生态学以及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特色。
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结合当代地区建筑创作实践与理论的发展需要,针对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选择有关课题,或结合实际设计创作项目展开理论研究,力图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设计整合能力,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服务于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共有教授6名,副教授12名。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地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技术研究。
信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开展控制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研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并与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随着现代高速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控制理论的发展,本学科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先进控制、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综合自动化等技术及理论本学科的主攻研究内容。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已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以及相应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3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已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具备雄厚的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平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达98%;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了省院省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具有2个高水平的自动化综合实验室,长期与昆钢、昆船、烟厂等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特别在智能控制与系统仿真、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技术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目前有30多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及博士后有11人。导师来源广泛,以计算机系为主,包含了云南省重点实验室、电子电工中心、计算中心等单位,形成了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光计算、数据仓库及商务智能技术、互连网技术、智能信息系统、远程教育、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GIS技术等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已建成相应的实验室、研究所、室30多个,某些方向在国内和省内具有明显优势。为云南省重点学科,近3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课题、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企事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计105项,科研经费规模达到850万元。近年来已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130余篇,被SCI、EI收录10多篇。硕士点依托的计算机系拥有教师56名,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在硕士以上的达85%,高职教师达50%以上。上述学科方向正在稳步地向前推进和发展,形成了理工类高校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电力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于1994年获工学硕士授予权。
本学科目前在岗人员25人,其中教学人员22人,教辅人员3人,高职占总学科人数的76%,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占总人数的24%,具有硕士学位21,占总人数的72%。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层次2人,现硕士导师7人。教师队伍稳定,年龄结构合理,已形成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业务水平较高,团结奋发的群体。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本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经过云南省“九。五”重点学科建设、“十。五”重点学科继续建设和“十。五”云南省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共建,本专业的教学环境、科研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本专业以“水利水电工程”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已挂牌)和校级重点学科“现代能源科学与技术”为依托,先后承担了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7项,科研经费137 万元;重大工程研究项目37项,科研经费486万元。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081704)
应用化学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该学科拥有“磷化工工艺及设备”、“应用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在某些领域的科研水平居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的前列。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约20项, 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目共1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 (部分论文被SCI或EI收录)。获省级教学成果4项,出版专著10部,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