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云南研招网 >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院校资讯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介绍


  一、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前身为1993年在吴征镒院士提议下成立的所级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十几年来,实验室坚持以植物多样性起源与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立足东亚植物区系开展系统研究,为揭示陆地植物的分布规律、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2006年12月,实验室(包括植物标本馆)整体进入院重点实验室行列,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经过2009年领导班子换届,院重点实验室现任主任孙航研究员,执行主任杨祝良研究员,副主任高连明副研究员和乐霁培博士。

  多年来,院重点实验室立足于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我国西南和喜马拉雅地区,面向东亚乃至全球,围绕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格局等科学问题,通过植物系统学、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开展东亚植物区系中重要特征类群的生物地理和系统进化研究,揭示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和进化的机制,为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和保护做出重大贡献。

  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植物区系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子生物地理学机制;历史植物地理及古气候变迁;洲际间断分布植物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格局成因;植物对特殊生境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喜马拉雅和横断山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时空进化规律;西南高等真菌的分子系统和生物地理学;我国特有植物类群和特征类群的系统和生物地理学;西南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及数据库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基础研究。

  二、承担任务情况

  近年来,院重点实验室承担研究任务多项,累计总经费近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一级课题、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开放研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目前为止各项目进展顺利。

  三、研究成果概况

  2005年以来,院重点实验室出版和参编专著16部,发表研究论文350余篇,其中SCI论文250余篇,发表在JCR Top 30%期刊的论文超过45余篇。2010年,院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实现了实验室研究论文在国际一流刊物上的突破。

  2005年至今,院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5项。此外,吴征镒院士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四、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院重点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1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候选人3名,省创新研究群体1个。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2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32人,形成了一支由著名学者引路及传承,中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队伍。

  2005年至今,院重点实验室先后聘请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Peter Raven院士出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文军博士,加拿大马克马斯特大学副教授Xu. J等海外杰出华人科学家担任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并聘请如美国密苏里植物园Ihsan A. Al-Shehbaz博士等国际知名专家作为实验室研究生海外导师。

  此外,实验室通过外派和定向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将现有的“本土人才”派往国外知名的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定向培养和交流。到目前为止,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都有在国外留学或进修的经历。

  五、支撑系统概况

    院重点实验室支撑系统植物标本馆(KUN)是全国三大植物标本馆之一,目前馆藏标本达130万余份,是国内收藏植物类群较全的标本馆。现任馆长彭华研究员,馆长助理刘恩德博士。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