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福建研招网 > 集美大学 > 考研大纲

2021年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课程与教学论

  【最新免费课程】21教育学大纲变动后如何高效复习?

  考试科目代码:[931]

  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核目标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集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是为招收教育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和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本科目考核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课程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二)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解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与关系

  一、课程

  二、教学

  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基础

  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

  三、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一、课程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第二节基础教育教学目的论精神:教学的底线与张力

  一、对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反思

  二、基础教育教学的底线与张力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

  第三章课程编制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程编制的模式

  一、课程编制的内涵

  二、课程编制的主要模式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编制观

  第二节课程的层次与类型

  一、课程的层次

  二、课程的类型

  第三节教学设计及其模式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四、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

  第四章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资源与新课程资源观

  一、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三、新课程资源观

  第二节课程资的开发与利用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与价值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与原则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与方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取向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依据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

  四、教科书内容的演变与组织原则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

  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三、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的阶级范型理论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第三节教学组形式及其变革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

  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四节教学方法的分类与优选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发展

  二、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优选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第一节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

  一、知识观的内涵与性质

  二、知识观的演进历程

  三、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

  第二节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特征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二、教学策略的特征

  三、学习策略的内涵

  四、学习策略的特征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分类与应用

  一、教学策略的分类

  二、教学策略的应用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分类与应用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二、学习策略的应用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课程与学评价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与类型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平价的模式与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

  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第八章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节课程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一、课程管理的缘起

  二、课程管理的含义

  三、课程管理的内容

  四、课程管理的意义

  第二节课程管理的层次与模式

  一、课程管理的层次

  二、课程管理的模式

  三、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校本课程及其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及价值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与流程

  三、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误区

  第九章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基础教育及其变革

  一、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属性

  二、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生成特征与变革困境

  三、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走向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价值

  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价值

  第三节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

  二、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

  第四节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趋势

  一、课程目标:为发展而学习

  二、课程理念:民主与质量共赢

  三、课程结构:倡导综合化,从分裂走向整合

  四、课程内容:基础性、生活性与时代性

  五、课程管理:民主参与,权力共享

  六、课程实施:走向创生与适应

  七、课程评价:多元评价,强调问责

  第十章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条件

  一、教师专业化的兴起与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结构与条件

  一、教师专业结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范式转型

  第四节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

  一、校本培训

  二、教师教育行动研究

  三、发展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五、教师学习共同体

  六、教师赋权增能

  第十一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

  ②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教育评价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第二节学生观/儿童观

  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要求: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学生优点,会赞美

  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容错教育)、多宽容

  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要相信学生多给予期望

  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要求:认识到学生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要爱护尊重学生

  第三节教师观

  一、角色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二、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教学要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心理规律

  主要参考教材及参考书:

  1.闫守轩.《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与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5.刘欣.《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