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吉林研招网 > 吉林大学 > 导师介绍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孙正聿

姓  名:
孙正聿
性别:
出生年月:
1946-11-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哲学社会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301社会学
研究领域:
人文社会科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哲学博士。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
  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长。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起在吉林大学任教,1985年10月起任讲师,1988年10月起任副教授,1992年10月起任教授,1994年9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起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至 2001年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至2006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2003年起任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获得奖项
  主要荣誉称号:
  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00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
  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1998);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1);
  吉林省高级专家(2005);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
  吉林省优秀教师(1993);
  吉林省德育标兵(2000)。
  主要获奖成果:
  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1);
  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哲学通论在非哲学专业中的普及与推广》,2005);
  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哲学通论》,1999);
  全国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从两极到中介》,1995);
  全国普通高校第二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199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1998);
  首届华堂杯优秀论文奖(《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1998);
  首届宝钢优秀教师奖(1994);
  吉林省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塑造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新形象》,1993);
  吉林省第三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哲学通论课程的创建与建设》,1997);
  吉林省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2000);
  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教学改革之我见》,2001);
  长春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2001);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哲学通论》,2001);
  吉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2004)。
 
  著作及论文
  主要学术著作:
  1.《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997年第2次印刷;
  2.《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03年第3次印刷;
  3.《现代教养》(二人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崇高的位置――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简明哲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6.《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4次印刷;
  7.《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次印刷;
  10.《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代表性论文:
  1、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4期发表。
  2、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2年4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5年4期转载。
  3、 寻找意义:哲学的生活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1996年3期发表。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1999年3期转载。
  4 、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2001年5期发表。 ――面向新千年的马克思哲学
  5、认识的内容和形式的二重性 《哲学研究》1985年7期。
  6、从两极到中介 《哲学研究》1988年8期;
  《新华文摘》1988年11期全文转载。
  7、 本体论批判的辩证法 《哲学研究》1990年1期。
  8、论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哲学研究》1998年5期。
  9、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5期转载。
  10、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哲学研究》2001年1期。
  11、生存论转向的哲学内涵       《哲学研究》2001年12期。
  12、哲学前提的现代文化批判  《新华文摘》1991年3期全文转载。
  13、崇高的位置:徘徊于世纪之交的哲学理性 《新华文摘》1996年10期全文转载。
  14、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新华文摘》1997年5期全文转载;
  15、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新华文摘》2000年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2期转载。
  16、恢复“爱智”本性的哲学 《新华文摘》2000年4期全文转载。
  17、反思:哲学的思维方式     《新华文摘》2001年5期全文转载。
  18、哲学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新华文摘》2002年2期全文转载。
  19、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5期,《新华文摘》2004年4期全文转载。
  20、努力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 《新华文摘》2004年19期全文转载。
  21、20世纪上半叶哲学观论争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道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期,《新华文摘》2005年10期全文转载。
 
  承担项目
  主要研究项目:
  1.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211工程项目负责人);
  2.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及其学科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首席专家,);
  3.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科研经费;
  4.马克思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负责人);
  5.马克思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负责人);
  6.吉林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经费;
  7.哲学通论(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
  8.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组主要成员)。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