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江南大学 > 考研经验

江南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分享

  摘要:楼主在辞职后开始备战考研,复试快题第一成功录取。除了备考的经验,楼主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多学习才能让自己进步。

  一.前期备考篇

  成为研究生从备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16年1月我辞了工作,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巴巴纳克那本《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才发现设计不仅能创造美,还具有改变社会的意义,此外我之前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自身的设计水平有了一个认识,就有了想要进修的想法。于是找到我考过研的同学,询问备考信息,在知乎上看大量的考研经验。这个时候开始背单词了。

  结合自身的情况,(居住地,本科学业水平,对院校发展趋势的研究方向是否喜欢,价值观是否认同,毕业季的实地考察,看学校的毕业展,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出同水平的作品。)4月底我终于确定了考江南大学的工业设计工程的研究生。

  看到很多人会问“这个学校好不好考呀,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好不好呀?”还是要自己去看去思考,互联网时代,除了问,你还可以自己去找。如果在一开始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考研,怎么达成考研目标,一味依赖别人给你答案,在考研过程中做许多的决策就会非常被动。哪怕最后考上研究生,在研究生涯中也没人能帮你的。我更愿意把备考的这一过程视为进化成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生的过程,因此中间看书哪怕很枯燥也不觉得很辛苦,相反觉得搞懂一个知识点很有意思。

  二.专业课准备篇

  1.专业课理论

  方法:关键词记忆法/卡表写/筛选考试重点/脑图

  确认目标院校后,我只有一个大概的考研的时间表,8月前把专业课过一遍,9月前要把专业书过第二遍,把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拎出来,10月提高,11月冲刺这样大概的规划,实际执行还是在不断的调整。基本上处于上午9点开始学习英语,下午2点开始学习专业,晚上练练手绘线条。但是自己也很迷茫,没有人告诉你今天该做什么,要到一个什么程度,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只能自己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达成后再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专业课我从王受之那本开始看。一边看我一边整理,把一些关键人物,事件,时间,风格特征写在便利贴上,按照时间轴贴在墙上,这样脑子里就很清楚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看完第一遍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月。看第二遍的时候就有意识的以答题的形式一条一条列出来时间,地点,重要事件,历史意义,影响,但是把关键词空出来,复习的时候就用铅笔填写答案,反复填写,用这样的方式记忆。也用荔枝FM在跑步的时候听别人念,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卡表写,知道多少写多少,然后再比照,看哪里没有掌握,再去记忆。

  后期整理的时候我还绘制了地图和时间轴,从宏观上对设计风格在欧美如何起源,发展有一个把握。

  如果时间足够的人可以像我这么做,但是这个工程量非常大,还是个人根据自身需求吧。

  何人可的那本与王受之的那本内容有很多重复,而前面讲古代的手工艺和艺术概论也是重叠的,所以可以一起整理。何人可的<工业设计史>内容比较单纯,语言简练,更适合记忆,包括他前面写的前言,多读几遍非常有帮助,基本是用最短的篇幅概括了西方设计的发展史。我考前一夜没有再去背记细节东西,就翻看了一下他写的前言,结果考试的时候就用上了。

  由于复习量大,记忆的过程效率很低,事实上自己也非常沮丧,记了忘,忘了再记。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江大的近两年真题,发现出题的重点转移了,不怎么考察具体的某一风格,事件,而是落在了关系对比,以及对今天中国设计环境的启发上。所以后期我没有再花时间去背记比较细节的设计历史,就记个大概轮廓,重点全花在了艺术设计概论上。

  到了10月底11月初每天我花3个小时的时间整理艺术设计概论,在突围提供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再通过脑图的形式把它每一章涉及到的重点内容用关键词的形式写下来,一天一章。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把知识点过一遍的同时,把知识细分成一块一块的,块与块之间的联系非常清楚。笔试的时候可以调动相关的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书籍推荐:《创造突破性产品》

  《下一个产品》-张凌浩

  《设计心理学》-DonaldNorman

  2.手绘准备

  方发:造型积累/设计分析训练/速度提升


  因为本身是艺术生出身,所以没有在手绘上花大量的时间,基本8月以前我都是在准备专业理论,手绘中间会拿一个产品做分析,画细节图,保持手感,用A3的纸排一个小版,差不多一个月3张左右,一张要花6到8个小时才能画完。所以10月以前基本都只是积累产品形态和锻炼设计思维。为了更加了解江大考试的套路,我决定还是要报一个培训班,但是因为家里亲人结婚的原因,10月班报不了了,我只能选择参加11月突围的冲刺课程。

  就我个人而言,这个冲刺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之前的手绘相对于同期的突围学员来说量非常少,手速也很慢,没有自己的模板,也不知道江大套路是什么,设计思维的板块只是一个雏形。在冲刺6天的手绘课程里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5张A2的手绘稿,虽然还是有点忐忑,但是起码有点底了,因为有自己的套路了。

  临考前,我的速度还不能达到3个小时画完,线稿时间耗费时间多于是考前我就只练习线稿,简化设计分析,努力在一个半小时内把线稿搞定。

  初试考到洗衣机,我之前没有画过,在考场上想了一个点立马就套了之前画的药箱的造型上去。因为有套路所以也没有很紧张,很顺利的就画完了。

  复试也是在突围准备,准备了5套快题,基本上涵盖了可能考到的方向。

  然鹅,考试万万没想到考了去年一模一样的题,通过一个户外公共系统设施,来改善或是促进邻里之间的关系,非常的江大了。庆幸的是!考前和小伙伴讨论过类似的议题,脑子里有一个大概的雏形,就根据老年人日常的行为和爱好(遛狗,种花,遛鸟,小区聚一块聊天,种菜等等)以促进老年人的日常交流为目的画了一个共享生态迷你花园,细节就不多说了。大家平时也可以多和小伙伴讨论交流,这样更容易有火花,说不定就用上了。

  考试的时候是临时想了一个造型,依旧非常缓慢的把线稿画完,马克笔上色一塌糊涂,最后都没有时间调整大画面了。但是结果居然还不错,我猜可能是初试和复试的评价标准不太一样吧,复试更加注重设计思维的一个体现,最重要的是设计的产品有没有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是好看。

  网站推荐:pinterest,基本手绘资料都是在这个上面找的,现在需要VPN来翻墙

  三.英语政治篇

  1.英语


  方法:脚踏实地/翻译/攻克长难句

  我的英语成绩一般,四级低空飞过,而且还是13年考的,相比较其他六级过了的同学底子很弱。所以从3月开始我一边背单词,一边用新东方的长难句,每天分析10个句子。它里面将往年真题的长难句归类,还有单词拎了出来,所以用它的性价比非常高。基本上把长难句搞定,阅读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前期积累复杂句式,在后期写作文的时候会更加轻松。

  英语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心态一定要调整好,不要觉得它好难,我一定学不会,它只是一个工具,学会它你可以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而事实上,我最后分析了一下我初试的成绩,政治只考了一个平均分,两门专业课虽然都取得了高分,但也不值得称道,厉害的人大有人在。恰恰是英语帮我把分拉的很高。所以,在保证其它科目不拖后腿的情况下,英语学好了是非常占优势的。

  同时我再举一个反例,因为复试都在准备作品集,英语听力不像之前那么用心准备,只考了28分,这个听力成绩基本可以说是倒数了,如果复试手绘成绩再差一点,我就跟江大无缘了。

  除了真题外,我没有做过别的卷子。根据别人的学习经验,我来回翻译了两遍05年-12年的阅读真题,大概是3天一篇阅读的节奏,英翻中,再中翻英(大家根据自身的能力只翻译长难句也是没有问题的),然后把自己翻译的英文比照原文,差不多就知道自己语法哪里有问题了。从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7月底结束一轮,8月再做一遍。这一个过程其实也是在锻炼写作能力,后期专业课时间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11月以后英语每天复习不到一个小时,只是一天一篇英语二阅读,两天写一篇作文的节奏,把个别长难句拎出来翻译。

  用到的书籍只有三本,《新东方考研长难句与词汇突破》张剑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十一月底买的《王江涛考研英语写作》了解写作套路,还买了一套近几年的英语二真题试卷。特别要强调一下,英语一和英语二的作文类型是不一样的,我之前只顾着做英语一,到11月底才知道英语二的大作文是分析图表而不是看图描述再议论,之前写的作文就作废了。

  2.政治

  方法:肖秀荣/标记错题/记忆错题


  政治我从9月开始学,是把考研大纲解析翻过一遍的。之前本科时期政治开卷考,脑子里一团浆糊。决定把它当打游戏一样的,用通关的心态来看,看着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可以说是考研让我真的开始理解马原到底说的是什么,国家到底怎么下的一盘大棋,学习近代史的时候会联系同时代的设计浪潮,这样一对比非常好玩,大概是真的走心了。

  《1000题》反复做了有3遍,重点章节反复看,我一般都是用铅笔写选项,错一次用彩笔做一个标记。做第二遍的时候两次都对的题就不再做了,反复做错题,看错题的知识点。后期《八套卷》《四套卷》也都是这样做的。重点章节做一个知识点的梳理也差不多了。

  是否报班?我前期没有报,后面同学推荐我报了一个冲刺的班,交了600,是某著名考研机构,但是就我本人体验而言,帮助不大,最终还是落实在做题上,有时间听不如静下心来背,而且视频内容很水,废话多,干货少,还动不动吓你说来不及了,很影响备考心态,也很浪费时间。所以上了几节以后我就没再去了。早起把四套卷和八套卷的主观题背了,最终拿到平均分,没有拖后腿也挺满意的。

  跟着肖秀荣走就可以了,任燕翔的视频也可以看一看。

  四.心态调整篇

  9月之前我都按部就班的复习,差不多保持每天复习时间6个小时左右。9月后不免看别人的进度,看到别人已经有完整快题方案,很着急。但是朋友反复告诫我,按自己的节奏来,不要看别人,因为考研过程中会不断的放大自己短板,夸张别人的优势,丧失斗志很不利于复习。中间为了调节,一周休息一天,偶尔去博物馆看看放松心情。但是聚会吃饭则是能推就推。

  11月上冲刺课程的时候我还是保持一天一篇英语阅读,一套肖秀荣的冲刺八套卷的选择题,并有意识的去记忆。但回去以后非常紧张,已经11月中旬了,我的艺术设计概论还没背熟,政治还没有开始背,心理压力很大。晚睡早起,中间经常开小差。复习的并不是很尽如人意。为了调整心态,我在睡前回忆今天掌握了什么,在脑子里把艺术概论的脑图过一遍,基本上还没回忆完我就睡着了(笑

  12月离考试还有3天的时候,我的状态是非常崩溃的,甚至不想去考了,但是酒店已经定好,车票已经买好,再想想自己是什么状态,大概别人也会是什么状态吧。朋友也一直鼓励我,所以决定放轻松,尽人事,听天命。考试的时候我是抱着把考试完成就好的心态参加的,也不再去想考不考的上,也因为有靠谱的小伙伴陪伴所以心情很轻松。

  考完我大概估了一下分,觉得有可能过线,就想着要准备复试了。然鹅,那根弦一旦松下来真的很难紧上。整个假期我都沉浸在玩耍的罪恶和要复习的自我催促中。成绩快出来的时候我很沮丧,觉得过了线这个状态也考不上。知道成绩以后松了一口气,说没有自我膨胀是不可能的,但是到底怎么调整到考试状态我也很无助。

  然后就开始报班准备复试了,学姐给到很多经验,作品集的准备,复试手绘模板的再完善。包括模拟面试,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真正面试的时候也就不紧张了。

  回去以后都在准备作品集,也因为日期临近,开始渐渐紧张。没什么时间准备面试,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提前准备作品集,合理安排复试科目。事实上,面试的情况不是很好,纯粹是我没好好准备的原因。

  面试前一夜,也很焦虑,也是晚睡早起,反复看自己准备的问题的回答,再看英语。面试的时候江大的老师都非常亲切,天气也比较好,所以氛围轻松,知道自己答得不好,但是也没有很沮丧。

  等成绩出来那天,我和小伙伴都很紧张,我是属于一紧张肠胃就很脆弱的那种,所以一个上午就上了三次厕所==!10点半公布,我们怕没考上当场大哭会丢人特地拖到11点去,结果11点还没出来,只好在外面转了一圈,反复安慰自己,“没考上也没什么,你还年轻,还有很多别的可能,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想通也就不紧张了。

  快12点了和培训班小伙伴一起去看榜,一堆人挤在走廊,也不知道这个表格是进还没进,仔细一看自己的排名有变动,大概是进了吧,和小伙伴都上了,心情非常愉快,高兴了一个上午。

  考研过程中,我的好友,以及在补习班的小伙伴真的给予很多帮助,同时也创造了很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带我到星光广场吃锡纸烤花甲的姑娘们。虽然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家互相学习,(注意是学习,不是抄袭,如果手绘撞了的话,两个人都完蛋)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自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你不能阻止别人进步,但是你可以保证自己不断的去吸收。专注自己学到的东西心态会更平和一点。

  此外,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不要过分高估目标的难度,也要正确衡量自身的水平,做好能承受各种结果的心理建设。其实这一个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不论怎样总是有收获的。

  确定预录取以后又开始愁找导师的问题了,这条路还没走完。在这里祝考研的学子能经过考虑再踏上这条路,再朝着目标坚持到底取得预想的好成绩,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sherryyoung,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韦斯)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