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内蒙古研招网 > 内蒙古大学 > 专业介绍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

  
  一、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一定的史学修养。系统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的史料。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步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高等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也能在宣传、出版、文博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学术队伍
  1.研究方向之一:中国近代史
  本研究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全面、深入介绍有关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成就,揭示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线索,掌握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概况,以 培养研究生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难点、热点和学科前沿进行评介,使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注重近代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论和 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考查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评判其功过是非,以期对近代中国有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探索近 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规律并为当代社会提供借鉴。
  2.研究方向之二: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主要研究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调节控制功能,揭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向及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尤其着重于近代区域社会(如  察哈尔地区、绥远地区、热河地区等)的研究,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社会史、区域社会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对中国近代社会史、区域社会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的探讨,从而构筑更为系统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进一步了解国  情,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3.研究方向之三:中国现代史
  本研究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全面、深入学习和研究有关中国现代史的主要史学知识,较为全面地了解学术界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主要成果,掌握现代史研究的概况,进而培养研究生学习  和研究中国现代史的理论及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难点、热点和学科前沿进行评介,使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注重现代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 论的观点和方法;考查其中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并予以评价,以期对现代中国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及相关人物有更深入、真切的认识与了解;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领 域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现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国情和现代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分析当前国家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相关问题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发挥指导和借鉴的重要作用。
 
  三、本专业研究生各类课程的门数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42 分
  公共学位课 须修 2门: 12 分
  学位基础课 须修 4 门: 16 分
  学位专业课 须修 门: 分
  前沿讲座(含讨论班) 须参加 3 次: 2 分
  专业选修课(含一门跨学科专业课) 须修 5 门: 10 分
  教学实习或社会实践 2 分
 
  四、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前沿讲座的目的和内容
  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基本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成果介绍等。
  (2)前沿讲座的形式
  一是硕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学科前沿系列报告。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前沿讲座的次数
  硕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2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新态势。
  (2)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
  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成绩及格以上记2学分。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研究生在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题目确定之前要作开题报告,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就论文题目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可行性等进行讨论。论文题  目需经导师同意。
  论文的评阅按如下标准:
  一、 优秀。选题适当,史料丰富,论述逻辑性强、层次清晰,对相关问题有自己系统、独到的见解。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
  二、 良好。选题适当,史料丰富,论述逻辑性强,层次清晰,对相关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
  三、 合格。选题适当,史料较丰富,论述逻辑性较强,层次清晰,对相关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具体的历史问题。
  四、 不合格。
  
  五、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的社会实践包括:
  1、 参加一定的教学工作,工作量确定为8-10课时,包括讲义的编写、课堂讲授(在第一至第三学期进行)。
  2、 参加一定的教辅工作:协助导师辅导本科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批改本科生作业。
  3、 结合专业学习做一定的历史调查。
  考核以教学为主,通过检查讲义、听课等环节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做出评判。
 
  六、本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全面、深入介绍有关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各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成就,揭示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的基本线索,掌握近现代史研究的基本概况,以培养研究  生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同时结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难点、热点和学科前沿进行评介,使研究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注重近代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  论的观点和方法;考查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影响,评判其功过是非,以期对近代中国有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与了解。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向学生介绍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调节控制功能,揭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向及其在近代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中以讲授、导读为主,并辅以多种形式的讨论(如课堂讨论、专题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全面介绍中国近代史史料的基本知识和情况,指导学生初步接触史料,使其对中国近代史史料的来源、范围、真伪考辨等有一定的认识,为其进一步研究指示门径。
  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导读、学生阅读相关的史料、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多种形式的答疑等。
  考核方法:以撰写小型论文为主,结合平时课堂讨论及相关作业的成绩。
  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
  本课程主要探讨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分析和研究近现代政治运动、政治事件、政治组织、政治人物等,以及政治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特点及成因;几种性质完全相异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构成与作用;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学术前沿问题等。
  在教学中以讲授、导读为主,并辅以多种形式的讨论(如课堂讨论、专题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
  考核方法:以撰写小型论文或读书笔记为主,参考平时课堂讨论的成绩。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