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师范大学 > 专业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 内科学


  内科学

  内科学学科于2003年5月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为符晓华教授。经过4年建设,学科快速发展。与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强强联合后,更是优势互补,学科实力大大增强,于2005年获得内科学硕士点,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

  1、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1)心血管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其主要特色和优势为:①符晓华教授等通过对一线抗高血压药对糖脂代谢、肥厚心肌的影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等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对比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对心血管疾病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的客观科学的依据。②符晓华教授,欧柏青教授等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含二氟亚甲基异黄酮化合物,通过建立选择性血管内皮保护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获得了选择性保护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高效、低毒新型候选药物。③张翼副教授等除常规开展目前国内外所能开展的各项介入技术外,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自动转复除颤器(ICD)联合双腔智能起搏器(DDD)”治疗心肌梗死后室速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一新项目;较早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先心病封堵术”、“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等,并在省内成功开展了首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破裂联合行冠脉支架植入及室间隔封堵术治疗的开创性工作。本学科在介入诊治心血管病手术量及难度均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有望对冠心病、高血压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防治、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2)内分泌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围绕内分泌及相关疾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其主要特色和优势为:①张娜教授和刘铁滨教授等通过采用骨密度定量CT、骨代谢生化指标、扇形束DEXA对大量不同类别的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以及动物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讨论了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指标以及骨密度和体成份的关系。提出雌性大鼠作为研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时,设计中应注意增龄对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且证实离体雌性大鼠的腰椎骨密度与在体腰椎的骨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些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研究骨质疏松提供了客观的具体的依据。同时也研究了肾性骨病早期以及血透病人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影响力。②李华珠主任医师等通过生化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及临床病例对照等多种研究手段,提出中药匙羹藤能有效降低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有望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探讨了胃动力剂,如红霉素等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及其机理,发现胃动力剂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迟,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从而为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并建立了省内最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糖尿病、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综合资料数据库,并在逐步完善血清库和基因库的建设;建立了省内唯一的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合并肝胆胰等外科疾病的资料数据库,省内首个妊娠糖尿病资料数据库。

  (3)脑血管疾病研究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脑血管疾病这一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高发病进行了多年的积极研究,围绕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角度,探索这些脑血管的发病机理及其早期干预治疗,并在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痴呆早期的干预防治、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学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主要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与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TCD,CDFI及DSA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4年来高小平主任医师,梁辉副主任医师等在省内率先开展神经介入微创治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DSA粗筛检查,成功开展了“颈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与支架植入术”“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溶栓术”“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等,本学科在介入诊治脑血管病手术量及难度均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梁辉副主任医师主持的“脑血管病早期介入治疗”研究获得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4年内科学获得省部级课题8项,其它16项。科研经费总计65.5万元。近4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 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及全国规划教材共10本。获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1项,2篇论文分别获湖南省第10届和第11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本学科主干课程之一《诊断学》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本学科新增仪器设备值达 36.49万元。目前本学科教学水平、医疗水平、科研实力正稳步提升,有望近年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队伍
通过4年建设,本学科师资队伍结构有较大改善,4年中,引进归国博士后1人,博士2人,在职教师有1人获博士学位,有3人获硕士学位,有3人晋升为正高职称,2人晋升为副高职称。与4年前比:博士学位教师从零到 30.7%;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从5.5%到46.1%,正高职称教师从16.7%到53.8%。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科群体团结协作精神强。在临床、教学、科研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