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河北研招网 > 河北经贸大学 > 院校资讯

河北经贸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伦理学(010105)
  伦理学亦称“道德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古老的人文科学, 经历了古代、中世、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外思想史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伦理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伦理学逐渐从道德哲学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指导思想。我校伦理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为基础理论,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突出应用伦理学研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势力较强的三个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经济伦理、公共伦理。伦理学原理方向主要研究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与道德建设、中外传统伦理思想以及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等内容。经济伦理方向属于应用伦理,主要研究经济制度中的伦理问题、经济与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经济与管理主体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伦理道德对经济与管理的意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内容。公共伦理方向也属于应用伦理,主要研究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公共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公共项目中的道德和责任、公共制度和政策伦理、公共权力与公共伦理、公共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公共伦理建设等内容。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 人;博士5人,硕士13人。学科带头人王莹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伦理学会会长、《道德与文明》杂志副主编、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十多项,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从事伦理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才。毕业后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有关部门和单位从事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新闻出版、公共管理等性质的工作。

  政治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是经济学中历史最为悠久又最富有时代性的学科。它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校政治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该专业点所设专业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评价四个方向,各方向特色显著,学术带头人成果突出,学术梯队合理,且均有较为坚实的成果支撑。其中,发展经济学研究方向,运用经济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我国“省际”经济关系,以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努力,想在省际经济竞争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收入分配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分配理论,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深入研究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分配领域出现的诸如贫困与小康、公平与效率、分配与保障等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关注市场经济发展深化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宏观经济分配理论与评价研究方向,侧重于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宏观经济发展走势进行分配和预测,评价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为政府各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该专业点师资力量较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高级职称者18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20人。在历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约3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1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30余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经济学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较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宣传和经济管理工作。

  经济史(020103)
  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十分鲜明,在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锻造经济理性思考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往而知来,征古而察今。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变迁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探讨古今中外各种经济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校经济史专业设有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商业史研究等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方向,以社会制度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社会制度的变革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坚持坚持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的原则,通过对中国经济制度演变轨迹的研究,探讨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现实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方向,以新经济史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中西方不同国家各自的发展路径,探索各种经济发展路径的条件、构成和绩效,比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加深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商业史研究方向,以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为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各阶段社会制度的变迁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商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围绕市场、贸易及政府调控政策等主题,探索中国社会商业发展与运行的规律。
  我校经济史学科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的的学术队伍。目前本专业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1,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史进行实证研究,在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商业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中青年教师则致力于从多角度探索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扩大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形成与世界经济史研究水平接轨的研究体系。
  经济史既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同时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又非常显著。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系统探研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史领域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史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从而能担当经济史研究和学校教学等工作。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史文献学研读、中国商业与市场发展研究、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发展演变、明清晋与徽商研究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等。

  西方经济学(020104)
  西方经济学学科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理论基础探索的需要而设立,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特色。主要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内在逻辑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对于80年代以来比较成熟的前沿理论积极鉴别和吸收。本专业设有当代经济理论与经济运行、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经济政策理论与政策分析三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理论、企业发展理论,企业行为与绩效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西方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研究政府宏观与微观经济的政策理论、政策措施和政策实践效果,为政府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中国的经济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既可从事专业科研和教学,又能担负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专业基础课:现代经济理论语经济运行、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综述、经济学原理等。专业课: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前沿研究、计量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专题、经济转型与发展理论研究、经济学研究方法、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公司战略经济学、收入分配问题专题、竞争力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6名、讲师4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4名,有硕士学位的9名。近五年来,本专业学术团队主要成员出版专著1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横向课题或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6项。获省部级奖13项。

  国民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创立并完善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经济学科,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以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宏观经济活动如何进行战略决策计划、控制与监督,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有效运行。我校国民经济学学科现设有“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研究”两个研究方向。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消费结构与行为、消费理论与政策以及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工业化与城镇化方向主要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以及政府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
  本学科挂靠于我校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多研究成果的教师。18名教学和研究人员中有省管优秀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硕士7人。
1998年以来,经济研究所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0项,省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家》等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近20项。多项成果、观点被国内权威期刊、报纸转载或摘录。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的,忠实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师资和科研人员。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国民经济学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政策分析、方案设计能力。

  区域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市场开发、区域发展规划、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本专业以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经济运行、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国情和河北省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掌握许多实用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如何开发区域市场或资源、如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如何优化区域内行为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集团与个人)行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提升地区竞争力、如何协调与解决区域间矛盾与冲突、如何提高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如何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如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如何制订与实施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
  本专业设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投融资研究三个专业研究方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理论课: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专业课:区域经济前沿问题、区域市场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区域投融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区域竞争力研究、制度经济学专题、现代农村发展研究、财政金融理论专题、区域经济与贸易专题、京津冀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专题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其中正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5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5名,有硕士学位的13名。近五年来,本专业学术团队主要成员出版专著、文集等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横向课题或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多项。
  区域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大的运用市场。本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经济学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系统、深入的区域经济学专门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从事市场研发和区域经济管理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外贸公司、三资企业、证券期货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财政学(020203)
  我校财政学科始建于1983年,为我校重点学科。本学科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并长期与河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学科建设。本硕士点现有财政理论与实践、税收制度与管理两个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方向。其中,财政理论与实践方向主要研究财政改革理论、财政制度创新及地方财政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财政职能与财政模式的转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收费制度改革和财政收入体系的规范化,财政支出范围和管理方式改革,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政策与财政调控,税收支出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研究及财政风险研究等。税收制度与管理方向主要研究税制建设、税务管理及地方税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税收制度及税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与农业税制改革,中外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比较研究,税收征管的改革与强化等。
  本学科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部分教师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省高校教学名师和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28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和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使学生掌握坚实的财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财税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财政税收领域教学、科研和较高层次的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有:张晋武、古建芹、姚绍学、石树鹏、石丁、李雪筠、段国旭等。

  金融学(020204)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各国和全球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金融先进研究方法的引入,金融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及实务都得到极大扩展和深入,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四个专业基础上调整形成的。我校金融学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设立最早和重点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本学科建立以来,坚持金融理论与经济实践并重的办学方针,并长期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进行学科建设,有较明显的学科特色。现有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农村金融、国际金融、保险四个有较强特色的研究方向。
  1、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方向: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蓝本,借鉴西方金融理论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研究资本市场基本理论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本市场基本理论;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投、融资理论与实践;资本运营问题;我国证券市场配套建设及规范发展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2、农村金融方向: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我系与中国农业银行合办农村金融专业十余年,有一大批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的学者。本方向主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货币资金运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等。
  3、国际金融方向: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有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及国际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协调等问题。
  4、保险学方向:保险业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后恢复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方向培养掌握保险理论、金融理论、投资理论,熟悉我国及国际保险各项业务、政策和法规,了解和熟悉投资与金融业务,能在保险机构、银行、证券机构和各类企业从事保险业务、投资金融业务及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8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的教师2人。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一些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原理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具体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

  产业经济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的发展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业经济的一般规律、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为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硕士点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设有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消费经济学、市场理论与市场价格等四个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方向主要研究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方向研究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理论与政策、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市场组织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学方向研究消费理论与政策、消费结构与行为、消费促进与保护、可持续消费等有关消费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市场理论与市场价格方向研究市场理论、市场结构与运行、价格理论与实务、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与措施等有关市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
  本学科现有22名教学科研人员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河北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授13人,副教授5人;博士8人,硕士14人。纪良纲等教授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多名教授成为省、市政府经济决策咨询团专家成员。
  2000年以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3项,省级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高层次论文300余篇;获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近20项。多项成果、观点被国内权威期刊、报纸转载或摘录。该学科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学科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注重培养立足我省、面向全国,服务经济建设,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强调夯实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