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河北研招网 > 河北经贸大学 > 院校资讯

河北经贸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是经济学中历史最为悠久又最富有时代性的学科。它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校政治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该专业点所设专业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分析理论与评价四个方向,各方向特色显著,学术带头人成果突出,学术梯队合理,且均有较为坚实的成果支撑。其中,发展经济学研究方向,运用经济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我国“省际”经济关系,以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努力,想在省际经济竞争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收入分配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分配理论,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深入研究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分配领域出现的诸如贫困与小康、公平与效率、分配与保障等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关注市场经济发展深化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宏观经济分配理论与评价研究方向,侧重于以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宏观经济发展走势进行分配和预测,评价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为政府各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该专业点师资力量较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高级职称者18人,20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在历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约3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1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30余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经济学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较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宣传和经济管理工作。
财政学
财政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经济规律、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以政府收支为主线,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家预算、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以及财政活动的经济效应作为主要研究领域,集宏观、微观经济研究为一身,是一门涵盖政府的大部分经济活动的综合性学科。我校财政学学科始建于1983年,是我校设立较早和重点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本学科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并长期与河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学科建设。本专业现有财政理论与实践、税收制度与管理两个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方向。其中,财政理论与实践方向侧重研究财政改革理论、财政制度创新及地方财政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财政职能与财政模式的转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收费制度改革和财政收入体系的规范化,财政支出范围和管理方式改革,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政策与财政调控,税收支出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研究及财政风险研究等。税收制度与管理方向侧重研究税制建设、税务管理及地方税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税制优化理论、税收制度及税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与农业税制改革,中外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比较研究,税收征管的改革与强化等。
本学科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7人,享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的教师2人,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及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6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38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和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公共经济学理论和较系统的政府理财与政府职能方面的专门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财政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财税政策实施能力和财政管理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具体工作和较高层次的财税管理实务工作。
金融学
金融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领域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对各国和全球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重大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金融先进研究方法的引入,金融宏观理论,微观理论及实务都得到极大扩展和深入,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本学科是在原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和保险学四个专业基础上调整形成的。我校金融学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设立最早和重点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本学科建立以来,坚持金融理论与经济实践并重的办学方针,并长期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进行学科建设,有较明显的学科特色。现有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农村金融、钱币学与金融史三个有较强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方向: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蓝本,借鉴西方金融理论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研究资本市场基本理论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本市场基本理论;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投、融资理论与实践;资本运营问题;我国证券市场配套建设及规范发展问题;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农村金融方向: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农村金融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我系与中国农业银行合办农村金融专业十余年,有一大批从事农村金融研究的学者。本方向主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货币资金运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等。钱币学与金融史方向:钱币学、金融史是金融学的基础学科。特别是钱币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融金融学、货币史、考古学、冶金、铸造、印刷、拍卖等学科于一体。本研究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思维与历史思维并重,研究近现当代金融、货币的发展脉胳,培养研究型人材。
本学科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5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的教师2人。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一些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金融学原理和较系统的金融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金融经济问题观察分析能力、货币政策实施能力和从事金融保险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具体工作和中高层次的金融保险管理实务工作。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进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产业经济学是在原部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经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为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硕士点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设有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消费经济学、市场理论与市场价格等四个研究方向。产业理论与产业政策方向主要研究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方向研究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理论与政策、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市场组织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学方向研究消费理论与政策、消费结构与行为、消费促进与保护、可持续消费等有关消费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市场理论与市场价格方向研究市场理论、市场结构与运行、价格理论与实务、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与措施等有关市场领域内的重大问题。
本学科现有22名教学科研人员中,有省管优秀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授11人,副教授5人;博士4人,硕士14人。于刃刚教授和纪良纲教授分别担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校经济学学科和工商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本学科还有多人在全国性学会或省级学会担任领导职务。
1998年以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社科项目6项,省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4部,发表高层次论文300余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项,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近20项。多项成果、观点被国内权威期刊、报纸转载或摘录。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产业经济学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产业经济政策的实施能力和从事产业经济管理具体工作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的产业经济管理实务工作。
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家(地区)间商品与劳务交换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它同世界经济学、金融学、国际法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它对推动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和全球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本学科将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作出有益的贡献。
我校国际贸易学学科始建于1983年,本学科设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WTO、国际金融三个研究方向。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向,主要研究西方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国际金融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国际信贷、国际金融市场与衍生金融工具等;WTO方向主要研究WTO规则、WTO案例、反倾销理论与实务、WTO与中国等;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尤其是以信息产品和信息产业为主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国际贸易手段、方式乃至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加强这些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4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4项。)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中高级专业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较系统的国际贸易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观察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的国际商务管理工作。
统计学
统计学是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研究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论学科。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农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作为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的统计学,以哲学、数学和经济学为基础,应用描述与推断统计等方法,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为经济管理和决策服务。我校统计学科始建于1985年,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博士生9名,并有9名教师分别荣获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师德标兵、中青年骨干教师及校教学名师、突贡教授等称号。迄今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统计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统计局、省软科学、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省计委、省教育厅等项目61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并有25人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与科研奖。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以数量经济研究所为龙头,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的厂矿企业开展了大量经济管理咨询活动与专项科学研究工作,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该学科现有四个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数量分析、国际经济统计分析、金融统计分析和应用数理统计。其中区域经济数量分析研究方向旨在培养能熟练运用数量经济学(即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模拟仿真技术)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微观经济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特色表现为两个结合:即数量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结合,经济理论与经济实际相结合。国际经济统计分析研究方向是西方经济理论、国际经济理论与统计理论研究的交叉,重点研究国际经济统计信息与数据的挖掘、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经济动态分析、国际经济博弈分析、国际竞争力比较等问题,培养能够从事国际经济问题数量分析的应用型和科研型人才。金融统计分析研究方向以金融、保险为统计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金融统计、投资统计、保险精算、金融交易技术分析、金融市场结构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问题,培养能在银行、证券、保险业以及上市公司、企业集团、跨国公司等开展金融业务活动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数理统计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统计软件及数学软件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其特色:突出现代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强调数理统计在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致力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较高的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数理统计学基本方法和较系统的统计学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将经济关系数量化的能力和从事统计实务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统计分析实务工作。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在法学体系中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新中国的经济法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同类学科相比,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无论是在发展速度还是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总体上来说,都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举世瞩目。经济法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立法、经济守法和经济执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未来的法制和法治发展中,经济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校的经济法学科始建于1983年,为我校校级重点学科和首批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现设有企业与公司法、市场管理法、经济犯罪和财税法四个研究方向。其中企业与公司方向主要研究企业形态、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公司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公司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等问题。市场管理法方向主要研究市场管理法的一般理论、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制度。经济犯罪方向主要研究经济犯罪的基本理论、集团犯罪、法人犯罪、经济犯罪的经济法律分析、经济犯罪的动因等问题。财税法方向主要研究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税法等法律制度。
我校法学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2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享有者4人、博士1人、在职博士生4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 2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等立项课题28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经济法学科设有经济法教研室、经济法研究所,并且主办河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应掌握经济法学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研究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经济法律事务工作。
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民商法学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最富于学理性和实践性的实用法学,我国实行民商合—主义,商法为民法的特别法。民商法是保障公民民事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商法学在发展民主、保障人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巨大作用。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法制国家建设实践服务。它包括民法学、商事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与民商法学紧密相联,可以含予其内。我校的民商法学科始建于1983年,过去一直与经济法学合在一起为我校的校级重点学科。现设有合同法、知识产权法、民事权利和票据与证券法四个研究方向。其中合同法方向主要研究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合同主体、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效力、合同变更、合同终止、合同责任及违约补救等制度,研究比较合同法、合同与市场经济和政府行为的关系等;知识产权法方向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知识产权的基本制度(商标制度、专利制度、著作权制度)等;民事权利方向主要研究民法的理论体系、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及民法各具体制度。票据与证券法方向主要研究票据法的基本理论、证券法基本原理、上市公司收购制度、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等。
我校法学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其中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社科专家2人、河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享有者4人、博士1人、在职博士生4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 2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规划等立项课题28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民商法学学科设有民商法教研室、法学研究所。所属的《民法学》课程为省级优秀课程。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能力的法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民商事立法体系;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解释适用法律的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处理民商事案件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民商法理论研究、教学、立法、司法和法律实务工作。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是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法学二级学科,它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三级学科。国际法学是相对于国内法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从其研究对象来说,国际公法(通称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私法是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以,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都是法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国际公法学和国际私法学均有悠久的历史,国际经济法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三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各自独守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在我国,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曾同其他部门法学并列为法学的二级学科,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三者合并为国际法学。由于作为学科体系的国际法学具有国际性或涉外性,故除与其他部门法学有联系外,还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等相邻学科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我校的国际法学主要研究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法的一个分支,是适应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活动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运动而成长起来的具有理论性和极强实用性的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我校的国际经济法学学科始建于1993年,并招收和培养了河北省第一批国际经济法学本专科学生。该专业设有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等研究方向。其中国际贸易法主要研究国际货物买卖、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知识产权贸易、WTO的各类规则尤其是关税规则、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规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以及各国的对外贸易管制规则等;国际投资法研究有关跨国投资的国际规则、各国涉外投资的法律规则、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规则、投资保护和争端解决的国际法制等;国际金融法研究跨国银行的监管、国际货币、国际信贷、国际租赁、国际证券和国际结算与支付的法律规则等;国际税法研究跨国税收管辖权、国际双重征税问题、国际逃税与避税问题和跨国税收的国际合作机制等。
我校国际法学科设有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等6个教研室和河北省世界贸易组织(WTO)法研究会。相关教师中现有2名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3名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津贴享受者;教授10 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28人。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立项课题28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7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法学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国际经济法专门知识;拥有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独立判断、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法律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和处理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国际经济法学的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涉外法律实务工作。
会计学
会计学主要研究各微观经济主体会计活动的理论与实务,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核心学科。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主要借助于计量、记录、分析、考核等手段,对一个经济实体的财产和经济业务进行价值管理,参与经济决策,同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信息。现代会计学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审计学则是会计学的自然延伸,并构成会计学科内一个特殊的分支领域。会计学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企业管理学,尤其是其中的财务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我校会计学科是1994年河北省政府确定的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本学科已形成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审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管理会计方向主要研究:行业责任会计、智力资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预算控制管理、决策评价等理论与实务问题;财务会计方向主要研究:新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中外会计准则比较、特殊行业和特殊产业以及特殊背景下的财务会计问题等;审计方向主要研究:审计基本理论,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及特殊目的审计与其他会计服务业务的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方向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企业资本筹集、资本运用和资本收益分配的财务运作理论和方法,企业并购、重组、清算,企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等专门问题。本学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47人。教师中省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各1人,博士、在读博士16人。本学科设有现代会计研究所,还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5个专业教研室。1996年会计学科被河北省教委授予“八五”期间高等学校科研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以来,出版专著32部,教材125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2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获国家专利4项。我校会计学科人才培养特色正在形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高业务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各类企业及有关单位的财务、会计或审计的主管工作,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教学工作。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是以市场为研究主体、以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核心学科。企业管理学以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建国初由工商管理转换过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管理的发展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要求和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管理更加得到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学科也随之有了较快发展,逐步成为工商管理学的核心学科。我校的企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78年,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设有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个研究方向。其中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业生产伦理、企业销售伦理、企业服务伦理、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社会伦理、企业员工伦理、企业家伦理、企业文化素质、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战略等;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业战略理论及方法、企业组织理论与方法、组织与控制、企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企业决策理论及方法等;营销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开发策略与决策,品牌理论与实践,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企业管理学科现有专职教师38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0名。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9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1部,统编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373篇。承担国家科委、教育部立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立项课题11项。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励20多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与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掌握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能独立从事管理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及各类企业管理工作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技术经济与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是以市场为研究主体、以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核心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学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的新兴学科。科教兴国和两个根本转变战略的实施,科技在企业竞争中地位日益突出,对融技术与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为适应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及有关部门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与企业管理学联系特别密切。我校的企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78年,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技术创新与科技管理方向、项目投资分析方向、物流管理创新与企业创新方向。其中技术创新与科技管理研究方向从增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出发,密切结合河北省创建科技创新系统的实际需要,主要从事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发展中的科技政策及科技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包括技术创新的科技政策与管理、技术创新扩散的科技政策与管理、区域创新系统优化理论;项目投资分析方向主要研究项目管理与宏微观技术评价问题,涉及到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及国家的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研究它对宏观技术体系、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技术方案的微观技术评价,对方案技术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其综合技术效果进行权衡研究,目的是选择与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最佳方案,或提出方案的改进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物流管理创新与企业创新方向面向我国城市、区域及企业物流管理创新的现实需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创新与企业整体创新中应用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包括城市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构建与整合、物流需求与供给理论、第三方物流、物流政策配套、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物流咨询与物流人才培训、城市与区域物流规划等。
工商管理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8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0名。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9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21部,统编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373篇。承担国家科委、教育部立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立项课题11项。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励20多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独立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能胜任企业技术管理工作及部门的技术经济分析、管理工作,也能承担科研工作和高等院校教学工作。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核心学科。我校行政管理学科是河北省最早的行政管理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公共文化、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地方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制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公共文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现代公共文化理论、公共伦理、公共知识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公共政策提出、制定的程序及方法、政策的实施、评价、比较及各种公共政策理论等;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地方行政管理与行政法制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地方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地方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我国加入WTO之后行政法制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和重大的实际问题。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是河北省唯一的公共管理学院,倡导“求实、严谨、科学、民主、创新”的学风,设有“公共管理论坛”、“研究生论坛”。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28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8名,博士、在读博士8名、硕士15名。有多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几年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16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学术论文296篇,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7项。本专业注重学科建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多家核心期刊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一些著名专家和资深官员为兼职教授,并与河北省社科院社会所联合共建本专业硕士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和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经常性的调查研究,通过较为系统、规范的科研训练,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能力;通过强化训练,学生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胜任各级党政机关和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