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姜瑞忠
姜瑞忠,男,1964年4月出生,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
姜瑞忠,男,1964年4月出生,江苏溧阳人,中共党员,教授,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1987年6月,毕业于全国第一届油藏工程专业---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并分配到石油大学(华东)任教,1993年11月获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获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所作论文获校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共指导学历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人,毕业33人,所指导的硕士论文有一篇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6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16人,毕业12人,指导同等学历6人,获学位6人,获得优秀硕士指导教师称号,并且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一. 科研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1. 低渗透油藏开发: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和系统开发技术
2. 常规油田开发:优势流场评价体系、流线数值模拟技术、油藏储层参数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 三次采油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凝胶驱、泡沫驱和复杂调剖堵水体系等方面的数值模拟实现和矿场应用
4. 非常规油气藏: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储层渗流机理与开发技术研究
5. 油藏工程软件开发与集成:地质资料处理、开发过程动态模拟、模拟结果后期处理软件的研制与集成
二. 开设课程及研究生招生方向
开设主要课程有:《油藏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气藏工程》;
研究生招生方向:招收具有石油工程、石油地质、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数学专业知识背景的硕士生、博士生。
三. 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
以第一负责人身份承担了并完成了国家、总公司和油田等各类科研攻关项目近60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各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其中在国际上首次开创性地提出和建立了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该模型是多孔介质渗流的一般表达形式,达西模型及拟启动压力模型是其特殊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低渗低速非线性渗流完整理论体系,首次实现了低渗储层非线性渗流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相关理论和技术已出版专著,本理论体系现已广泛应用于指导低渗油田开发中,对我国丰富的低渗透储量的动用具有重大意义。在常规油田开发分析方面,提出优势流场理论,实现了流场分级分析,对剩余油分布的确定和挖潜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长期注水冲刷导致储层物理特征参数发生很大变化,原基础理论不适应目前开发状况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时变油田开发技术理论。在改善注水开发的三次采油方面,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编制工作,实现了从地质数值模型和动态模型建立、实时动态分析等有效快捷的一体化系统。
特色课题:
1. 基于新模型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数值模拟技术及井网优化研究,“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
3.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非线性渗流基础模型研究,“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
4.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先导试验区块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
5. 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山东省自然基金
6. 多种示踪组合技术确定油藏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 中青年创新基金
7. 特低渗油藏有效开发技术, 中石油重大专项
8. 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系统与井网优化评价技术研究,中石油重大专项
9. 关键注水技术政策定量化研究, 中石油大港油田攻关项目
10. 整体深部调驱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中石化胜利油田项目
11. 考虑储层物性与相对渗透率曲线动态变化的数模软件开发,中石化勘探院项目
12. 井间示踪测试解释方法研究,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13. 复杂断块油藏重建地质模型增加可采储量研究 ,中石油重点攻关项目
14. 精细油藏描述计算机软件集成, 中石化重点攻关项目
15. 用分配示踪剂确定剩余油分布, 总公司重点攻关项目
16. 用示踪剂技术确定饱和度分布, 总公司开发局导向攻关项目
17. 水驱油流线模型软件系统研究
18. 梁家楼油田提高采收率挖潜与实践
19. 交联聚合物数值模拟软件编制与算例分析
20.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快速动态分析系统
21. 优势流场与剩余油分布的研究
22. 数模变参数的处理及调剖堵水模型可视化软件的编制
23. 油蔵数模一体化分析系统
获奖情况:
1.剩余油分布描述方法研究—单砂体剩余油快速动态分析系统 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
2.精细油藏描述计算机软件集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3.获1994-1995年度石油大学(华东)教学优秀成果奖;
4.《油藏工程》省级精品课,山东省一等奖,主要建设者
5.2005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大科技成果的奖励
6.剩余油分布描述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7.剩余油分布描述方法研究-软件系统,山东省计算机成果二等奖;
8.《油藏工程》优质课,中国石油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
9.精细油藏描述计算机软件集成,胜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10.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研究应用,获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11.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研究应用,获大港局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12.枣园油田采油方式优选,获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13.基于油砂体快速动态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14.高升油田注水开发综合调整及利用,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15.胜利低渗透砂岩油藏高效开发新技术,中国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四、著作及学术论文
著作:
1.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与数值模拟技术(专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3
2. 《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石油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5
学术论文:
共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主要代表有:
1. Transient Pressure Behavior for Dual Poros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ased on Modified Darcy's Equation;2012. SPE-153480
2. Non-Darcy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2012.SPE-154890
3.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及试井分析[J],石油学报,EI,2012.33(2)
4. 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EI,2011.19(4)
5.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J],石油学报,EI,2011.32(2)
6. 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转化过程中非平衡现象[J],石油学报,EI,2010.31(4)
7. 低渗非均质油藏水平井油水两相产能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I,2008.37(3)
8. 核磁共振T2谱传统奇异值分解反演改进算法[J],石油学报,EI, 2005.26(6)
9. 多种示踪剂井间分析技术[J],石油学报,EI,1996.17(3)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油藏流场评价体系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2.19(3)
11. 国外致密气藏钻完井技术现状与启示[J],特种油气藏,2012.19(2)
12. 流场重整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4)
13. 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26(4)
14. 低渗透油藏单相及两相非线性渗流新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30.
15. 低流度油藏启动状况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33(10).
16. 低渗透油藏考虑非线性渗流的必要性论证[J],断块油气田,2011.18(4)
17. 低渗透非线性微观渗流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2)
18. 聚合物驱流度设计定量化方法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5)
19. 涠洲11—4油田水驱后注气提高采收率预测方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1)
20. 特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新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0.22(1)
21. 聚合物驱后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6)
22. 涠洲11—4油田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可行性论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 16(2)
23. 指标综合筛选方法在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以埕东油田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2)
24. 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计算方法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8.15(4)
25. 示踪剂产出曲线双峰值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1)
26. 定量表征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流线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3)
27. 雷公油田水窜问题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5)
28. 储层特征参数变化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4)
29. 水力压裂技术的近期发展及展望[J],石油钻采工艺, 2004.26(4)
30. 计算油井措施真实增油量的计算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 2004.26(2)
3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地球化学与岩石圈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年报(2002-03),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6
32.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22(6)
33. 油藏单元管理技术[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6)
34. 低渗透油藏压裂井网水驱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探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21(2)
35.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2001.25(2)
36. 用生产测井和井间示踪方法确定剩余油分布[C],水驱油田开发测井1996国际学术讨论会,收入中、英、俄三本论文集,收入1997年世界石油大会论文集
37. 用示踪分析技术评价油藏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 EI, 1996.20(4)
38. 声波采油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C] ,第三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1997年
39. 用多种示踪剂分析技术确定油藏非均质性和剩余油分布[C],石油科技进展论文集1996年
40. 胜坨油田二区油藏物理特征参数变化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采收率技术, 1996.3(2)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石油工程学院
电子邮件:jrzhong@126.com jrzhong@upc.edu.cn;
电 话: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