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贵州研招网 > 贵州民族大学 > 院校资讯

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


  贵州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一一“贵州民族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成立于1986年6月26日(当时即明确为正处级机构),1988年12月21日更名为“社会科学部”,2004年9月2日更名为“马列主义教学部”,2009年9月学校进行学科重组时再次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rdquo

  根据中宣部 教育部教社科【2008】5号文件规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61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讲师19人,高职称占69%;博士(含在读)10人、硕士24人,高学历占56%。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位、专业结构合理,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历史学、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专业。各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中优势互补,大部分教师可以兼上两门以上课程。16名教授中,有“省管专家”1名(高万能)、“全国模范教师”1名(孙兆霞)、“全国优秀教师”1名(白明政)、“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名(白明政、孙兆霞)、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3名(白明政、李辅敏、杨顺清)、贵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首批“学术带头人”1名(白明政)、省“十佳优秀理论宣讲员”1名(白明政)、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7名(高万能、刘胜康、白明政、何彪、王国勇、杨顺清、孙兆霞)、校级教学名师1人(李辅敏)、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白明政、何彪、王国勇、李辅敏、杨顺清)。另有4名副教授(罗红英、黄路、曾易、陈勇军)和3名讲师(姚涛、赵春波、余建斌)是校级教学骨干,雷勇副教授是校级学术骨干。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和贵州省教育厅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在全校各学院、各本科专业中开设8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中央规定的5门必修课和1门选修课,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⑤《形势与政策》、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二)国家民委规定的1门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三)贵州省教育厅规定的1门必修课(《贵州省情》)。与此同时,还承担全校各专业研究生的3门公共理论课(“马列经典著作选读”、“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工作。

  在学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2001年12月18日,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主任、副校长等为副主任的“两课”(现改称为“思政课”)指导委员会,同时决定将“两课”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并要求当时的“社科部”按照重点学科建设的规划和要求,抓好“两课”建设。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5门课程,连续评为校级重点课程。

  学校在办学经费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添置了一批办公设备、图书资料、教学器材,并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作出了硬性规定。
院领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和校党委的要求,号召全体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在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近几年来,思政课教师公开出版著作19部,编写教学用书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课题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奖10余项。

  2004年,贵州省教育厅在全省30多所高校中,评出15门“精品课程”,“社科部”原主任张兴智教授牵头负责的《邓小平论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全省高校“两课”中唯一的“精品课程”;由卢云辉副教授牵头负责的“‘两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手段改革研究实践”获贵州省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贵州省教育厅2004年组织专家,对全省10所本科院校的“两课”进行教学评估,我院的“两课”建设评为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两课’建设优秀单位”(排名第一)。
2006年,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我校马列部申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至今仍为全省高校马列部中唯一获得的省级重点学科)。

  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校提出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积极筹划再次破格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高层次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努力。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