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介绍
理学院是2009年12月学科专业调整时建立的,其前身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学
理学院是2009年12月学科专业调整时建立的,其前身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物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承担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三门学校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7个教研室、1个专业实验室、1个基础实验室和1个专用图书资料室。现有教职员工49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3名,讲师31名,博士(含在读)10名、硕士35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8名。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重点学科和1个校级科研人才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713名,研究生30名。每年平均招收250名本科生、30名硕士生,初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较合理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确立了“基础教学为立院之本,学科专业发展为强院之路”的发展方针,建立起基础教学与学科专业互动发展的新的学院发展机制。
学院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形成了“严格管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重基础、宽口径,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办学特色。主要培养顺应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办好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三门学校公共课的教学。
学院汇集了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较强实力的学科队伍,同时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李家明、杨乐,长江学者孟杰等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候鸟型人才。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学科梯队建设日益优化。近两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基金等30多项高层次研究项目;两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其中40多篇被SCI和EI收录。学院注重学术交流,派出教师出国深造、访问或进修,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20余人次来学校讲学、交流,增进了了解,扩大了交流与合作。
学院有雄厚的教学实力,实施了因材施教以及素质和创新教育的制度,学院教学质量有了良好的保证。数学建模为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自2000年以来,学院取得了2个国家一等奖、14个国家二等奖、38个贵州赛区一等奖、61个贵州赛区二等奖及23个贵州赛区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自2001年到2011年共六届竞赛中,连续六届夺得贵州省最高奖,2005年贵州民族学院代表贵州省首次荣获全国二等奖,实现贵州省获全国奖为零的突破,2009年贵州民族学院第二次荣获全国二等奖,2011年贵州民族学院代表贵州省首次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贵州省获全国一等奖为零的突破。自2001年以来,共有1个队获全国一等奖,2个队获全国二等奖,3个队获贵州赛区特等奖,4个队获贵州赛区一等奖,6个队获贵州赛区二等奖,14个队获贵州赛区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学院取得了2个全国三等奖,3个贵州赛区一等奖,5个贵州赛区二等奖,6个贵州赛区三等奖;在泛珠江三角计算机作品大赛中,2009年获银奖1项,2011年获铜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贵州赛区和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团体一等奖;学生参加2011年挑战杯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贵州赛区一等奖2项。
理学院倡导学术民主、教学严谨、作风踏实;在人才培养方面,狠抓基础、注重素质;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看准内涵、着重实效、不断改革。全院的教学、科研、专业和学科建设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正在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向新的目标迈进。全院教职工正以团结奉献的精神努力工作、迎接挑战,力争创造条件抓住机遇,为我校的理学学科和基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21-10-01.........
- 2021-03-01南京财经大学812
- 2020-10-21求国际商务资料
- 2020-07-21美学
- 2022-01-16安师大
- 2020-04-03浙大材料科学基础第1前辈的经验分享十初试复试
- 2020-04-03浙大教育学综合高分学长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浙大832机械设计基础最新复试初试资料
- 2020-04-03浙大药学基础综合第1学姐的经验分享
- 2020-04-0321浙大法学专业硕士高分学长分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