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复旦大学 > 院校资讯

复旦创新研究生教育:优导师 强支部 重学术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师郑璇身上有三个标签:“聋人、博士、舞者”。很少有人知道,一直品学兼优的她,也曾满怀迷茫:“读硕士时很困惑,发现世界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不知该如何选择前进的道路。”
   
  转变发生在2005年她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之后。从师长那里,她坚定了学术研究的方向,更有了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使命的明确认定和坚定追求。毕业时,她放弃其他机会,选择到西部任教。
   
  在复旦大学,你能听到不少这样因为一位好导师、一场演讲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而修正了社会认识、人生选择的鲜活事例。
   
  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切实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导师“首责”:
   
  思政教育不求轰轰烈烈,重在日常师范
   
  “一个优秀教师,可能影响几十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影响最大的,不只是教师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而是教师的人格。”2007年由学生采写出版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这样说。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复旦“研究生(论坛) 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的一个阶段成果。这项评选,如今已是在全校产生广泛影响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研究生院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认为,“面上”的思政工作不能替代导师的德育工作,“轰轰烈烈”的效应有时不如“润物无声”。导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为此先后制定了《关于教书育人的决定》、《关于加强辅导员、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并成立导师工作办公室,明确规定导师不仅要在学业上培养学生,还要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负有“首要责任”。
   
  导师之外,复旦也打造了一批出色的辅导员,他们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骨干。在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兼任两年以上的学生工作。2002年开始,复旦拓展“人才工程预备队计划”,每年选拔部分优秀硕士生提前读博,同时担任硕士生班级辅导员,至今已有120名队员上岗。
   
  “红帆”启航:
   
  高标准又灵活机动的党建,带动全体
   
  如何在“服务世博”中体现党员使命、如何看待和实现教育公平……这些话题,是前一段时间复旦33个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单位相继展开的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临近世博,有半数以上支部活动都选择了“服务世博”主题,结合院系特点,对党员使命和世博志愿者责任做深层研讨,各有亮色。这些组织生活会不是关起门来进行的,而是按照学科分组参与,同组其他支部成员可以列席观摩,互访互评,互相借鉴和促进。
   
  研究生群体党员比例高,复旦大学研究生党员比例高达45%。抓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就能带动整个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按班级设党支部外,复旦大学在宿舍楼、实验室、课题组、创新平台、医院科室等研究生聚集的地方都灵活设立党支部。全校203个研究生党支部被划分为12个模块,每个模块“核心组”,促进党支部的横向交流。最近一段,有大批学生服务于世博会,学校就在志愿者中成立临时党委,1000多名学生党员编为41个临时党支部,在服务奉献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先进形象。
   
  在机制建设上,复旦党委专门设立了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新经费,每年投入8万元,加上院系1∶1配套,鼓励和支持各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全校已有66%的党支部受过基金的资助。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拔培养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复旦大学建设了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提供轮训的“红帆训练营”,至今已举办七期,培训支部书记420人。
   
  从“献身学术”做起:
   
  建立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精神
   
  “学术研究不仅需要坐冷板凳的决心,也需要指点江山的激情,同时还要一副想象的翅膀。” 陈明华说。
   
  “学术研究教会我实事求是,懂得凝聚成团队的力量。”程少轩说。
    
  他们都是复旦的“学术之星”。5月19日,经过成果申报、现场答辩和评审,共有覆盖文、理、医三大类学科的31名研究生被宣布为本年度“学术之星”。当选者不仅要有科研潜力,还要潜心学术、品学兼优。
   
  倡导对学术创新的追求,打造学术精神和学术氛围,也被复旦大学看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除了“学术之星”的评选,复旦大学近几年正在搭建一系列以研究生为主的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复旦大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资助计划”、“重点学科优秀博士生科研资助计划”等项目,几乎都以学术研究为导向,鼓励在校研究生创新科研,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周立志认为, 研究生群体构成多样,思想状况复杂,价值观念趋于定型,思政工作难度比较大。而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正是切合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诚实守信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也是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新生入学,复旦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和科研方法教育。
   
  而服务社会,则是让学生加深社会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2002年,复旦就组建了博士生互动讲师团,博士生们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宣讲科学文化知识和党的创新理论,举办了500余场讲座,听众超过16500人次。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