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福建研招网 > 福建农林大学 > 考研调剂

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科技创新团队考研调剂信息

  专业:

  工学->生物工程

  农学->作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理学->生物学

  理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科技创新团队是由林文雄教授领衔的优秀科研团队,现面向全国招生研究生数名。

  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科技创新团队系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一级博士点、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所属的核心研究团队。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团队为主支撑的生态学科,在100个参评高校中,与名校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高校处于B+同一个梯队。

  目前团队共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中级6人,初级2人。团队拥有“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和“福建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控重点实验室”及“闽台作物特色种质资源与绿色栽培协同创新中心”四大科研平台。本团队以多学科合作、理农结合、服务三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系统中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种群为研究对象,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水平,深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发展机制,促进了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并形成了5个具有明显优势和区域特色的研究方向。

  二、团队首席科学家简介:

  林文雄,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1989年获福建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与育种学专业博士学位。1993年和1997年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博士后身份赴韩国庆北大学农学院开展研修工作,200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UCLA开展合作研究。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科学技术奖/发明奖评审专家,教育部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园艺(含茶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术)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亚洲国际化感作用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JournalofIntegratedOmics亚洲区副主编、PLoSONE学术编辑、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生态学”和“作物学”方向专家、《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报》和《作物学报》编委、《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副主编、《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第2届全国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其中SCI论文100多篇,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国外1人)、博士后11人(国外2人)。

  三、研究方向和领域

  1.作物化感作用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本团队是我国最早研究水稻化感作用机制的团队之一,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太子参、地黄连作障碍、怀牛膝连作促进等农业生态学现象,从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宏基因组学方面深入揭示其分子生态机制,并开发相对应的连作消减技术和绿色除草技术,成果显著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作物根际生物学及其分子生态机制研究`

  该方向主要运用土壤宏蛋白质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围绕药用植物栽培过程、品质等问题,系统分析植物-化感物质-土壤微生物之间复杂的互作网络关系,已成功获取水稻、地黄、太子参、牛膝、烟草等种植土壤的蛋白质、DNA/RNA分析数据,在根际调控实现绿色栽培方面形成明确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病原细菌耐药机制研究

  本方向主要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系统研究植物或水产致病菌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耐药功能蛋白与靶点,并对其耐药功能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还利用文库筛选策略,筛选细菌群体感应抑制物,为新型抑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4.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本方向系统地开展了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水稻对逆境的抗性生理与分子应答研究,着重从功能蛋白质组学的层面上分析植物与环境系统的互作效应。目前已在植物抗逆生理机制研究、药用植物代谢途径分析和逆境胁迫下水稻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形成显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5.作物高产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本方向主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解释作物高产的生理生态机制和调控方法,开展了水稻强弱势籽粒灌浆特性、再生稻超高产生理生态特性、早晚季水稻生理特性、杂交水稻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发育生理与遗传生态学研究。近年来运用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分子生态机理、强优势杂交稻及其亲本基因差异表达的规律与机制等,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四、联系方式:

  如有意向调剂,请发送简历或简介:

  主要包括大学的学习及科研经历,本科学校及专业,以及英语水平;另外,请附考研学习和专业,初试成绩及近期照片。

  1.作物化感作用与分子生态学研究;作物高产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态学研究

  邮箱:方老师:changfangxingyx@163.com;张老师:zhangzhixingfz@163.com

  电话:***********

  2.病原细菌耐药机制研究方向

  邮箱:孙老师:994685646@qq.com

  电话:***********

  3.作物根际生物学及其分子生态机制研究`

  邮箱:林老师:lsjk1958@163.com;吴老师:wulinkun619@163.com

  电话:***********

  五、奖学金和助学政策

  1、奖助丰富:国家奖学金(2万元/人.年,国家规定的比例)、学业奖学金(10000-6000元/人.年,学院专业人数40%比例)、国家助学金(10800元/人.年,100%)、实验室薪酬(7200元/人.年,100%)、三助奖学金(助研、助管、助教)等。

  2、资助面广:科研创新项目、高水平学术论文、优秀学位论文、发明专利、学术竞赛等都会获得相应奖励。

  3、课题组资助学术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频次较高,也提供学生海外学习机会。

  4、课题组每年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学术竞赛,全方位锻炼学生能力。

  六、地址: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考研帮提示:本文内容转载自小木虫论坛,由学校导师实验室自行发布,信息准确度有待考量,请广大考生谨慎选择。点击查看原文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