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考研经验

中科院工热所2011年考研历程—前传

  考研是一个长久的准备过程,大三去同济交流时开始前期准备。那时主要是心理准备,包括要不要考研以及考什么专业的研和考哪个学校的研。每天饭后沿嘉定河散步时,就会思考这些问题。

  至于要不要考研,我觉得无论性格偏好年龄都是考研占优。当然也可以选择保研,但大三选择交流已经主动断了自己保研的念想,因为大三普遍绩点很高,而交流成绩不会计入保研成绩。

  至于考什么专业,这个一直纠结到现在都没解决。大学修过金融双学位,这年头是全民金融,并且学起来也比工科轻松一些。但也并不排斥本专业,毕竟节能减排什么的,听上去是酷酷的。此外还关注过核能专业,最近这几年中国核电大跃进,和本科专业也有较大相关性。

  专业的选择有时很简单,喜欢什么学什么就可以了;但有时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想赚钱还是单纯想学东西做研究还是想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哪个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到底哪个是主要矛盾,也问过一些人,问多了说法是乱七八糟,最后让我想的头大,实在不知朝什么方向用力好,就没有转变方向。

  最终的想法是:专业本身限制不了一个人,只消有这一方面的求知欲,条件许可仍可转学经管文史,大不了研究研究锅炉,此生足矣。

  至于考哪个学校的研,我们专业的牛校就那么几个:清华,中科院工热所,浙大,西交,上交。就是围绕这几个学校选。因为地域原因,首先排除西交;清华整个学部只招两个,不想做炮灰,排除;上交较强的是动力机械,排除;然后纠结于浙大和中科院,经过大量思考,包括南北差异,考上后待遇等因素,最后选定中科院。

  坦率说,这几所院校的科研实力差不太多。倒是最先被我排除的西交总体实力更强一点,并且最容易考。在这种情形下,推理和分析作用有限,因为对自己需要什么了解的并不透彻,并且对这几所学校的信息获取不充分。只能说,这是我在那个时间点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我不会后悔我的选择!

  选定了目标,开始着手准备。在上海并不方便,通过QQ联系考上的学哥要资料,让山大那边同学帮报了考研班,一个政治强化(后来改成了全程),一个数学强化。

  大三下的准备尽管投入了一些时间,但并未真正把心投入进去。老想着还早,还早,总是有种茫然,似乎眼前触摸的都是那空荡荡的光阴,不知道该将事情如何细细地划分并执行之。

  大致就做了两件事儿。第一件是把俞敏洪那本红皮单词书细细背了一遍,背到最后都背出了强迫症,即使是非常熟悉的词也要再过上那么几遍,否则就不放心。每天上午背一个list,晚上十点后回宿舍再复习一个list。由于强迫症的作用,效率那叫一个低啊。好不容易熬到五月,终于把四十个list背完了。然后又买了一本《读真题记单词》,细读里面的文章,背单词,一直持续到六月份期末考。第二件就是复习高数,大一的时候高数都是突击出来的,水分实在太大。当初用山大编的教材,考研指定同济教材,于是从头开始。看同济六版教材时,单是极限定义及证明部分,就研究了几个星期,此后才发现这部分很少考定义证明。因而一开始即看教材也许并不是一个明智选择,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考研复习资料(比如660题什么的)来看,把教材上重要定理的证明(真正重要的证明并不多)搞懂搞透,再做做例题足矣,课后题可以选做。总之不要太死板,看教材没必要像读古代文献那样逐字逐句。最后的事实证明那时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没有抓住最根本的一点:以考研为本,做与考研题相关的题目。做事凭的是自己的臆想,乃至忘了要考研,总觉得某个地方很重要,即使考研不会涉及,仍禁不住去做,再充裕的时间也会哗哗溜走。

  那段时间也一直受到心理的困扰。交流都要有一个融入集体的过程,我自信自己独立生活及思考的能力,但在同济缺少研友,缺少信息,缺少任何心理鼓励,那种情况下能坚持考研复习的并不多,大多数去交流的就没打算考研。从正面讲,交流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锻炼了这方面的心理素质。

  六月下旬是同济大学的考试周,遂全身心突击期末,六月末终于结束期末考,期末考后那几天上海热的要命,就想回家了,又想体验下慢车,花五十块钱买了张回家的普快硬座,交流就在慢车的走走停停中结束了。

  回家休整了大概一个星期,回山大正式准备考研。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3804404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