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华东理工大学 > 考研经验

双非三跨求学985,谁的青春不迷茫

  摘要:关于考研,我们总想看看前辈们的经验,也幸好总会有热心的前辈们给大家码字说说自己的检验方法。今天帮帮分享一位双非三跨学姐的经验,万字长文,诚意满满,大家可以花时间好好看一看。

  毕业三年,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去触碰心底的渴望。纷纷扰扰,肃索寂寥,杏花微雨,何时妖娆。本以为当一切尘埃落定,终于可以杨柳岸赏晓风残月,碧云天观云卷云舒。却蓦地发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希望每一个怀揣着梦想的我们,雨里走的久了,终于遇见各自的晴天。

  在这里,我想把我从毕业时一路而来的彷徨、选择、坚持、再坚持一一分享给大家,希望亲爱的你们能够从中汲取一点点正能量,给你们带来一点点有用的讯息,我便觉得这文章值了。我的文章分八个部分:

  一、从本科双非找工作的辛酸到决定转行并考研

  二、我选择学校时的考量

  三、我辞职考研时所面临的问题

  四、我的初试准备过程:包括一战、二战的学习状态,各科的复习安排及作息时间

  五、我的复试准备情况以及复试流程(华东理工大学控制专业)

  六、关于一战败北后的调剂情况

  七、要不要二战以及二战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八、结束语

  一、毕业后从我选择工作到决定考研

  本人91大龄工科女,江西南昌人,2014年毕业于重庆一所双非学校,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在校期间不光学习很努力,也积极培养各项综合素质,参加各种活动,任班干、入学生会,得过各种荣誉,包括本专业的国家竞赛二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毕业生、市级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每一次的校内一等奖学金,更是全班唯一一个转了正的党员。

  因为深知机械行业工作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成绩优秀我也不打算先考机械类的研究生再工作,我想先工作,等有一定的机械工作经验后再来深造,我深信凭着我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一些好单位的青睐。

  然而当我想尽办法来到重庆大学双选会找工作,面对着比亚迪、长安、格力等公司的无情拒绝时,我顿时明白了本科双非的无奈以及工科女的劣势!虽然我看见他们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985/211高校的学生,而我却仍不甘心硬着头皮排着长队等他们面试时来直白地问我本科出自哪里。

  那一刻觉得很心酸,难道苦心经营的四年终究抵不过一纸文凭?是谁告诉我努力就有回报、能力大于学历?他们HR招人时其实心里是有把秤的,对于招收工科技术人员,重点院校毕业的男生>普通院校毕业的优秀男生>重点院校毕业的女生>普通院校毕业的优秀女生。

  后来我选择了上海一家传统重型企业,但由于我本科双非,刚进去让我做的是工艺设计,而我其实是想直接做产品研发的。还好我自身很努力深得领导喜欢,在工艺技术部待了3个月就成功转到了设计研发部做产品研发。

  我工作很辛苦,除了上班时间,业余时间里为了提高自己常常利用晚上学习更多专业相关的知识。平常也是常常往车间跑,学习生产知识,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更能易于加工制造。然而由于近几年整个市场行情比较低迷,再加上国家政策的调整,突然感觉继续留在传统制造行业没有太大发展空间,附加值也不高,虽然很努力,可是离自己想要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我萌生了转行的打算,想入朝阳高薪行业,同时也是希望自身的努力可以和收入正相关吧。

  由于本科学的机械,多少也接触过一点自动化方面的知识,于是想往这方面靠。但作为一名女生,既没有家庭背景支撑,也没有亲戚是做自动化的,要想转行谈何容易?就算自学,除非天赋极高拿得出项目,否则又有哪个企业承认你自学而来的能力?

  我自认为我不是个天赋异禀的人,也向来没有什么运气,所以我觉得考研是我唯一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给自己的学历镀个金,找工作时再也不用受985/211的限制,同时也有了三年时间来狠狠地学习提升自己。

  二、关于择校

  说干就干,立志考研后我就开始网上各种搜集资料,查询全国自动化高校排名,从985到211,把所有学校都对比了下。由于本人之前在上海工作的,对上海这个地方有一定的了解,还是比较看重上海的资源与未来的发展空间,于是打算考上海这边的研究生,方便以后就业。

  同时看了下上海这边自动化专业比较好的就是上海交大,其他学校都差不多,而华东理工大学性价比是最高的(这个是我综合了学校名气、研究生就业情况、初试分数线、复试公平性、学校的学习氛围、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得出的结论)。

  由于我跨专业,本科院校不好,选上海交大是不现实的。读研自然要读个自己能考的上的,否则考来考去一直考不上不仅摧残身心、减少了人际交往,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至于日后是否能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还是悬而未决的。如果实在是名校情结大于一切,那就自己看着办吧。本来我打算考重庆大学,因为我本科就在重庆读的,本科的老师都愿意复试时帮我推荐,但是由于重庆离家太远,地理位置上稍弱于上海,重大虽然是个985,但其实难度不一定比华东理工大学大,只是985复试都比较早,我跨专业怕准备不充分,而华理向来不歧视本科双非让我大为感动,所以还是选了华理。

  顺便说下,成都的电子科大也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所985哦,一战告诉我,成都电子科大分数线还是不高的,单科线都没有华理高。而江苏这边的211诸如南理工貌似分数线挺高的,比南航稍难点。

  总之,我是因为想好了以后的就业地点、学校至少要是个211、不歧视本科双非、研究生就业要好、初试+复试难度不太大等因素综合选择了华东理工大学。

  三、关于辞职考研所要承受的痛

  1.来自家人的折磨:你无法无视他们,因为他们是家人

  我家里不算富裕,爸妈工作也很辛苦,没有知识分子的思想,同时为弟弟准备结婚也花了好多钱,再加上我年纪也比较大了,所以都不支持我考研。我之前在上海工作,虽然是技术岗,但由于是制造业,业内工资都不高的。一年下来,除去个人花销、过年给父母的压岁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开支,存的钱不多。

  考虑到我跨专业有点难度,而工作比较忙,看书的机会很少,心也比较难静下来,所以想辞职考研。但是辞职考研首先要面临的就是自己吃住的问题,上海房价贵众所周知,2000一个月的房价再加上吃饭花销表示很有压力,而且也没有男盆友。所以想回家准备考研,这样也因为我户口所在地就在家里到时候初试考试比较方便。

  所以我找爸妈沟通,求他们谅解,能让我住在家里,赏我碗饭吃就行,平常不花他们一分钱。在我的软磨硬泡下爸妈是答应了。于是2014年7月底左右我辞职回到了家,开始搜集资料,寻找初试科目,着手准备。

  原以为可以顺风顺水在家安心备考,但其实在与爸妈、弟弟、弟妹的相处过程中总是会有来自三观上的摩擦。他们当初虽然同意我考研,却还是在平常的相处过程中给我灌输读书无用论以及读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概念。

  常常与爸爸吵架,而我脾气也不好,总是越吵越僵,导致我爸直接对我人身攻击,他怎么挖苦我的我到现在都记得。围绕在他们心中的永远只有钱。我深深地意识到在这个家没有钱就没有话语权。

  后来为了能让他们对我好一点,我每天帮着做家务,他们给我安排相亲我也就去了。他们说什么我也渐渐不再那么强烈反对了,开始学着换一种方式处理这些磨人的事。两年来常常听见他们对亲戚朋友说我女儿找不到工作哦、还没嫁出去的话,然后别人投过来同情的眼神,让我觉得几近崩溃麻木。

  2.来自朋友的不理解:你无法告诉他们彼此三观不合

  因为我是工作后考研的,所以没有研友。每次朋友约吃饭看电影唱歌时都觉得有点心痛,一方面自己要存着钱,一方面又怕耽误复习时间,一方面又怕不去聚会朋友们就渐渐来往少了。每次朋友问我干吗考研时,我面对着他们一脸迷惑的表情,真不知说什么好。我渴望朋友,所以不敢轻易拒绝别人的邀请。旁人也许无法理解一个人一辈子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3.来自内心深处的孤独:你得自我治愈一切外伤,还要忍受不断滋养的孤独

  我和大家的想法不同,在外人看来我性格有点古怪吧,兴趣爱好也和一般的女孩子不同,我不爱化妆打扮,不喜都市言情,对吃喝玩乐也没啥兴趣,更喜欢的是弹琴看书写字,养花养草养小动物,喜欢旅游却不喜欢那种人挤人的,只喜欢幽雅娴静的地方一个人走走,还迷恋古龙小说。

  正是由于我涉猎异常吧,因而从小到大交不到知心女朋友。所以我一直一个人孤独地活着。考研两年几乎在心理上断绝了与外界的来往。一战的时候是一个人白天在附近的图书馆里自习,晚上回到家里学习。二战的最后一个月白天晚上都在图书馆学习。

  一战时学得难受了还会哭的出来,二战时再痛苦都哭不出来了,是痛到深处烂在心里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二战时常常一整天都说不上一句话,因为白天我比爸妈出门早,晚上我回到家时家里人都睡了,所以没人和我说话的,也就中饭晚饭时和食堂的阿姨简单交流了下吃什么的问题。

  每天听《夜空中最亮的星》、《ValderFields》,前者让我精神振奋,后者让我灵魂遨游。最喜欢那句“lyinginthesunafterIhavetried”,听完如沐春光,这是我唯一的精神治疗。

  即使我有一把琴,还有很多书,但是我并不敢弹琴看书,因为没有什么时间。而我太感性了,一旦做这些事情就会一个下午完全花在上面然后无法自拔。所以二战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过度痛苦,我买了支钢笔,钢笔上刻着我最爱的古龙先生的临终遗言: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每当看到我的笔,就仿佛看到了诗和远方,暂时忘记了所有痛苦。一战时还带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到了二战,完全是在不自信的恐惧压力中日夜挨着度日。孤独、恐惧、担忧、紧张是我的每日常态,内分泌失调、脸上的痘痘是我最好的朋友。

  四、关于初试

  我一战二战都考的华东理工大学。曾考虑过二战时换学校(因为华理复试太晚,出分太晚,一战时复试通知出来后,别的学校预调剂都结束了,再填调剂志愿基本无望。二战时,出复试通知了调剂都差不多结束了,这部分后面再讲),但最终还是觉得想遵从本心留在上海,且临时换学校怕专业课不熟悉、复试流程不熟悉又成为炮灰,所以还是选择二战华理。

  1.我的一战情况以及为什么会失败

  我一战总成绩333分,政治61,英语一78,数学一74,专业课自控原理120。作为毕业离校工作后再跨考的人来说,这成绩应该不算太差,但由于我复习时间太少,只有短短4个月不到,8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我竟然脑残地为了赚点生活费,帮助亲戚做生意跑到广州去帮忙,结果8月初看的高数都忘光了,等到9月份再来看又没那么快静下心来。所以我的数学就落下来了。

  也是在这次考试中发现英语考高分是有诀窍的,专业课也没那么难。华理那年单科线卡了人,我报的学硕,学硕总分是301(还是304?我不记得了,总之就是300出头),单科线分别是60,60,80,80。我就是数学被卡了。

  去年若是报了专硕,这分妥妥的没问题。那年初试没过线有好几个原因:数学练习太少了,我只看了一遍数学复习全书,做了2-3遍历年真题,其他什么也没看。偏偏那年数学特别难,出题风格发生了变化,非常注重计算能力,而我做的题少,所以考的很低。

  另外个人情感方面严重影响了考研的心情,常常看不进书。可以这么说,情感方面的折磨远远大于考研的痛苦,具体就不细说了。总之,如果不能强迫自己专注下来,那么考上的概率比较小,再大的痛苦也必须自己扛着。

  2.我的二战情况

  一战失利后,我又参加了工作,直到8月初才离职开始复习。所幸今年题目比较简单,虽然考的不是很高,但也算过了初试线,我考了398,政治65,英语一69,数学一138,专业课自控原理126。

  今年我怕重蹈去年的覆辙,就改报了专硕。结果今年华理学硕、专硕的分数线和单科线把我看傻了,专硕343,学硕369,单科线极低,也就国家线吧(我不记得了,可以官网上查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今年比起去年的优势在于:第一,我把大把的时间用来看数学了,所以数学考得还行。但也因为数学看的太多了,导致专业课和英语很松懈,完全进入不了状态。第二,我在图书馆里挨着几个二战的研友坐一块儿,虽然每周说话不超过5句,但还是有精神动力的,甚至到后面我还向他们请教问题。

  接下来我讲讲这几门课我的一些复习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你是大牛,可以跳过。

  (1)政治:

  这门课我的经验就是,付出和投入不成正比。一战时我啥教材也没看,就是10月份直接开始背风中劲草的,但是感觉好多比较深的概念不太理解,记不住。风中劲草我背了两遍都没记住。然后做了下肖秀荣八套卷,平均得分也就20几分,最高也就31分,明显是基础概念不行,然后接着做最后四套卷,可想而知做的也不好。

  但是我很淡定,就考前好好背最后四套卷的大题,但那次我感觉没押到多少原题啊。我现在都记得一战考政治的感觉:发抖。我先花了2.5小时做大题,因为大题感觉没怎么押到原题(可能押中了原题吧,反正我是不知道的,我觉得没印象),所以我大部分胡编的,写满了整个试卷,这就导致我做小题只剩下最后半小时(包括涂卡)。小题一堆不会的,感觉好多不知道的,时事部分的题都是没见过的。考完政治感觉心发慌。

  二战的时候有了上次的教训就开始好好看政治,我好像是从9月开始复习政治的吧。我用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是2016版本的,那年买了完全没看),但这次也没看完,然后10月份开始做1000题(我做1000题比较慢,上面的每道题都要在书上找到出处我才放心,所以也就相当于顺带看了下课本里的重要知识点),11月份做肖八,这次平均得分明显高多了,基本都在30分以上,然后12月份做肖四,平均得分也有37左右。

  正是由于做题相当于背知识点,所以我风中劲草都没怎么背,顶多看了一遍。12份后期就是背四套卷的大题(但我又没背住,我记忆力不好,真的记不住),临考前还买了一本肖秀荣的时事政策小册子来看,总之感觉每天花了2小时看政治并没有什么用啊。

  今年听说押到了至少3道原题,我内心好崩溃。因为我在肖四大题上花的时间好少。后悔死了。关于选择题,今年做了1000题,看了那么多书,仍然感觉做选择题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今年选择题挺难的。

  考完后对了下网上的答案,好像有38分左右,本来还以为能上70呢,估计我大题写的实在太差了。哎,感觉政治白瞎了我每天两小时的努力,还不如直接考前背好肖四呢。但话又说回来,也许是老天看我这回认真学了下政治,所以当别人政治考的不理想的时候,我好歹不至于太差吧。

  (2)英语一:

  这是一门技巧性的课程。我大学英语低分飘过六级,基础词汇量不行,偏偏知道一些高级词汇,这一点对写作文有利。英语有点基础的,我推荐只做真题即可,一战时我把真题做了两遍,研究了下阅读技巧,二战时我有点飘飘然只做了一遍真题就上战场了。不要学我哦。

  单词:

  我每天背一课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这书我不是仅仅背单词,我更喜欢看那些例句,通过看例句来记住单词的适用情景,这样的做法虽然看起来背单词慢,但其实对语感的培养和作文的积累是有帮助的。这些单词我只背了一遍,没坚持下来,有时间的话亲们还是至少背两遍吧。

  真题使用:

  我一战时是留近五年的题目不做,先做前几年的阅读或完型,一天一篇,保证每天跟英语打交道即可,后期10月份左右开始每套每套按周模拟了,等于说我真题搞了两遍了。二战时由于有些基础,则是算好从哪一周开始直接按周来模拟做真题,只做了一遍。二战时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比较少。

  完型:

  这一块许多朋友可能往往是最后来做或者没时间的话直接跳过的。我完型感觉还可以,完全看不懂的文章最差也得5-6分,大概能看懂的文章一般只错3-4个题。所以我觉得完型考的就是语感和一些基础功,语感的用处在于看不懂也能做对题,基础功就是一些语法、词性、连接词、感情色彩、常用词组搭配、词义辨析等等。

  关于语感的培养,结合我曾经在一战结束后在一家口语培训学校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和精听模仿来培养语感。相信我,朗读一定有用的,我自己就是因为在朗读时发现读的蛮好听的居然还喜欢上了朗读,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锻炼自己断句的能力。

  阅读:

  关于阅读,实在是重中之重。一战78分,之所以考得高就是因为阅读做得好,我估计那次只错了2-3个。而第二次才69分,就是因为阅读错的多,我估计错了7个吧。二战时我先写完型和作文,花的时间太多了,导致阅读没什么时间来做,后面两篇阅读直接就10分钟一篇。连监考老师都跑过来翻我的卷子看我有没有写完。汗。阅读我推荐新东方范猛老师的视频,我一战就是看了这个视频的,效果显著,二战没看。如果你阅读不是很好,可以试着看看这个视频,里面讲的一些方法确实有用。

  作文:

  这块是我的拿手戏。二战时英语阅读错那么多还能考的一般般肯定跟作文分高有关吧。作文其实很好准备的。一战看的新东方的考研英语写作范文100篇,二战时又买了本王江涛的20篇终极预测。个人感觉写作范文100篇挺好的,句子稍微简单一点又比较优美,而王江涛的句子偏难,比较适合看看上面的预测题有哪些。所以可以在100篇里面找一些写得好的万能句背下来,自己整理出一个模板,不要指望那些市面上给你准备好的模板,记不住的。

  自己从各篇文章中摘录总结出的段落模板才是你最熟悉和能把握住的。在考前一个月开始,隔几天就写篇大作文、小作文,也要默写自己准备的模板。要默写、默写、默写。光背不默写没用!还有一点,我从来不背考试用不上的段落或句子,但凡我觉得好的句子我一定想方设法用上,这样才高效。

  新题型和翻译我没怎么研究过,就不误导学弟学妹了。但是我感觉新题型也是有窍门的哦,大家还是自己找找这方面的攻克方法吧。

  (1)数学一:

  数学是我的心病。一战就是因为它而落榜。一战时我做题太少了,只看了一遍数学复习全书,做了2-3遍往年真题。这样应付2016年数学考研是不够的。而二战之所以考的还可以就是因为加大了做题量。

  二战时我8月份到9月中旬才把复习全书连看带做搞了一遍,把其中自己不会的题目单独抄录在笔记本上,留给后期再做一遍(但其实时间不够,没做完)。这期间还顺带着看了李永乐的线代视频+王式安的概率视频,记了好多笔记。

  个人感觉其实复习全书不是特别好,里面的好多题型不一定会考,还不如看张宇的高数+李永乐的线代+王式安的概率。大约9月中下旬才开始做660题(其实不止660题的,有800道左右),做的好痛苦,错的太多了。但做完660题你会很惊奇地发现自己突然懂了好多,后面做题突然不那么堵了。

  我本来想把660做两遍的,结果发现后面完全没时间啊。到10月份国庆节那会儿就开始做历年真题了。由于去年光搞真题考的不咋样,让我这次对真题不是特别重视。我从2000年的开始只做了一遍真题,差不多11月初做完了。我是一天做真题,一天用来总结的。

  建议学弟学妹时间充裕的话还是后面再把真题快速看一遍,因为我后面做多了模拟题就有点忘了真题的样子了。到11月份我就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还有6+2(这个我只做了两三套),同时把之前做复习全书时不会做的部分题又做了一遍。

  就这样坚持到了12月初,我又开始做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同时穿插着复习之前的笔记,查缺补漏。总结下来,数学一定要有一定的题海战术来保证计算能力,同时要学会总结各种题型的做题思路,还有就是要重视真题,如果出的题目简单像今年,那多做真题的必然占优势,如果出的题目难像2016年的,光做真题就不行了,要做些模拟题。

  (4)专业课华理的自控原理:

  华理自控不难,考试范围就是胡寿松那本书的前九张,但是往往每年都与上一年有着一些变动,只要你各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了,就不怕他怎么变换考题了。比如说2016年的题目考的校正那部分画伯德图就需要熟练掌握,2016年没给Z变换公式,导致我那道20分的题都没怎么写。好不容易2017年背了下公式,而2017年考卷上又突然给了Z变换公式了。

  还有今年考了延迟环节就是往年没考过的,我去年复习了,今年又没复习到,哎,可惜了。总之一句话,华理的自控不难,把往年真题做好,该计算的都不要偷懒,细心一点,就差不多了。

  我跨专业的,一战时网上报了个视频班学了学,买了些辅导资料,如果好好地一步一步来,再结合资料,肯定没问题。我一战时大概10月份才看完一遍教材(比较慢啦),然后11月做真题和课后题,好好搞懂,接着12月再做一遍真题就差不多了。二战的话8月份把书浏览一遍,9月份做课后习题,10月做真题,11月又做一遍课后习题,12月再做一遍真题。课后题要做做的,往年真题好多出自课后题。

  3.我初试时每天的时间安排

  比较有效的算二战了。二战时我进入状态比较晚,8月到10月都比较懒散,每天7点多起床,然后到图书馆都8点半了,然后背半小时单词,接着就是看数学看到12点,回家吃饭,下午2:30-3:00才到图书馆学习,下午几乎都在做专业课,或者周末的下午轮到做英语模拟了就做整套的英语试卷。然后到6点左右回家吃饭。

  晚上就在家里有时候看看政治有时候做做数学。到11月中下旬左右我就相对学习紧张了点,每天早上大概6:30出门吧,到学校就7点多了,接着背单词、总结作文、读真题里面的阅读啥的,大概每天早上英语花一个小时吧。接着要么是做数学模拟卷要么是总结数学,反正上午的时间留给数学了。

  12点就去学校食堂吃饭,吃完饭回来一般是看一会儿政治然后趴桌上睡一会儿。2点多开始下午的学习,一直到下午5点半都在做专业课或者英语真题。接着花1小时总结专业课或者总结英语真题里面的错题。

  大概6点半就去食堂吃饭。差不多晚上7点左右开始看政治,直到8点半。从8点半到10点多我又用来学数学或者专业课。然后就收拾收拾回家了。到家差不多得10:40左右。因为早上起得比较早,所以晚上不太熬夜,最晚11:30不会超过12点一定得睡觉。

  五、关于复试

  华理今年出分晚,复试更晚。出复试通知那会儿好多学校都调剂完了,好几个擦线党都没等华理直接调剂了。所以考华理就意味着破釜沉舟,要么考上要么今年没书读。

  而且华理自控专业没有校内调剂的(报名的人太多了,压根用不着调剂)。今年报专硕、学硕的人数差不多,学硕报了220人左右,专硕报了217人。其中专硕招了50人,学硕招了31人。都扩招了。

  之前官网说专硕招37人,学硕28人吧,我不记得了。反正保送的名额感觉越来越多了,统考进来的要加油了。一定争取把初试考高点。今年专硕分数线343分,单科线35,35,53,53,学硕359,单科线35,35,53,53。学硕复试刷了9个(加上没来的),专硕复试刷了9个左右吧。

  华理出成绩一般在国家线出来后一周左右,再过一周就出复试通知,再过一周就是复试了。复试总共需要花到7天左右吧,先花一天时间体检及熟悉下环境或者提前见导师啥的,第二天上午资格审核、下午复试宣讲会,第三天就是笔试部分加上英语听力,第四天面试,第五天和第六天出成绩和拟录取名单,第七天上午选导师下午领调档函,就没什么事了。

  建议初试考完后自我感觉还可以的寒假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但是也不要准备的太早。我就是过年前看完了单片机和过控,导致后面2、3月份一直看不进书,越早准备的话确实复习的时间比较充裕,但是你得有很强的定力来保证后续不至于飘飘然。

  其实准备华理复试一个月就够了。所以出分后觉得自己能进复试的就要开始准备起来了。包括给导师发邮件。其中除非你分比较高,一般的话导师都不会回邮件的。但是联系下导师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华理复试分为笔试(听力+专业课)和面试(口语+专业翻译+专业面试+综合面试)。其中听力占5分,拉不开什么差距的,考前听听六级就差不多了。专业课笔试占35分,这部分是重头戏,你可以选择AT89C52或者微机原理,不过华理本校的用的是单片机教材,另外今年考题就有单片机教材里面的书上例题哦。

  你可以在超星网上搜凌志浩老师视频(也就是笔试的出卷老师),搞懂视频再做做往年真题就差不多了,但是往年真题一定要把每道题搞懂哦。这里顺带说下笔试的重要性,我记得有个同学初试343擦线进来,结果就是因为笔试第一逆袭到第13名!

  还有个初试376的同学因为笔试低了而无缘华理。复试里面笔试绝对是不容小觑的重中之重!口语部分占5分,这部分大概就是自我介绍、对上海的看法、介绍家乡,聊聊家常啥的,没有范围,要看情况和你分到什么组,自己准备准备就好。只要到时候老师问的时候不冷场就行。

  专业英语翻译占10分,现场抽纸条的形式,这部分我是网上买了本自动化英语教材,平常随便看看、背背,至于面试时抽到什么题目完全看天意了,但就我这次面试情况,感觉天意不弄人,都是我之前接触过的,关于整定的。我英语部分的面试应该还行吧。专业面试占35分,这部分范围特别广,不知道会问你啥,但无非都是关于自控的一些基本概念、过程控制、现场总线、现代控制理论、DCS、检测方面的问题。

  我抽到的题目是: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为什么不单独用前馈控制而要加上反馈一起控制?均匀控制是什么?如何实现均匀控制?锅炉三冲量是什么?(最后这个题目我当初在面试题库看到了,感觉太专业了不太会问,所以就没看,所以啊果然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也许到时候卡到你的就是你跳过的那部分)。

  接下来就是综合面试占10分,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老师会问我为啥考研?我与其他学生相比的优势是什么?老师看我在校期间学过控制工程,就会接着问我学了些啥以及一些概念性问题(比如说:控制过程的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时域里面的那些响应曲线都是针对什么输入信号的?频率里面又是针对什么输入信号来分析的?)。还会问我工作过程中是否接触过跟控制相关的经历?(这部分说实话我并没有接触过,我当时提前找以前的同事帮忙,准备了一个PLC控制的项目,花了好多时间、看了好多关于PLC控制的资料才算把这个项目整的像自己搞过一样,哎,跨专业的确实可怜的,要付出比别人更多。虽然我撒了谎,但我相信这不涉及到人品问题吧)

  后面还问了我好多乱七八糟的问题,比如在校期间参加过什么活动没?对华理控制的了解?以后想从事啥?然后没啥问的了就问我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们的?

  复试期间实在很感谢几位学长给我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我肯定像个迷失的小鹿一样到处乱撞,没有方向。即使我初试排名第四,我仍然很担心。即使我复试时笔试考了82,还是很担心,只有看到最后总成绩第二了,我心里的石头才算着了地。多亏学长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安慰我,最后选导师时还多亏学长帮我出谋划策,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啊。祝学长们前程似锦、生活开心啦!

  六、关于调剂

  我一战结束后曾试着调剂,我找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以及一些研究所。这些学校里面,研究所是出了名的要看本科出身,一般只要985/211。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州大学是211,这些211学校一般也是要看本科出身的。另外几个调剂大热门:上海理工、浙工大、广工大、杭电,这些学校一般有很多报考985学校落选的调剂过来。

  我那年报考华理想调剂浙工大都不行。我看过这个学校的三轮调剂名单,考重大290多分的都叫去参加调剂复试了,我考333都不行,所以啊,不光本科院校被歧视,就连报考的是211院校也被歧视。上海理工调剂一般优先考虑照顾本校学生,外校的好难调剂进去。

  唯一一个据说曾给我发过复试通知的是上海电力学院,可是也太机缘巧合了,那晚8点多钟,碰巧手机没电,没接到招生办电话。等到过了一天我再打电话过去问的时候对方跟我说曾经打过电话给我而我恰巧关了机。当他邀请我再去参加复试时我已经赶不到上海了。就这么错过了。

  所以说如果你本科双非想调剂进一个好一点的一本,除非你初试分特别高或者关系比较硬,否则可能会吃力不讨好。

  七、关于是否要二战以及二战前的准备工作

  我当初因为心怀志向,不甘心就差那么几分而止于初试,同时调剂也无望,又一心想转行,所以心一横不顾家里反对死活要二战。但是既然是二战也不必那么早开始准备,于是考了下驾照,又去找了份工作,也当是赚点生活费、改善下心情吧,毕竟好久没跟人打交道了,就趁着工作时开拓自己的交际圈,到八月份才辞职准备二战的。

  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在考研帮里曾看到有些同学一战没考上后在纠结要不要工作一段时间再二战或是直接就二战。我个人感觉,毕竟有了上一次的底子,这次学起来不会那么费力了,所以不需要准备那么长时间。

  二战比的是心态。而且,不管你是去工作或者是学个啥,只要认真对待了,都是人生的一段有用的经历,必然会有所收获。所以不要怕会因为工作了而影响到二战。以我的情况来说,我在工作时学到了好多东西,认识了几个外国朋友,我的口语也有所提高,各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明显有进步了。这些经历能为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增添亮色。

  另外,二战时要和家里保持好良好的沟通,这点很重要,毕竟他们是衣食父母啊。虽然我年纪大了,还没找男盆友,弟弟也结婚了,家里催的紧了,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每天帮家里做家务,工作时特别努力,学习时也努力,妈妈生日时送她礼物,平时也给家里买点东西,就这样渐渐地打消了他们劝我的念头,他们知道劝不动我的了。而且我又比较懂事比较可怜,他们也不忍心违背我的意愿了。

  我总算用尽了所有努力摆平了所有阻力无视了所有白眼放弃了所有利益只为梦想而活!所以要不要二战,无关于年龄,无关于阻力,只在于你对梦想的渴望有多强烈,你的勇气和毅力有多少?你肯不肯为自己拼!

  八、结束语

  每当回想起那两年的时光,都止不住泪如雨下,可能积久成伤,即使到达了梦想的彼岸,一纸文凭也始终治愈不了心底的伤。这样的日子,我不愿再回想,虽然有努力过后的甜蜜,却也有心底泛滥的殇。朋友说这也许就是梦想的味道吧,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我到觉得是不是梦想已经不重要了,一切都像穆旦诗里写的那样: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实习小编:时达迪)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