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华东师范大学 > 院校资讯

华东师大近日举办中国首批博士与当代研究生座谈会


  据《新闻晚报》报道,在新中国首批博士学位颁发30周年之际,华东师大昨天召开了“学问人生纪念中国首批博士学位颁发30周年专题座谈会”,首批18名博士中的11人与当代研究生现场座谈,从博士生水平是否下滑到就业问题,从“你幸福吗”到“中国梦”,老博士们的人生经历给了今天的硕士、博士生们诸多启示。

  博士生水平降低但尖端没变
  新中国首批博士只有18人,而今天一所高校一个院系的博士生都不止18人,2012年全国博士毕业生高达6万人。从18到6万,这表明中国的博士生教育过于“注水”,博士生学术水平普遍降低吗?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在场老博士们的兴趣,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都在带博士生。
  复旦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洪家兴说,30年来,我们已经有了一套很完整的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林子大了,鸟当然就多了。”如果简单地从国内拿一个博士生出来和一所美国大学的博士生做比较,是不好比的,从统计意义上说,水平总体还是可以的,“拿优秀博士论文来说,我的感觉是,十多年前好像还是评得比较合理,只是最近几年非学术成分多了一点。这些优秀博士论文当中有许多都是水平很高的,复旦的一名学生毕业之后,就被四川大学直接聘为教授,川大就是看中了他的高水平论文。”
  老博士们普遍认为,博士的平均水平肯定是降低了,但是尖端的部分没有变化,“原来有多高现在还是多高,就像金字塔一样。以前的"金字塔"比较小,现在的"金字塔"很庞大,最上面的一块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所工作的马中骐表示,在中国找一些博士水平很低的例子是很容易的事,但这并不是说博士生水平都很低。在他看来,现在的学生好的是真好,是前几年或几十年前的学生不能比的。“这么多的学生里面确实有些差的,在媒体报道之后,大家好像觉得博士水平普遍很差,实际上不太符合事实。”
  另外,中外的人才观也不一样,在国外博士生就业也未必专业对口,“50个学生来听物理课,为什么毕业之后都要懂物理呢?”马中骐说,学了物理方法之后搞金融也很好,50个人里有一两个人确实对物理有兴趣,最后搞物理研究也很好。学完以后有的人是分层次的,有的人学了方法干点别的也能做出大的成绩,有的人对物理有兴趣继续搞下去,对于博士水平的评价应该有这样的观点。

  搞科学最重要是自己感兴趣
  在座谈会现场,有学生问,大家都有“科学梦”,前辈们在追梦的过程中遇到现实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
  马中骐对此表示,“对于搞科学的人,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这项工作是你没有兴趣的事情,即使你做出了成绩,也会很有限。”马中骐说,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上下功夫,将来才有可能会做出比较好的成绩;如果真没兴趣,毕业之后就搞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说不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总之,设定科研目标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事情有兴趣。
  在白志东看来,做好当前的工作最重要,“现实是梦想的基础。少谈点梦想,多做点实事,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取得成功。你要知道,想要得到的东西,通常是你得不到的。”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