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华东师范大学 > 考研资料

华东师范大学2010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经历

  一、先大致说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吧。

  我是中部一所理工类211零九届中文系毕业生,毕业后工作,薪酬一般但很是清闲,辞职考研,只为兴趣和理想。中文跨历史,本专业成绩中等,大学期间一科未挂但四级没过。

  初试成绩343,英语50,政治77,历史学基础216,初试中国近现代史排名11,最后被录取,但不是自己所报的导师,总排名不清楚,因为结果宣读时的顺序是按导师来的。中近史录取计划18,保送8,进复试17,缺考1,等于复试比例16:10。

  大学期间,跟着历史系本科生上过几十节课,阅读了不少浅显有趣的历史书籍,在天涯的煮酒论史也泡过一段时间,与中近史相关的带有学术性质的只读过《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和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的《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三本。

  二、四月份动心思考研,六月份开始复习,十月份辞职之前,期间多有耽搁,正常情况下每天下午在单位看专业课,晚上复习英语、阅读两个小时的历史论著。

  到十月上旬,只看了新概念三的六十篇文章,文章还算熟稔,单词大略记住,但词汇总量仍然杯具,语法句型由于有高中狂做单选的底子,还算不错。

  专业课结合大纲和山东大本精读了一遍11本教材,粗读了一遍北师系列教材,在山东本之外查漏补缺,做笔记约略五百页稿纸。

  在此,我对论坛的11本教材提出异议。最初我买了一套2手11本精读,在八月底时,在北师一位同学的强力推荐下买了北师教材一套(中国古代史买了张传玺的),,可惜当时仅粗读北师教材了一遍,考完翻书后悔不迭。福建朱绍侯版《中国古代史》在应试方面远不如北大张传玺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实在;中华书局李侃版的中近史过于简略,高教王桧林现代史上册质量不敢恭维,尤其是抗战与解放战争两个时期厄漏严重,而北师版近现代史教材对于历年试题覆盖都很好;高教吴版六卷本古代史译名、叙事不如北师版严谨流畅,而世界近现代四本在真题的考点覆盖和应试论述上亦不如北师教材,统考以来四年真题白纸黑字,请诸君查验。山东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编排认真、考点覆盖还算不错,值得参考,但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部分可以用垃圾来形容,详略失当,错谬连篇。以上是对山东大本的个人体验,仅供参考。

  三、十月中旬至一月上旬,为专心复习时期,回到了自己本科学校旁边租房,每天去学校图书馆自习,白天每天八小时,晚上稍微复习下白天所学,然后读两个小时各类人文书籍(不全是史学类的)。报名时选择了思想文化与知识分子研究这个方向,许纪霖老师的。

  政治。大纲解析,七遍,启航20天20题,肖秀荣四套题,随便买了本时事小册子。第一遍将大纲分析内容在解析上用下划线标出、弄懂每一个考点,第二遍区分出可能出问答题的文本、做出每一章的详细逻辑体系图,第三遍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彩笔标出、前后联想记忆,之后第四、五、六遍就是针对问答题部分和薄弱部分一轮又一轮,愈到后来,速度愈快(在下阅读速度较快,不喜做题,此做法仅为个人经验),最后结合20T20T和肖四最后复习了又过了一遍大纲解析。

  英语。黄宝书(张剑曾鸣十年真题)两遍(注意,第一遍是看的,我底子太差,做不了),做题方法看的很细,但题目做的比较粗。期间每天读两篇新概念三的文章。最后只有50分,无成功经验可谈,有失败教训可取,那就是:罗马非一日建成,英语学习,尤其如此。唯二卷分尚可,约在25左右,大作文以高中词汇、手写印刷体写就,先写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火热现状,次写中西文化间应该有一种balance、过度的行为应该被limit……

  专业课。山东本、前一段的笔记,北师版辅导书加一本历年真题和统考前各高校试题集(也是山东版的配套书),过了两遍。现在看来,没有坚守教材、自己整理系统完善的笔记,乃最大之失误。

  四、初试那两天超郁闷,失眠。政治在睡眼惺忪中发挥略失水准,大题都答错地方了,英语考完更是一度崩溃,然后看了两本喜剧世界,接着把专业课大略的串了一遍,凌晨两点才睡,早上索性喝了碗羊肉汤,带着一罐红牛走进了最后的考场。

  初试状态不尽如人意,在成绩出来前,一直在家萎靡,只看了两本史学方面的书。成绩出来后,小小激动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专心准备复试。期间多有分心之事,赴沪之前,最后盘点书目如下:

  以下为时间跨度较小、以某一时期或某一事件为中心的学术专著: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的军事与外交》(茅海建)
  《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袁伟时)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芮玛丽)
  《洋务运动史》(夏东元)
  《甲午战争史》(戚其章)
  《再说戊戌变法》(张鸣)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桑兵)
  《辛亥前后史事发微》(杨天石)
  《军绅政权——中国历史上的军阀时期》(陈志让)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罗志田)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策纵)
  《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5—1945)》(方德万)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杜赞奇)
  《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罗志田)

  以下为时间跨度较大、从某一侧面或全面地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的学术专著: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王国斌)
  《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佐藤慎一)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杜赞奇)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近代历史纵横谈》(林华国)
  《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桑兵、关晓红等)

  这些书名凭记忆写出,个别字词可能不确。此外还有两本论文集和许纪霖及其他一些老师的论文二十余篇,所有的书本和论文 都是精读的,做了详尽的笔记。只可惜这份我这个跨考生自以为得意的书目,最后却没发挥什么作用,因为我犯了一个应试的致命错误——阅读的指向不明确。

  五、赴沪。历史系在闵行校区,从火车站去那里的乘车路线为:地铁一号线或三号线至上海南站,换乘729至倒数第二站(东门)或180至莲花南路华东师大站(西门);乘一号线至莘庄换乘五号线到东川路站,换乘公交江川三路。住宿方面,研究生公寓(和东门斜对门)12号楼是招待所,住的舒服还便宜,但满的很早;16号楼让复试学生本人持准考证等证件入住,我到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走在我前面的一位男生订走了最后的房间,心说大哥你让我情何以堪啊……最后在交大南门(俗称拖鞋门)边找到了住宿的地方,180和江川三都到这里。

  顺便提一句,师苑贤亭论坛是华师的研究生论坛,去那里逛逛,你会找到些有用的东西。

  七号报到,17人进入复试,到了16个,最低分330。发现原来第2、6、15也是报的许老师,不由得一阵心虚。

  八号上午笔试(120分),两道题,第一道大概如下:1850年以后100年间中国士绅阶层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社会功能方面的变化,并结合社会变迁的角度对这些转变加以论述。第二道对我这个跨专业的来说太狠了,给了二十个个历史学者的名字,让写出他们的研究领域和代表作,我除了阅读过的一些记得之外,其他一片空白。

  下午英语口试,刘昶老师(《叫魂》的翻译者之一)做的考官,人很和蔼,语速很慢,提问用词也很日常。进去后都是先来段自我介绍,然后的问题就集中于家庭、学校、选报的方向之类,根据考生情况不同会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这天的两项考试,只是过场而已,真正觉得命运的,还是面试。

  九号下午,面试。按方向不同,分成近代史和现代史两组。近代史的提问主要由茅海建老师,出来的多少都有些狼狈,现代史主要由许纪霖老师提问,此外还有韩刚、杨奎松、李蓓蓓几位老师,这组在现代史教研室里进行,一室春光,一团和气。

  我们九个人不知是按照什么顺序被叫进去的,我是最后一个进去的。时间多在十分钟左右,就是普通的谈话,问题也很随意,打断你也很正常,个人问题因人而异,共性问题还是集中在读过哪些书(基本都有要求列举华师以外老师的书)、有什么看法之类。我被问的问题是,列举三本你看过的觉得最好的历史论著并叙述理由。我答了《转变的中国》、《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三本,后面说的一大堆理由大致可以用多元比较、理性通透、个人的史学启蒙来概括。然后又问我读过那些思想文化方向的书,我愣了一下,报了罗志田、桑兵各一本,然后就秀逗了,杯具啊!不过因为我在跨专业和辞职两个问题的解释上自觉还算可以,整体感觉还不错,出来之后被同考的告知,我进去的时间最长。

  面试结束,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宣读录取名单和每个人的导师。

  凝重的宣读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年的努力,此刻是终点;余生的命运,此刻是起点……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3161342p1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