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点简介
一、专业特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点自1990年被国家批准具有硕士授予权以来十多年来,已形成了以油水多相流测量方面、地球物理声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方面和地下电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
一、专业特点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点自1990年被国家批准具有硕士授予权以来十多年来,已形成了以油水多相流测量方面、地球物理声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方面和地下电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等方向为特色的、完整的理论技术体系,能服务于油田、石化、煤炭、建筑工程等许多行业。
二、研究方向
目前,本学科现有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数字处理方法、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解释、油田开发地球物理、地球物理仪器6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自1990年以来,共招收了58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的学生中有三成以上学生考取为博士研究生。专业导师组成员在油水多相流测量方面、地球物理声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方面和地下电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等研究方向上均有深厚的学术造诣,特别是近年来,在地球物理声场和油水多相流检测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表相关论文近80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获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近十项。
三、师资力量和实验室建设
该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兼职教授4人,讲师7人。现有仪器设备294台件,价值519.6万元。本专业有一系列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实验室,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心实验室下设综合测井方法实验室、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实验室、勘查技术与工程仪器实验室、地震资料处理实验室、地震勘探方法与解释实验室5个实验室,它们能满足研究生进行声、电、放测井方法测量、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应用地球物理仪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等研究方向的专业实验,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学科优势
其在以下诸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
油水多相流测量方面。针对油田生产过程中含水率连续测量难题,以刘德军、王进旗教授为核心的课题组,提出了利用同轴线结构作为传感器来测量油井含水率。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攻关,使研制的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具有宽测量范围、安全、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得到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科院力学所等著名专家很高的评价。申报了国家专利,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其中一篇被EI检索。
地球物理声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在国际上首次给出了井孔中声波特征函数的黎曼面结构,发现了井中漏模及其正确的分布规律,提出了用漏模和连续模表示头波理论,圆满解决了井中纵波头波的表示和分离等问题,修正了现行声波测井中的头波理论,回答了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所遗留下的头波精确表述问题。同时还致力于共振声谱法低频岩石声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研究,对声学性质不同的小样品在谐振腔共振声谱上的反映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认识地震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色散特性,进而建立更加准确的地震与测井处理解释模型,提高地震勘探和声波测井的解释精度,研究井间声波和井下地震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井下电场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通过对多孔泥质岩石导电理论和实验规律研究,首次给出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HB电阻率模型、SATORI电阻率模型和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给出了适用性广泛的通用电阻率模型,提高了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含油饱和度的精度,对油气水层的划分与评价、产能挖潜及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经济效益。
五、成就与奖励
本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攻关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5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攻关项目2项。其中在教学方面《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本科生双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0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获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获1999年集团公司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系统》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生产测井配套技术》获200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松辽盆地大庆长垣油气藏解剖》获2000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波AVO和有偏VSP-AVO广义线性反演研究》获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研究》获2001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三相流(集流)生产测井解释方法研究》获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