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院校资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研究中心介绍

  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是以岩土工程研究所为主体组建的学院二级机构,主要承担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岩土工程研究所创建于 1991 年 11 月28日,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业已成为具有雄厚科研实力和一定教学规模的、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

  工程岩体力学理论研究
  软岩工程力学理论研究及软岩巷道工程、软岩边坡工程新设计、新技术的开发推广
  地热工程理论研究及地热利用集约化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推广
  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理论研究及绿色开采新设计、新技术开发、推广
 

  在软岩工程方面,针对巷道工程中事故率最高的软岩巷道工程和软岩边坡工程中发生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找出了软岩巷道 13 种变形力学机制及其支护力学对策,解决了软岩复合型变形机制转化为单一型的关键技术,建立了软岩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形成了软岩工程力学理论体系;修正了国际公认的 Sarma 公式,解决了复杂岩体结构和非齐次边界条件的软岩边坡稳态评价关键技术。成果在煤炭、水电、国防等 31 项工程中应用,其中救活了 2 个因软岩问题而停产的矿井,改进了安太堡露天矿美国公司的总体边坡设计,终止了加拿大公司在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工程的错误设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软岩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地热工程方面,为解决城市能源污染以及地热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热污染、化学污染,地表沉陷,投资高、利用率低、无经济效益等突出问题,提出并实施了地表地下工程一体化设计新方法,解决了贫热地区多源联动供热及深部地层储能反季节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已在天津、北京、河北、黑龙江、陕西、吉林、内蒙古、山东等 8 个省市得到应用。 新设计、新工艺的应用,使我国在地热利用中的地热直接利用量、最佳利用率与最低回水温度三个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资源与环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在地下资源可持续开采研究方面,为实现地下资源开采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现场专家合作,建立了地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理论模型以及满足代际公平原则的煤炭企业的开采效益控制方程和环境损伤容量控制方程;提出了进行地下资源开采的 SM 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在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地下煤炭可持续开采中得到应用,在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研究中得到深化。

  上述成果集中体现在《软岩工程力学》、《中国中低焓地热工程技术》、《露天矿高边坡工程》、《建筑物下煤炭资源可持续开采战略》等 6 本专著、 110 余篇论文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4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 项。论文被国内外收录引用 106 篇次,其中: SCI 收录 1 篇, EI 收录 20 篇, ISTP 收录 11 篇, GeoRef 收录 3 篇,俄国地质文摘收录 2 篇, CSCD 收录 6 篇,引用 25 篇次, CSTPC 引用 35 篇次。

  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No.59825114) 、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 (1995~19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 (No.59634030) 、煤炭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基金等 10 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目前,在首席科学家何满潮教授的带领下,全所师生正全力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No.10405) 的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No.50221402) 的研究工作。

  迄今为止,共培养博士生 48 名,已毕业获博士学位 23 名;硕士生 11 名,已毕业获硕士学位 8 名;博士后 9 名,已出站 7 名。目前,已培养毕业的研究生中,现晋升教授职称的 4 人,副教授 4 人。

  中日地层环境力学校际研究中心、煤矿软岩工程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工程专业委员会等 3 个学术组织挂靠我所。

  目前全所师生员工勤奋求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正在为实现把我所建设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咨询为一体的一流研究所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