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导师介绍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导师:段廷扬


  姓名:肖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1.2.
  所在部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
  电子邮件:hxiao@mail.iap.ac.cn,hxiao2008@126.com
  办公电话:************ (北京)
  手机号码:***********
  
  【个人简介】
  肖辉,男,研究员,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理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大气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6年赴美国依阿华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的研究。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吉林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联合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员会委员、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1.云和降水物理
  2.人工影响天气
  3.新一代双线偏振多普勒气象雷达探测及其应用
  
  【在研项目】
  1.X波段多普勒偏振雷达系统测量降水层状云中雨水含量和滴谱参数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
  2.典型降雨云系结构特征的多参数雷达观测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专题,专题负责人;
  3.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工作平台建设软件开发,青海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项目,项目负责人。
  
  【完成项目】
  1.梅雨锋中尺度暴雨的云物理过程研究,国家“973”(中国暴雨)项目中的子专题(子专题编号:G1998040907-02-03),子专题负责人,2003年12月完成;
  2.北京夏季强对流危害性天气的预测及应急措施研究,国家“2008奥运科技行动计划”专项第4课题(课题编号:2001BA904B-09-04),课题负责人,2004年12月完成;
  3.北京夏季强对流危害性天气的预测及应急措施研究,中国科学院“奥运科技”项目之课题,课题负责人,2005年12月完成;
  4.人工增雨效果综合检验技术方法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题(专题编号:2001BA610A-06-05,2001BA610A-06-010),专题负责人,2005年12月完成。
  5.积层混合云降水机理和人工增雨方法的数值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究项目(批准号为40175001),预研究项目负责人,2004年12月完成。
  6.福建省酸雨的成因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批准号为2002F004),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第2负责人和第3课题负责人,2008年6月完成。
  7.我国北方主要云型降水形成机制和催化增雨原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二期创新重大项目,项目第二负责人,2005年12月完成。
  8.X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偏振气象雷达系统,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研制项目(项目编号:Y2003002),项目第一负责人,2005年12月完成。
  
  【发表论文】
  1. Silver iodide seeding impact on the microphysics and dynamics of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 high plains. Atmos. Res. (2009), doi:10.1016/j.atmosres.2009.04.001(SCI收录),第2作者;
  2. A Modeling Method of Cloud Seeding for Rain Enhancement, i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04, Editors: Zhangxin CHEN et al., Springer-Verlag, Berlin, 2005, 第1作者;
  3. Modelling study of photochemical ozone creation potential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45, 2003(SCI收录),第1作者;
  4. Numerical study of cloud effects on tropospheric ozone,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29, 2001(SCI收录),第2作者;
  5.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Ox and dust in East Asia during the PEM-B experiment, J. Geophys. Res., 102(D23), 1997(SCI收录),第1作者;
  6. 利用极化雷达分析层状云中水凝物粒子性状分布,大气科学,34(1). 2010. 核心期刊,第2作者;
  7. 聚类统计检验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2), 2008. 核心期刊,第2作者;
  8. 过冷雨水低含量条件下冰雹形成和增长机制及其催化效果的数值模拟,大气科学,31(2),2007. 核心期刊,第2作者;
  9.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a strong convective storm in Beijing, Chinese J. Atmos. Sci. 28(4), 2004, 核心期刊,第1作者;
  10.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高原气象,21(2),2002,核心期刊,第1作者。
  
  【主要获奖情况】
  1. 福建省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排名第二位;
  2.人工增雨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排名第四位;
  3.河南省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排名第八位;
  4.渭北人工防雹减灾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排名第五位;
  5.人工增雨综合技术及集成示范,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和技术工作奖一等奖(2006年),排名第三位;
  6.我国和东亚地区酸性物质的大气输送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排名第五位;
  7.云和降水的数值模拟,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排名第四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