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考研问答

高能物理研究所:大科学装置的航母和旗舰

  【摘要】本刊记者专访中科大高能物理研究所,相关领导和老师解答了考生广泛关注的问题,解读了物理所的研究方向和招生政策。
  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依托大科学装置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耳熟能详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光源、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基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就是由高能所建造并开展实验研究的。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签署了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合作的执行协议,这是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第一个执行协议,标志着高能所率先走上了国际化合作大道。协同本刊记者,一起感受高能所的宏伟与大气。

  采访/《求学·考研》杂志 安菊

  【关键字】大科学装置  国际交流

  采访对象:
  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靖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何会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9级博士生洪友丽

  问: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样都是物理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与物理研究所有哪些区别?
  唐靖宇:中科大有偏重基础类的研究所,也有偏重应用类的研究所,高能所是偏基础类的研究所。但同样是物理研究方向,与其他侧重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所,如物理所相比,高能所的研究重点在高能物理、核物理方向,以及为高能物理研究提供基础条件的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电子学等学科,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
  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的是,高能物理研究通常称为大科学,英文叫MegaScience,在以前意味着动辄需要上百万美元的设备,现在是动辄上亿美元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建造时经常需要几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合作,即使是正常运行时也需要一两百人。而很多科学研究工作,通常只需要三五个科研人员加一些学生就可以开展,这是很大的不同。
  借助于同步辐射光源和散裂中子源这样的物质结构研究的大科学装置,高能所也在扩展研究领域,慢慢变成多学科的研究基地。前几年,我们成立了多学科研究中心,重点发展基于这些大装置上开展的凝聚态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高能所是中科院做基础研究最大的研究所。

  问:中科院属于科研院校,与设置同学科的高校相比,高能所的特色体现哪里?在这里读研有哪些优势?
  唐靖宇:高能所开展的科研项目主要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是基于大科学工程的,研究周期也比较长,团队作战的形式比较典型,而在大学里就不是这样了。到现在为止,真正拥有大科学装置的大学也只有中国科技大学,它也还是中科院院属大学。
  在高能所读研的优势体现在有机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这样的项目经费充足,是国家创新工程的主力,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高能所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很少,我们有120位左右的博士生导师和差不多同样多的硕士生导师,每年招收的硕士生才80多,博士生70多,平均每个博导老师指导二三个学生。这样,老师们可以更好地照顾每位学生,不会出现学生很多,老师连学生名字都叫不出来的情况,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
  洪友丽:我觉得研究所的优势在于科研任务比大学更紧一些,科研氛围也比大学更浓。因为大学有本科生,专业也有文理分科,高能所科研比较集中,比如做基础研究,整个所都是做基础研究的,都是围绕大科学装置,都是互相合作的一种氛围,我觉得这里比大学更适合做科研,对科研能力、合作协同能力培养都比较好。

  问:高能所在研究生的招生过程中,除了专业成绩,学校还注重考生哪些素质和能力?
  唐靖宇:希望学生不只是会读书。在面试的时候,团队合作精神、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我们也很看重,比较孤僻不合群的学生我们都不太喜欢。在学生读研期间,我们也会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何会林:分数是一个方面,我们同时也看重综合能力。因为科研工作,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都非常重要。从高能所来看,毕业的学生综合能力都比较强。我们非常注重创新能力,因为基础研究的目标就是揭开未知世界的秘密。我们对研究生动手能力要求也比较严格,比如大科学装置需要更多的实践活动,所以在高能所,特别是从事大科学工程的学生,动手能力甚至比会写文章更重要。

  问:高能所的任务都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那我们近年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学成果呢?
  何会林:今年高能所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谢家麟院士活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一共有两位科学家获奖,由胡锦涛主席亲自颁发。这也是对高能所在大科学装置方面突出贡献的肯定。另一件事是2012年3月8日,高能所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一种新的中微子震荡模式,这是一个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研成果。

  问:从高能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有哪些要求?2013年的招生计划是怎样的?
  唐靖宇:一方面需要有创新精神,有想法,这样的学生具有真正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的潜力。另一方面,高能所拥有和建设大科学装置,也需要和培养技术方面的人才,需要有工科基础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强外,要比较踏实,即实践性比较强,可以把好的设计思想具体在工程建设中实现。高能所的老师通常会因材施教,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以招收物理类的学生为主,但工科学生每年也招很多。
  何会林:首先,是基础扎实,要有一点深度,另外动手能力要强,我们要做装置,不要怕动手。其次,思想要活跃,要擅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有这样的基本素质就可以了。如果有的同学分数够了,但是眼高手低,在面试的时候也会被淘汰,总体来说更注重包括动手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我们物理学方面的生源还是不错的,我重点强调一下工学的生源问题。近几年,包括专业学位在内,工学学生与物理学学生招生人数快到1 ∶1的比例了,好多同学不了解,其实高能所需要工学的学生,而且需要的很多。比如机械、自控、电力、电子、低温、真空等。这也是我们与理论所、物理所的区别。高能所承建的大科学装置最多,高端人才也比较集中,被大家誉为“大科学装置的航母和旗舰”。
  2013年高能所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95名,推荐免试生占50%,其中学术型硕士75名,专业学位硕士20名。预计招收博士研究生80名。

  问:高能所的很多项目都是国际化的,那么高能所每年都有哪些典型的国际学术交流呢?
  何会林:高能所是搞基础研究的,国际合作很多,以大亚湾为例,美国有14个、欧洲有4个相应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合作。BESIII的合作更是覆盖了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几十家外国科研机构。高能所是在科技领域最先走出国门的,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签署的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第一个执行协议就是在高能物理领域进行合作。基础研究没有保密性,大科学装置用钱也多,都是很多国家一起投钱,必须走国际合作之路。国际学术交流太多了,无论到国外,还是在国内,在我们所是很平常的事。
  洪友丽:这些大型的项目学生也会参与进去,比如我以前参与的“973”国家重点项目,是同步辐射纳米成像设备课题,我就直接参与调试和验收工作,后来也负责设备维护和各个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实验用户合作。我们所每个中心每年都有年会。我们领域既有国内会议,也有国际会议,我曾去过美国和法国。会议是科学工作者交流合作和讨论的平台。

  问:中科院是科研院校,更偏重学术研究,那么高能所研究生的就业主要面向哪些领域?
  何会林:高能所培养的学生包括了物理学、化学、核技术及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他们经过研究生阶段的训练,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研究思维及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很多单位都提前联系要人。据前五年的就业统计,科研单位占35%,博士后19%,出国14%,高校13%,高新企业11%,灵活就业8%。

  问:作为中科院的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您有何体会?
  唐靖宇:虽然我对学生非常好,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但是我是一个相对比较严格的老师。我有一个指导团队,还有两位副研,每周有组会,我出国或不在所里的时候他们也会帮助照顾和指导学生。我认为“严师出高徒”,尽管有时候他们对我的严格要求在当时可能感觉不那么好,但是过几年等他们获得成果,他们的能力得到认可的时候就会理解,会感受到在我这里得到了好的锻炼,一辈子都会受益。毕业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也会把这样的感受传递给其他的学生。另外,老师与学生是教学相长,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虽然花费了精力,但老师自己也会从中获得很多。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