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摘要:2018年是楼主第二次考研,上一次是2013年,乍一看跨度还有点长,期间楼主经历考博就业等一系列的事情,但最终还是决定再考一次,目标院校是
摘要:2018年是楼主第二次考研,上一次是2013年,乍一看跨度还有点长,期间楼主经历考博就业等一系列的事情,但最终还是决定再考一次,目标院校是四川大学商学院工程管理(MEM),最终调剂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考研已经告一段落了,静下来之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验。
本人,女,2018年考研,专业是工程管理(MEM),初试234分,目标院校是四川大学商学院,最终调剂到中科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先交代一下我的考研背景,再交流一下分数与调剂原因,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
2018年是我第二次考研。上一次是2013年。跨度有点儿大。但是是有原因的。我的本科就读一所”双非”的部属重点院校,虽然不是985/211,但是了解这所学校的人,还是知道我的本科出身还是不错的。东南沿海,在一定程度上是比某些内陆211要好的。2013年,我考上了四川大学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是园林的。3年,顺利毕业。2016年3月,考了北京一研究院的博士,初试复试成绩及排名都还算理想,但是因为没有选到自己最心仪的导师(我有点儿任性,是非这位导师不读的),所以没有同意换导师,就放弃读博了。2016年7月开始进入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主要是工程施工方面的,长期驻派异地,典型的“施工狗”,工作多忙请自行脑补。工作半年后,感觉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是一个方面,管理水平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块重要基石。虽然说管理水平更多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摸索这种碎片化的积累经验不如学校系统而深入的扎实而科学。所以在2017年春节后,考虑开始考管理学方向的硕士或者博士。因为自己读过硕士,知道扎扎实实3年的硕士学习对博士学习有多么重要,不想盲目为了学历为读书,且说从园林专业直接跨到管理学的跨度着实有点儿大。所以,想想之后,觉得重新考硕士。在MBA和MEM之间思考后,选择了和工作靠的近的MEM。MEM是要有2年工作经验的,正好到2018年入学,我也满足要求,况且也能给自己攒点学费。由于我工程行业工作非常忙,地点也不固定,也没有太多时间做选择比较各学校学科专业及课程配置导师信息等这些考研常识性工作,所以觉得还是考自己的母校四川大学比较方便一点。只是换了一个学院而已,相对比较容易,获取考研信息也方便(不过后来证明,这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参加管理类联考,全国都是一个样子的),也想到了后续复试也许能有优势,至少不紧张。想清楚以上情况了,就开始了准备复习。复习过程后续再说。
再说调剂,2018年春节前,我查到了初试成绩。因为是管理类联考,所以只有2门,管理类综合166,英语二68,总分234。这个成绩怎么说呢,意料之中,不是太满意,因为我自己知道管理类联考我的小作文字数不够,大作文没写完,且不说质量如何,单就字数就吃亏了啊,并且我还能能记得住自己有2个数学题涂卡涂串了,逻辑有个题是笔误写错了答案,有2个来不及就直接没思考,随意选的了。不过,单就初试分数而言,我可以上同专业任意一所高校了。我后来也是通过考研论坛了解了一下,高分250的大有人在,但是我的分数,在川大、中科院、清华、北大、天大、南开这几所我关注的高校里面也是很靠前的。这几所高校里面天大的高分考生最多,250+的好像有4个左右,240+的有6个左右,230+的有12个左右。
这里有个小插曲,确定考川大之前我在陕西工作,想着西成高铁一开上学方便。但是考研报名之前,我工作调动到了山东。还没有想好究竟要换到哪个学校之前,就还是报了川大。后来因为一些个人发展原因,在考完之后,就想到了要调剂到北京或者天津的学校了。经过了一个春节假期的思考,在综合考虑了学校、家庭、个人发展、读书便利程度以及学校调剂的可行性外,节后上班我就选择了主动调剂。因为也是第一次调剂,没有经验。我的做法是,先锁定有自己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招生学校,然后看下历年学校的招生人数,上线分数,上线后的录取情况,也就是要看看是过了线就能上还是会刷很多人,同时要关注学校历年是否有招收调剂,是招收校内调剂还是校外调剂。这些信息很重要。之后就是挨个打电话,主动出击了!千万不要等网站信息,如果可调剂名额不多,有合适的生源提前申请要调剂了,学校也就没有必要挂网了啊……我首先选择的是南开,不过今年南开的很多科目分数线整体比去年略降,但是MEM不降反升,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消息,证明生源很充足。不过后来南开重新调整分数线很多专业都提高了,这也就意味着南开今年整体形式比较好。调剂没啥希望了。之后第二天的网页上也明确写出来了,不招校外调剂。这么直白的拒绝也没有什么余地了,放手吧。第二个我电话打给了中科院,是直接找到当初发招生简章的办公室的老师电话,开门见山表明来意,“我要调剂,我考了***分,我之前是**毕业的,您这边有名额吗?“,也比较巧招生老师说她正好发调剂的帖子呢,我就打电话了,确认了专业对口之后,问了几句个人情况,就直接让我一会儿去网站上填信息,她们选一下,如果可以准备下周复试。所以这个是比较轻松的。之后我通过天津大学的官网找到了一个天大的官方QQ群,联系到了院办的老师,表明来意后,人家明确说今年不招收校外调剂,可以建议我调剂EMBA,但这个我就算了,后来等天大正式出复试通知的时候,我算了一下差额,应该有5-6个可调剂名额,就又联系了那个院办的老师,老师人很好,说还是不行,不接收校外调剂,看了一下复试的人员代码和最后录取情况,应该是调剂给了本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了。我呢,比较顺利接到了中科院的复试通知,按要求准备材料参加复试,也很顺利就通过了。这里,我想说一下。选择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一志愿的学校一定要选好了。不要给自己留调剂的后路。如果是抱着想挑战一下特别好的学校,不行就调剂的心态去选学校,这样的基本上就没戏了,不但会考得很惨,就算考得还可以的后来往往连调剂的机会也都没有。考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心态去应对。如果觉得自己实力不济,那就直接选一个适合自己的。录取规则里面很明确的是满足第一志愿考生,而且具体下来什么都是第一志愿考生优先,所以就算是分数很高,但是人家一志愿生源充足你也没戏。我是很想调剂大天大的,但是因为第一志愿的原因,我也只能看着同样考试我比人家将近70分也没有办法复试而空叹!不过这个是非常公平的,第一志愿,是考研路上大比拼第一关“选择学校”的第一场胜利,这就是最好的解释。“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就是选学校和专业的最好秘籍,“调剂”总有那么些心不甘情不愿,读起来也不开心……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另开帖子专门针对调剂,特别是调剂之后的读研心路分享一下体验。
现在开始说重点,就是初试与复试。
我的初试准备的比较早,是从2017年3月中旬开始的。开始复习的时候,我就准备齐了复习资料。因为是管理类联考,我就直接在网上买了一套,机械工业出版社的《mba,mpa,mpacc联199管理类综合能力英语写作数学逻辑4分册》,就是紫色一共四本的,里面有每一个章节的讲解和对应各章节的联系。不过开始看书之前,我先做了一下17年的真题,这个在每个分层的开篇就有联系。目的是知道要考啥,难度有多大,这个我是按照考试的形式去完成的,要求自己是一步一步做,会就是会,不会就圈出来,不带“猜”答案的,这样可以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利于安排复习计划。做完之后,发现数学基本就是初高中的知识点,与高数没啥关系。逻辑有点儿像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里面的逻辑测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逻辑学的内容,至于写作嘛,像申论,都是议论文形式的。英语是英语二,因为自己英语只扔下半年多,上一年复习过考博英语,但是考了70+,加之英语考试的技巧还能用的上,就没太在意。整体来说,通过复习能抓住的有效得分在于数学,逻辑按照正常思维和一些习题补充,能有70%-80%的有效得分,至于作文,小作文有方法,大作文看造化。我说的有效得分就是经过复习和训练,自己一定能得到的分数。鉴于此,我觉得从数学和逻辑开始复习,而且我给自己的目标是数学要达到66-69分,不能低于63,满分是75,每题3分。按部就班一章一章的看书复习,由于工作关系,3月中到4月中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周能有6天可以复习,每天复习时间差不多在3-4个小时左右(晚上7点-11点)。所以一天一章讲解对应一章练习题。数学分册里面即使有讲解的题,我是先看题,自己做,然后再看讲解,做题的过程中,不是只要结果,而是自己在草稿纸上写出全部计算过程。这样再看讲解,就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了。而且从每一步的解题流畅性和用时上也就知道自己哪里比较弱了。后面对应的练习也是一样的。虽然都是选择题,但是我都是按照问答题的方式推进的。这样每章看完之后要给自己一个反馈,就是这一章重点难点的知识点在哪里,自己的弱点在哪里,尤其是重点和自己的弱点一定要找出来!且不是书里面总结的,书里面总结的重点是重要的考点,自己的弱点才是自己的难点。我都直接写到书上!这样下一次再看这章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否能把弱点消化了!安利一下联考这个书哈,它是分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但是第一部分是基础的,第二部分是提高的,和考试比较相近的。所以后面做到第二部分的时候,回头再看自己第一部分时候记下的难点弱点就知道自己复习的情况了。因为复习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做好复习总结,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自己学明白的。这样复习的同时,我也差不多按同样的方法看逻辑,不过逻辑不是每道题都像数学一样去算,但是也是要一道一道的啃下去,特别是书里的方法还是很不错的,可以多花点儿时间弄明白。由于逻辑每一章的体量很大,我基本上就是开始是30道,后来是50道,再后来80道,最后100道这样的速度作为一个“复习小课”去完成的。提到“复习小课”是我给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每天的复习算是一节“复习小课”,一个老师我自己,一个学生也是我自己,用老师给学生讲课的方式,自己讲个自己听,就像是备课一样,有点儿像自言自语不太正常的样子(考研的基本都是疯子,习惯就好了),而且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说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真会了。这样的复习我从3月半做到了清明假期,20多天,我基本看完了数学的第一部分和逻辑的前4章。清明假期后,因为工作临时调动去了宁夏,我的复习就中断了。工作关系,在国庆假期结束之前,我再没碰过书了。
再次开始看书是国庆假期之后了,由于时间不多了,所以我觉得多时间内的高效率是唯一的办法了!每周大约有4个晚上可以看书,基本在4个小时左右,我主要用来复习数学和逻辑!抽时间的时候看了下作文就当放松精神了,到11月7号,准备报名现场确认前,我终于把数学考完了,逻辑除了最后两章外,也算考完了!作文的小作文的解题方式基本就像看小说一样过了一遍。然后去杭州玩了一周,从11月17号,重新开始复习。此时距考试还有35天吧。
这个时候调整了复习计划,买了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数学500题(2018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数学精选500题),逻辑600题(2018年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逻辑精选600题》,还有张剑的英语二的真题解析黄皮书试卷版的,和一套英语真题试卷,一套联考真题试卷,好像是这个《201考研英语二管理联考综合真题组合》名字。还有一组模拟。然后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先看做数学500题,晚上英语和逻辑一替一天,每天晚上看4-5个小时,一周除去工作和应酬外,能看4-5天。所以,以上内容基本就是所有题都只能做一次,所以必须让自己保证看一题会一题记住一题了。英语再着急也稳稳的保证先完整做一套题,然后一句一句的分析,弄懂每一个单词,作文认认真真的抄一遍。差不多在12月初的时候,把除了真题外的数学500题和逻辑600题完成了60%。鉴于时间有限,采取真和习题册交替的方式继续做。差不多在14号的时候,开始练习题和真题交叉着做。由于复习时间有限,所以专门做了具体的计划,就是几月几号哪个时间段完成哪样工作,一直做到了19号。20.21.22请了3天假,全天候模拟复习了!在外地工作,20号回家的,当天,利用下午的时间,2点到5点,做了一套英语卷子。因为从复习开始,就没有在下午时间段做过复习,所以此时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看对错,而是为了思维适应时间差!这3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是按照考试一样,也自己模拟了涂卡,写作文等等。晚上的时间,把17年之前的真题数学部分都做完了,然后抄17-16-15-14倒叙这几年的大作文和小作文,熟悉套路,也是练字。21号的时候,完全按照23号正式考试的时间做了一套模拟卷子,上午管理学综合,下午英语,时间按考试标准时间来,自己模拟涂卡。此时没有做完的题就不做了,做了也记不住了,准确说是此时的心情已经不适合做新题了,所以就主要看了以往做错的逻辑题和英语作文。我自己把英语小作文分了几个类,每个类型各练习一个模板,大作文也准备一个模板,要写熟练了。22号也就是考前最后一天了,做了17年的真题,但是不再对答案了。因为今天做题的目的不再是对与错,而在于大脑适应各时间点对应的题型。晚上6点之后,看考场,回家后再自己选了10个数学考点和2个类型的英语小作文,算是给自己押题了。以后一定要刷一下考研论坛和各大考研辅导班的大咖的微博,会有一些重要的信息源,术业有专攻,这些专门研究考研的人最后押的考点还是很靠谱的。23号,我就正式考试了,在进考场前利用在外候场的几分钟看自己提前准备好的10个考点,下午看自己准备的英语作文模板,这个时候不在于记住什么,而是让自己提前进入状态,然后一天下来也就考完了。回头再看,最初买的四本书,数学是全做完的,逻辑完成了90%,写作大致翻了40%,英语全新未开封。500题和600题全做完了,这个真的非常有用,也是我要强烈推荐的,基本涵盖了历年真题的所有考点,考试的所有题型都能包括了,所以做明白了,就相当于掌握了所有的解题方法了。但是这两本书的缺点在于答案解析的不好,不细致,希望再版的时候可以改进。英语嘛,我只是做了两遍真题,其中一遍是逐字逐句研究的,一遍是练习检测的,而后做了2套模拟,自己总结了感谢信,道歉信,通知等几个类型的写作模板而已了。心得体会就是,研究透真题胜过一切模拟题。
在这里有几点体会要分享:1.复习要趁早,特别是数学和专业课一类的,但是早不代表就复习的好,主要还是在与效率。特别是边工作边学习的,效率是最重要的,而且一定要强迫自己学一点就扎扎实实的记住一点,要稳!而效率高就是要把复习计划做细,不在于每天计划的有多多,而要切合实际能完成,可以循序渐进的增量。重视好自己的有效复习时间。
2.时间和状态,如果学习时间允许,就按照考试的时间点安排复习,比如上午数学,下午英语。英语3点左右在做阅读,4点半做新题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大脑形成习惯,在固定时间段对固定学习考试内容形成兴奋点!即使在复习阶段没有这个的便利条件,那么也要在考试前一周左右调整过来。
3.做题顺序和习惯的养成。之前有同学传授过经验,管理学综合应该先数学再写作再逻辑,否则可能写不完。不过因为我写作没有专项复习,而且最后两天做考试模拟的时候都有提前做完,所以我就大意了,考试时就是按从前向后的顺序写的,结果作文我真没过时间,没写完,留了遗憾。而英语,如果有模板准备的,可以先写作文。如果没有按照正常顺序做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必须合理分配好每个题型用时多少,是一个区间,比如完型15-20分钟,过了21分钟如果没做完,也要马上扔下去做下一个题型,否则前面松了后面就打不完了。并且自己平时的练习昨天时间可能富裕出至少半个小时。因为考场上心态、写字速度、冬天的气候等等各种因素都能影响答题速度。
4.如果有条件的还是去学一下考研辅导班吧,特别是公共课的,不在于老师能押多少题,而在于能帮助节省复习时间,特别是对于政治学科,时政部分自己天天看也抓不到重点。至于数学、英语会有一些方法的东西。比如第一次考研的时候,老师有教,英语真题的答案基本上ABCD各占25%,阅读或者完型等,如果20个题里面,自己能选出来17-18个,剩下的2-3个,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懵出来了。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就是最后两个是按照0或者100%的概率赌一下,还是保证50%准确率都填一个答案呢。亦或者完型填空没有时间做了,我值得是连看题都来不及,那么预期随机写就不如都选A了。这样一定会对5个,而有时候自己好好做都不一定对5个。一样的道理嘛。还有就是辅导班宣传的各种押题,不过押题率宣传的有多高,都不要寄希望与此。押题,题型不用说了,每年都一样,押的是大框架和某一个知识点,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知识点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都梳理清楚了,就是说,老师给了一个蛋,我们要把这下这个蛋的这只鸡下过的所有蛋都梳理一遍,可能是10个,然后出题的时候,只要是这10个里面的一个,我们就成功了。大致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5.真题的重要性。模拟题再多,出得再好,也是模拟题,也是假的。只有一遍一遍看真题、做真题、研究真题,才能适应真题。与其做3套真题,不如研究透了一套真题。有些专业课,如果把历年真题看透了,是能看出出题人的思路和历年出题的趋势的,自己都可以猜题押题了,也就是针对自己的重点了。不过这个尺度只有自己能把握了。特别是英语,真题太重要了。而且要说一下,英语一和英语二,有时候有人会说英语一比英语二难,因为我英语一和英语二都考过,我的感觉是并不是哪个难,而是英语一和英语二的侧重点不同,英语一更多是科技性文章的阅读,有点儿像理工科平时读的英文文献,因为平时接触的不多,就是汉语的也接触不多,都不一定能读明白,所以感觉会难,而且题重要在于细节引申的多,可能“微观”一些。英语二更多是社会文化性论文,有点儿像日常读书看报一类的文章,差不多如果都是汉语的,就和每天看社会文化新闻似的,所以会好理解一些,题目的考查点在于整体的理解,可能宏观一些。所以,及时调整好思路就可以了。
6.本次考试,怎么说呢,我的复习经验不太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毕竟我的时间卡得太紧了。而这样卡时间从某个层面看,是很冒险的。但是复习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了效率的重要性。我之所以选择早起和晚上8点后复习,就是避免了外界的干扰。基本上这个时间段,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一个小屋子里看书的。本来还在接触一个相亲对象,结果快考试前的2周,我就直接不联系了,考试前3天,我与外界“失联”!所以,只有静下心,沉下来才能有效率。
初试基本就这样了,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常规的复习帖也很多,如果大家想了解哪个点在交流。
说一下复试。不谦虚一点儿,我的初试成绩如果能进初试,复试基本上问题不会太大。不过复试要注意的是细节,这一点特别的重要。复试基本上我分成了3个部分,第一个是材料准备,第二个是笔试,第三个是综合面。是否联系导师,如何联系导师,这块就不说了。因为MEM这个专业前半年不分导师的,其他专业有需要再交流吧。先说笔试,笔试不用太紧张,不会像初试那样紧,常规的英语或者是政治外,如果有专业课的会侧重专业内容,可能会比较灵活而开放,可以考虑在初试专业课基础上延伸,或者看看目标学校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教学材料。这个时候应该就是拼信息检索和与师兄师姐的关系建立了。再说材料准备是提前做的,有的学校有要求交什么,比如中科院,有的学校没有要求自己准备。但是我觉得最好还是有个精致一点的建立吧。就先说简历,不建议大家用那种表格的东东,是很方便,但是怎么会让人眼前一亮呢。WPS中有很多简历模板,可以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改造一下都比较好。但是别太花哨,可以想象一下,老师在一摞子A4白底表格式的简历中,突然看到一张彩印文稿,是不是会有一丝意外呢。篇幅上,强烈建议一页纸,也别弄封面,没必要。如果有非常精彩的点,可以考虑A4正反面。我的硕士面试简历就是一页A4,博士面试简历因为涉及科研成果阐述用了正反面,但是我发现其实反面好像看的人不是很多。再说内容,挑最精炼的说。因为MEM是要工作经验的,所以学校里面的事除了比较拿得出手的科研经历外,写个教育背景就可以了,重点要放在工作经历,什么岗位、做了什么,自己承担了怎样的工作。都是至少工作2-3年的人了,没必要放太多学校里的东西。如果是应届生,建议写和学习科研相关的,实习实践经历可以写,但是还是多写一点和专业有关的吧,那种做家教、发传单、推销产品的就最好不要写了,可能从某一方面让人觉得“不务正业”,至于学生活动获奖什么的,一个就好,有过就可!兴趣爱好可以写一点儿,这个是老师看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问不出来的时候找话题的点。切忌一点,简历不能过于“美化”,就是不要夸大。如果只是实验室刷过瓶子的,那就写“简单的实验基础准备工作”,千万不要写自己是做实验的,那样老师很可能提问,然后就答不上来,就彻底尴尬了。其他材料准备,设计的可以准备作品集,科研的可以准备已发的文章,四六级低分飘过的,就不要晒成绩单了。总而言之,要务实,要短而精!材料准备好后,可以在面试的时候按面试馆的数量多准备出一两份以备不时之需。还有就是准备的材料,千万别有错别字这种小错误。自己写好之后最好找别人帮忙看一下,有些小问题自己看不到。但是小问题往往是老师看一个人是否够细心的一个小侧面。经过瑕不掩瑜,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做到完美。我今年准备简历材料的时候,出生日期的年份写错了,成了2018年。自己看了好几遍没有看出来,让同事帮忙整理打印的时候也没发现,但是面试老师一下子就看到了。所以在英文自我介绍后,就直接用英文让我解释。还好我听懂了,而且不是太大的问题就过去了。要不然这种场合,英语比较鸡肋的,一下子给个毫无准备的英文问题确实惊险啊。最后说综合面试,基本讨论是英文自我介绍,不过有的学校英语口语是和听力单独开列考核的,那样就还得准备个中文自我介绍。不要太长,200字就好,符合语言习惯,语速适中,提前记熟了,说的时候有适度的停顿,哪怕卡顿一小下表示在思考,不要给人一种背课文的感觉,就会让听的人很舒服,还有就是开头的2句很重要,就跟说方言似的,一开口就知道啥水平了。其他的面试问题,要提前准备好大致的思路。一个是,自己为什么要读研,也就是读研之后想做点啥,有什么研究方向的规划,这通常是老师在挑人呢。也包括自己就业的方向。特别是跨专业的或者是调剂的。有时候会问为啥选这个学校调剂等。再一个是工作期间或者上学期间做了啥,这些对读研有什么帮助或者障碍。还有就是可能会有专业问题,这个专业问题基本上会围绕自己简历里的某个信息而展开的,所以简历不能套别人的,自己要非常熟悉的原因就在与此。还有就是要准备1~2个自己要给老师提问的问题,这个要好好思考一下,既不能显得太小白,也不能太专业,要能体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方向有热情有方向有规划有思考有一定的粗浅认识,太专业怕露怯。所以这个要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拿捏好尺度。至于其他的,就是放轻松灵活应对了。因为面试老师的点是根本就猜不到的。面试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大家坦诚相待是最必要的,没必要有所保留或者夸大,否则一旦入学后就会很吃力了。并且这个是老师选学生也是学生选导师的一个过程,一个合适导师会决定研究方向,决定未来就业,毕竟研究生会越来越专的,并且一个好导师在未来三年里的培养会受用终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选学校选导师的重要程度甚至可以媲美选配偶。原则其实只有一条,导师好的标准就是在于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里还要多说一点,就是如果想我这样调剂的,最好在复试完成后,及时反馈给研招办一个信息,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这里要我,我是否还考虑一志愿学校或者是否还考虑其他学校。不建议骑驴找马。圈子不大,四处撒网有可能什么都不剩。选导师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怎么说呢,调剂很多时候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上学之路,很多时候有人对调剂会心有不甘,如果自己真的放不下目标学校,就再战一年吧,要不然不是从心里往外的接受,读起来也是非常郁闷的。这就好比有句话说的那样“选择的理由可以有千千万万,但是不选择的理由只要一个就够了”!还有一个小细节要注意就是礼仪。能走进复试现场的都是不容易的,一路杀过来,究竟有多难只有自己能体会。礼仪首先是不能迟到,“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啥事赶早别赶晚,每个时间节点尽量都赶早完成,千万不可迟到或者踩点,习惯踩点的可能表面看问题不大,但是会影响自己的心态的。其次,着装要干净清爽,符合自己的身份。MEM这种有管理学科并且有工作经验的,身边一起复试的同学都是有一定的管理层背景的,所以大家基本都是着休闲商务装,没有特别正式,但是不再是运动风了,女生适度带一点儿淡妆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至于理工科的应届生可以穿得青春有朝气,大方得体就好,西装革履反而很怪异了。第三,仪态。轻松心态就当参与一个小会议一样就好了,可能去早的时候可以帮忙做点儿力所能及的手边活,比如搬个椅子什么的,但是不要太过了,太积极反而不好。第四,平等之心,以平等的心态应对一切,不卑不亢。以上就是我自己经历了2次考研1次考博之后的一点儿体会。
写这个帖子的目的一个是想和大家做一个分享,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分享自己读研期间看到的其他人的例子。另一个也是想个自己做一个记录与留念,多年以后自己会看一下曾经的自我。洋洋洒洒是我自己的体会,有用的可以思考,没用的当看热闹。不过经历这一次后,有三点感慨:
1.不考研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首先,考研复习的过程是整个专业知识最系统的一次整合,也是检验自己究竟学到了些什么的汇总。其次,考研让自己知道,我的高度集中和高强效率的工作究竟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完成多少我之前从不认为自己能完成的事。第三,考研,让自己静心、沉心的过程,也是学会抗压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不逼自己一次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牛!
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从开始考研到初试再到复试,可以说是一条血路,一路杀过来,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倒下去了,有的是自己放弃的(70%以上),有的是被分数线拦下的。当坚持复习到最后一刻,坚持答完最后一道题的时候,就已经在战胜懒惰、战胜诱惑、战胜自我的这条路上胜利了。总有一种感觉,最后一门铃响交卷后分数结果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是这一次经历带给自己太多太多。所以,每一个坚持下来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3.时不我待!这次考研发现很多都是工作之后再回来考的,还有不少是和我一样有了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之后再回炉充电的。越来越多优秀的人开始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了,那留给普通人的机会就要更加珍惜了。
最后想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公平的,任何对手的优秀都来源与自己努力的不够而给人家提供了机会。所有成功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wuhua283025,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 2021-08-09三战与三跨,中科院431金融专硕414分经验贴
- 2020-12-19中科院心理所考研经验
- 2020-11-09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心理所初试答题篇)
- 2020-09-232016中科院考研非典型经验(玻璃心勿进)
- 2020-07-212018中科院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回忆
- 2020-04-292018一志愿国科大外语系语言学初试+复试经验
- 2020-03-05中科院2018MTI真题回忆及经验整理
- 2019-10-16中国科学院大学经验真题汇总(2014.12--2017.8)
- 2019-10-022019年金融专硕专业课回忆
- 2019-08-252018中科院心理学专业综合347真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