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导师介绍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导师队伍

    中心自1967年组建以来,在钱学森院士和郭永怀院士的带领下,涌现出一大批以中科院张涵信院士和工程院乐嘉陵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科技专家。改革开发以来,一大批年轻的学子投身中心的建设,逐渐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由此,研究生部特聘这些专家担任研究生导师。目前,我部现有在岗博士生导师22名,其中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各一名,45岁以下17名;在岗硕士生导师80名(绝大多数为3545岁的技术骨干)。
     
研究生部主任张涵信院士师从郭永怀院士,他继承和发扬了郭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并以这种精神影响和约束自己的学生。张院士在他的研究集体中,营造了“师饱学而尽职、生好学而勤业”的良好学术氛围。因此,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在张院士的指导和带领下,由他及其学生组成的“复杂流动机理研究及其数值模拟”研究群体在数值计算方法、分离流与旋涡理论、非定常流动、复杂流动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首届周培源力学基金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各1项;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项。2004年,该研究群体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荐为“创新研究群体”。该“创新群体”是国内首个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群体,也是自“创新群体”基金设立以来首个军队获得资助的研究群体。“创新群体”基金的获得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由乐嘉陵院士牵头,在中心组建了“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实验室”。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在高超声速技术、超然冲压发动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一体化设计、激波/爆炸波相互干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领导的超然冲压发动机研究小组,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煤油超声速点火燃烧。他和博士生在激波/爆炸波相互干扰方面的研究,为1998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澳星发射事故分析和备用火箭性能评估做出了贡献。目前,他负责承担了国家“863702 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一体化设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近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项,中国航天基金二等奖1项。
   
中心总工程师邓小刚研究员师从张涵信院士,199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是年秋,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1995年初赴日本进修一年后,他谢绝了日方以高薪和各种优厚待遇为条件的挽留,按期回到中心。1996年他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并荣获原国防科工委“优秀中青年人才奖”。2002年起,他担任中心总工程师。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他坚持学术研究,在气动计算的高阶精度差分格式构造理论、低速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复杂流动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力学学报(英文版)》、《中国科学A》、《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文章。最近又在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2003年他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2004年,作为“复杂流动机理研究及其数值模拟”研究群体的负责人,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
   
在博士生导师和他们的研究集体的共同努力下,以博士生导师为核心,我部在以下几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上,建立了一支过硬的学术梯队。这些研究方向有:“分离流动、漩涡运动的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再入气动物理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实验与计算研究”;“飞行器亚、跨、超气动力及流场的数值模拟”;“高超声速再人热防护试验技术研究”;“飞机、战术弹空气动力学”;“航天飞行器气动特性数值模拟”;“低速计算空气动力学”;“飞行器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这些专家不仅作为学术带头人确保了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对青年学生的传、帮、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为新一代学术骨干的成长搭桥铺路,从而体现了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水平是标志的发展思路。
   
在老一代研究生导师的带领下,年轻导师迅速成长。近年来,根据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的趋势,年轻的导师们相继在“气动热环境与热防护”、“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气动光学”、“等离子体流体力学”、“电磁流体力学”、“流动稳定性”等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